■汪明勇
(廣東省地質局第十地質大隊廣東中山528427)
巖土工程勘察質量的提升建議分析與研究
■汪明勇
(廣東省地質局第十地質大隊廣東中山528427)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建設步伐的加快,我國的地理勘察事業也獲得了較大的提升。巖土工程勘察作為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針對工程建設、選址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獲得更多的數據和資料,必須在巖土工程勘察質量方面有效的提升,從理論到實踐,均要做出較大的努力。另外,巖土工程勘察過程中,還必須針對細節問題進行有效的改進,確保在勘察方面減少不良因素的作用。日后,需根據實際的標準和勘察目的,選擇合理的方法來完成。
巖土工程 勘察 研究
對于巖土工程勘察而言,我國在此方面投入的研究力度較大,且在很多方面都直接關系到各項工作的進展。在多數情況下,巖土工程的勘察,主要是根據建設工程的具體要求,利用多元化的手段,查明、分析、評價建設場地的性質和管徑特征等等,并編制出有效的勘察文件?,F今,國內的建設工程數量持續增多,巖土工程勘察質量也要隨之而提升。在此,本文主要針對巖土工程勘察質量展開討論。
巖土工程勘察質量直接關系到工程的建設水平,為確保在勘察過程中獲得較高的質量,應從多方面來努力。勘探孔的間距控制,一直都是被忽略的部分,且在很多的巖土工程勘察當中,“經驗化”的工作模式突出,未能充分的按照科學標準來實施,這就導致搜集的資料和信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在今后的勘探孔間距控制方面,必須從多方面來努力,要確保最終的結果是符合工程要求的。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和當下的工作標準,勘探孔的間距控制,應在以下幾項內容來努力:
第一,勘探孔的間距控制,應充分遵守《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021~~2001)2009版的相關規范。在詳細勘察點的間距控制方面,復雜程度為一級時,勘察點的具體間距應控制在10m~~15m之間;復雜程度為二級時,勘察點間距應控制在15m~~30m之間;復雜程度為三級時,勘察點間距應控制在30m~~50m之間。第二,勘探點的具體設定,必須考慮到建筑物周邊線的情況、角點的布置情況,不能完全按照以往的經驗來設定。例如,在重大設備的基礎設定上,必須要單獨的布置勘探孔,以此來避免造成勘探的較大誤差出現。另外,重大的動力機機器基礎在影響性方面較大,而高聳構筑物也表現為較大的影響力,此時,勘探點的布置最少為3個。在基坑的勘察過程中,平面范圍的控制尤為重要,應超出開挖邊界外開挖深度的2倍~~3倍之間是比較適合的。第三,在樁基礎的勘察上,應尤其注意細節上的勘察工作。例如,土質地基的勘察方面,對端承樁的設定需控制在12m~~24m之間,依據具體情況而定。對于摩擦樁的控制,一般是控制在20m~~35m之間,按照30m來考慮比較適合。
巖土工程勘察質量的提升過程中,勘探孔的類別選擇非常重要,必須在多方面完成有效的選擇。在當前的工程建設中,勘探孔的選擇并不理想,很多工程更是隨意選擇,未能在多方面表現出較大的積極性。對于勘探孔而言,主要是劃分為控制性孔、一般性孔兩類。
控制性孔在應用過程中,其在數量上不小于勘探孔總數的1/3。除此之外,在采取土地試樣的孔數、原位測試的勘探孔數量方面,均不能少于勘探孔總數的1/2。在鉆探的過程中,獲得土體試樣的孔洞,不應該少于總體勘探孔的1/3。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確保巖土工程勘察能夠按時間完成,在具體的布孔工作當中,可嘗試將土地試樣孔洞,控制在總體孔洞的1/3左右,一方面比較適合臨時更改,另一方面在經濟上較為合理。
例如,2012年3月,廣東719地質隊地質工程勘察院完成了肇慶西江三橋(閱江大橋)已完成巖土工程初步勘察任務。完成鉆孔30個,主河橋水中共有7號至10號四個主墩,每個主墩要打18根樁基,每根樁基深度近30米,正常情況下鉆好一個孔需要約一個多月的時間。主墩位置所在的水下巖石太硬,鉆孔難度較大總進尺1395.03米。這為該工程的順利建設提供了地質科學依據。閱江大橋位于肇慶市端州區與高要市之間,起點位于端州區古塔路與端州路交叉路口,沿古塔路高架,跨越西江,連接世紀大道,橋型為雙塔斜拉橋,橋面雙向六車道,兩側設3米寬人行道。項目規劃設計長度為3406米,其中橋梁長度為2922米,主橋的主跨338米,屬特大跨徑橋梁。
巖土工程勘察質量的提升,上述兩項工作均是比較重要的基礎,如果未能做到較高的水平,那么在后續工作上將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就目前的工程情況來看,勘探孔的深度也是提升過程的重點影響內容。在客觀的條件下分析,勘探孔的深度應結合建設場地的各種條件限制來完成,要避免造成工作的惡性循環。例如,在我國的規范當中,倘若勘探孔屬于一般孔,那么在進入持力層的深度控制上,多數情況為3d~~5d(d為孔徑)之間,同時不能小于3m;在大直徑樁的控制上,絕對不能小于5m。針對控制孔的深度設定,在進入到持力層的深度方面,需有效保持在6d~~10d之間(d為孔徑)。
除此之外,勘探孔的深度設定,還與地震具有密切的關系。在我國的相關規范中,勘探孔的深度設定必須要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相關要求。從《規范》來看,在劃分建筑場地的具體類別過程中,如果在搜集勘探孔的資料方面,表現為不足的狀態或者是周圍資料的搜集不足,那么場地的具體類別就沒有辦法有效的確定。此時,要想繼續的完成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就必須尋找滿足要求的勘探孔,絕對禁止在違規的情況下持續勘探,應將各方面的風險充分降低。
本文對巖土工程勘察質量的提升展開討論,從已經掌握的情況來看,多數的巖土勘察工程能夠按時間完成,搜集到的信息、資料是比較健全的,與客觀情況具有高度的符合性,利用率較高。另一方面,國內的很多團隊,都在不斷研究巖土工程勘察的具體方法,力求在多方面完成勘察水平的提升。相信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國的巖土工程勘察質量會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從客觀上和主觀上,創造出較大的價值。
[1]王景廣,李亮.確保巖土工程勘察質量的做法及建議 [J].探礦工程 (巖土鉆掘工程),2013,03:81~84.
[2]何智.淺議在巖土工程的勘察與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J].經營管理者,2013,14: 366.
[3]蔡宗彥.勘察、設計和施工一體化模式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分析 [J].福建建材, 2015,03:33~34.
[4]蘆霽.巖土工程勘察數字化技術與實現 [J].中國房地產業,2015,08:131.
P624[文獻碼]B
1000~405X(2016)~4~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