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為民 許聯剛 翟杰(陜西區域地質礦產研究院陜西咸陽712000)
青海及其鄰區地質礦產對比
■張為民 許聯剛 翟杰
(陜西區域地質礦產研究院陜西咸陽712000)
這篇文章初步的分析了青海及其鄰區地址礦產帶的開發利用布局,系統的了解研究的歷史,在對控礦基本要素查明的基礎上進行中國青海及其鄰區地質礦產對比。
地質礦產 青海及其臨區 對比
1980年后,隨著國際地質對比計劃和不同類型的多國地圖編制程序、研究實施之后,對內部和外部的基礎地質進行了對比。青海及鄰區地質與礦產資源的對比研究也在科研項目當中,還有了一定知識基礎的累積,希望能夠提供些參考給有關人士。
青海在“四區兩帶一線”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中礦物資源是必不可少的,加強勘察、開發以及適度的去利用青海東部地區以及柴達木地區礦產資源,與此同時,還要對青藏鐵路當中所沿線的礦產資源區進行加強。對國家資源儲備進行保障以及將擴大我國的礦產資源所開發的規模,這有效途徑就是勘探礦產資源以及對環境容量進行開發。
根據實際狀況當中的礦產資源特點、礦山地質的環境保護、勘探的程度及開發利用的現狀。對國家各種的主體功能區進行結合,將礦產資源利用率的差異化策略需求給進行實現,將關鍵區域進行分裂,限制了禁地勘查過程中,并允許面積,將開采礦產資源的結構和布局進行調整,對礦產資源進行科學、有效、合理、有序的開發,加大力度保護礦山地質環境,使得能夠協調的發展經濟、社會、環境,以及開發礦產資源。將青海地區的礦產資源優勢當做基礎,以市場為導向,前提為以節約和合理利用,中心為經濟效益,方向為推動礦產資源發展走向集約化、規模化以及產業化。通過科技的進步,控制總量,規模采礦、深度處理,對礦產資源開發規模、技術及產品結構進行調整以及優化,促進科學、合理及節約的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以此來將加工礦物的產業鏈延長,將礦產資源當中所帶的附加值給提高。對于一些小型開放的大礦石和礦井發展,其中存在破壞和污染環境及嚴重浪費資源,同時存在安全隱患,不合理布局的礦業權,較難管理的小煤礦,實現依法整合礦產資源或和解。
通過系統的研究青海省中礦產資源所發育的特征,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在礦產資源上,青海省不但豐富且種類也十分的齊全。發現的各類礦產截止到2007年底就已經有了132種,其中已經被探明了礦產中有資源儲量的就高達到了107種,發現各類礦點及礦床也共有3921處,其中有96處已知有重要的大型礦產且當中還有礦床。礦床的類型十分的多且復雜。資源的查明率比較的低。因此可知青海省主要優勢為礦產,尋找礦上擁有很大的空間及潛力。
青海省處于中國西部的腹地,位于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地跨特提斯一喜馬拉雅以及古亞洲兩大成礦域,東達積石山,南到唐古拉山一帶,西至阿爾金山以東,北起祁連山主脊以南。其東北部接到甘肅省接壤,東南部接到四川省相接,西北部接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臨近西藏自治區,是中國東部地區通往西藏的重要通道,在成礦地質條件上,青海很具有有時,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分布有柴北緣、東昆侖、祁連山及西南三江北段等重要成礦帶當中,是中國主要蘊藏鹽類、有色金屬及能源等礦產地之一。但沒有很好的去進行調查主要成礦帶的基礎地質與勘查礦產的工作,在找礦其的潛力是十分大的,是最有利于中國西部戰略性礦產勘查開發基地的地區。
柴達木盆地的西北緣是石油能源礦產的分布的集中地,柴達木盆地的南部是天然氣主要分布所在。祁連是煤是分布的第一大點,北祁連和柴達木盆是煤分布的第二個大點。東昆侖山脈和北祁連等是黑色金屬礦物分布的第一大點。北祁連和柴達木盆地是鉻礦石分布的集中地。湖北是有色金屬礦床分布的第一大點,北祁連、拉雞山是有色金屬礦床分布的第二個大點。北祁連、柴達木盆地、東昆侖、湖北拉山、青海南山等是鉛鋅礦分布的主要集中地。青山、東昆侖是鈷礦分布的主要集中地,拉雞山是鎳礦石分布的主要集中地。柴達木盆地和東昆侖山脈是珍貴的金屬礦物巖石黃金分布的第一大點,北祁連、拉雞山是珍貴的金屬礦物巖石黃金分布的第二大點。北祁連等地區是砂金分布的集中地。錫鐵山是黃金礦分布的集中地。錫鐵山是銀分布的第一大點,德爾溝礦區是銀分布的第二大點。柴達木盆地鹽湖礦產分布的集中地。西寧市是冶金材料非金屬礦物石英巖分布的集中的地區。
在多年的努力之下,已經能夠充分扽證明了青海擁有十分豐富切種類十分齊全的的礦產資源。青海已經成為了中國重要供應鉀、鉛和鋅、石棉和礦產的基地了。青海的經濟因為開發礦產資源而得到了極大的推動,為社會以及經濟的發展獻出十分大的力量。隨著不斷向前推進的礦產資源調查、評估勘探工作,區域構造環境的研究在海底的噴霧殘礦理論、大型、超大型礦床成礦理論、成礦系統及成礦系列等新的指導之下啊已經取得了十分重大的突破。礦產勘查在東昆侖先后發現斑巖、噴霧沉積型鐵銅鉛鋅鈷礦,巴顏喀拉北部發現有造山型金礦的存在,在在三江北發現納日貢瑪,代表斑巖銅鋁,在沱沱河地區發現沉積疊加改造型的鉛鋅礦,隨著不斷持續性改進的勘探程度,將進一步的透露戰略金屬和能源礦產資源巨大的優勢和潛力。上述的資源本身是其他地區所沒有的優勢條件。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其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地質礦產都將會有著很大的前進動力。
在一系列的分析了青海以及其鄰區地址礦產帶的開發利用布局后。從另一角度分析了對青海于其鄰區地質礦產的對比,希望可以達到預測的目的。另外值得重視的是,在青海及其連接的臨區境內外成礦帶的,也務必要將其他地區成礦作用的復雜性以及的地質情況給充分的考慮進去。研究者在不斷的變化對成礦帶的劃分、成礦建造特征及類型的認識。因此,一定要系統性的去進行對比、并力求是在對控礦基本要素進行了查明的的基礎上進行對比。
[1]朱裕牛,礦產預測理論~~區域成礦學向礦產勘查延伸的理論體系、地質學報2006,(10).
[2]陳麗娟青海省礦產資源魑質背景數據庫建設 [J],青海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1, (04).
[3]楊文芳,楊平,李建放,朱裕生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在我國的發展 [J]中國地質,1999, (11).
P62[文獻碼]B
1000~405X(2016)~4~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