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嬋鐘原康桂玲
(1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山東濟南250013;2山東省第七地質礦產勘查院山東臨沂276000;3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山東濟南250013)
關于邊坡地質災害治理技術的研究探討
■王嬋1鐘原2康桂玲3
(1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山東濟南250013;2山東省第七地質礦產勘查院山東臨沂276000;3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山東濟南250013)
作為一種性質特殊的邊坡,不確定的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如一些落石、滑坡以及崩塌現象等,而且地質災害中比較常見的災害之一。邊坡地質災害應該采取科學的解決措施,通過嚴密的考慮與設計,從而使整體性的災害得以避免,減少經濟損失的出現。因此,本文主要針對當前邊坡地質災害的現狀,對治理邊坡地質災害的技術進行合理分析,從而積極避免地質災害所帶來的嚴重損失與危害出現。
邊坡 地質災害 治理技術
邊坡地質災害主要有工程滑坡、崩塌、落石以及人工邊坡的環境保護等,屬于比較常見的地質災害之一。當前在我國的西南山區鐵路、礦山以及公路中比較常見,由于人類采用了科學的治理災害的積極手段,而且也取得了相應的效果。因此,筆者主要針對于此,對如何治理邊坡地質災害進行方法論的研究,從而為我國的邊坡地質災害的防治提供積極的意見。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邊坡地質災害的治理需要嚴格遵守“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基本原則,充分分析影響邊坡地質災害的因素,從而采取適當的措施與手段。而當前,對于邊坡地質災害的治理主要借助預應力錨索,在處理邊坡地質災害的過程中,應該在地質災害的易發地段進行加固,然后再開挖;或者可以將加固與開挖結合在一起。而在這一過程中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是借助小錨孔的作用,開始注漿以防出現邊坡的滑動現象,這是一種較為簡便的技術,而且工作強度也不高,機械化性質比較強,以此促進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且也能夠體現一定的先進性特征[1]。
2.1自然坡率法與抗滑樁法
對邊坡的高度與坡度進行控制的方式就是坡率法。對于這種方式來說,不需要加固邊坡整體,能夠通過自身的穩定來進行治理。坡率法比較經濟實用,而且應用也比較廣泛。在應用過程中需要集中計算坡率值,在遵循工程類比原則的基礎上,對于以下邊坡的坡率進行分析。例如,關于外傾軟弱結構面的巖質邊坡的計算、坡頂邊緣較大荷載的邊坡、土質較軟的邊坡、土質邊坡與巖質邊坡超出一定距離的邊坡(土質邊坡大于10m,巖質邊坡大于30m)等的計算。除此以外,針對地下水發育的邊坡、穩定性較差的邊坡以及在放坡開挖影響擬建或相鄰建筑物的邊坡等不宜使用坡率法。另外,要想增加滑坡的穩定性應該積極采用抗滑樁法。對于這種方式主要分為剛性樁與彈性樁,主要是針對深度較大的位置,采取穿越錨固滑體建筑物的方式,推動上部分的滑坡到滑床,從而使滑體的抗滑能力得到一定增強。
2.2混凝土噴射加固法與注漿加固法
針對邊坡地質表面的滑坡問題應該適當采用混凝土噴射法,能夠積極封閉巖土體,使巖土體避免受到潮濕與風化,從而使強度得到提升。另外,對于這種方式來說,在外部景觀要求較高的邊坡不能運用,然而可以運用最新出現的綠色混凝土,將一些養分與水分進行吸收;而對于注漿加固法來說,是借助加固邊坡,并在壓力的作用下通過管道將其中的漿液注入裂縫中去,從而有效加固碎裂的巖石,使其成為一個整體,以此將巖石的強度得到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應該事先對邊坡的特點、形狀與深度進行了解,并且通過周密的分析以后再進行注漿。
2.3錨桿加固法與擋土墻法
固定不穩定的巖石體與結構,從而達到他們之間的相互連接,使傳遞的合力得以形成。這就是所謂的錨桿加固法。這種方式主要在各種巖石邊坡或者在巖石上進行應用,而且對于錨桿的結構、施工質量等都會對加固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而對于擋土墻法,主要是針對松散巖石的構建物,主要在小型的滑坡上比較常見[2]。主要是通過對自身結構強度的依賴,以及重量等的作用使滑坡的下滑力進行阻擋。主要結構主要有重力式、懸臂式以及噴錨式等。
2.4柔性防護網與鋼花管注漿法
作為一種新型的防護結構,柔性防護網通過攔截、覆蓋等防止地質災害,其中的柔性網發揮著主要作用。這就是柔性防護網技術。通過借助防護的功能與結構等,采取主動與被動的防護,而且適用于各種地質災害的防止;另一種防護技術就是鋼花管注漿方式。首先將相關的漿液向巖土體中注入,使邊坡巖土的性能、指標得以改善,以此使抗滑能力得以增強,而且對安全性與穩定性的提升鋼管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在運用過程中應該關注巖土體的性質,從而使其恰當地運用到節理發育的邊坡中。
2.5生物工程法
生物工程法主要包括草坡坡護,液壓噴播種草技術,鋼筋混凝土框架植草等。作為草坡坡護主要屬于一種人工的鋪設草坪方式,運送草皮到坡面上,并且依據一定的規范開始鋪設;而對于液壓噴播種草技術,主要是借助噴播機把草種、保水劑與水纖維等噴到相關區域,從而達到一定的草坪綠化效果。此外,還有諸如植生帶綠化方式等,對于這些生物工程方式在環境保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傊?,生物工程法對于邊坡地質災害的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而且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也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3]。因此,應該積極運用生物工程治理方法,從而為我國的邊坡地質災害的治理做出積極的貢獻。
綜上所述,地質災害中的邊坡地質災害屬于非常常見的自然災害,而且在治理方面也非常復雜。因此,應該仔細分析與研究災害出現的位置、原因以及影響,并且針對不同的災害形式采取相對應的解決措施。當前邊坡地質災害的形成存在著一定的區域特點,因此需要相關人員積極采取合理舉措,針對這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對工程性質條件、使用要求、水文地質條件以及原材料供應等進行考慮。著重對加固法、坡率法以及生物工程法的積極運用,從而為我國的邊坡地質災害的防治提供可行性的意見,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1]陳龍.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研究現狀及評價方法 [J].水電站設計,2015, (04):89~92.
[2]揭榮.淺談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不穩定斜坡的評價方法 [J].低碳世界,2015,(32):114~115.
[3]姚美榮.公路邊坡防護技術研究與應用 [J].民營科技,2013, (04):53~55.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4~393~1
王嬋(1986~),女,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邊坡地質災害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