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佼(重慶市巴南區水務局重慶401320)
淺談生態水利規劃對水文環境的積極影響
■陳佼
(重慶市巴南區水務局重慶401320)
隨著近年來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生態化水利規劃已經成為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因素。積極有效的生態水利規劃,對水文環境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本文將通過分析生態水利規劃和水文環境間的關系,探討生態水利規劃對水文環境的積極影響。
生態水利規劃水文環境影響
水利工程建設是每個國家發展的永恒話題,尤其是我國,隨著經濟建設的大范圍推廣,全國各地相繼開展了大量的水利建設工程,在保證基本農業生產的前提下,降低了自然災害的發生幾率。生態水利規劃是在尊重原始水文環境的基礎上開展的生態化水利工程建設。
1.1對河流水系的影響
目前我國通過建立水利工程,實現對水系能力的充分利用的同時,也在對水系進行著有效的治理工作。近年來,我國由于經濟的高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與日俱增,通過有效的建設水利工程,可以為國家提供大量的電力能源。水利工程需要根據水域自身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改造,在完成工程建造工作的同時,也人為的改變了其所在水域及附加水域的架構,甚至是河流走向,對水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作用。同時,在水利工程的興建過程中,也會對水域的生態信息(水的流速、深淺度、溫度、水域范圍及水文規律)產生一系列的影響。
1.2對土地、動植物的影響
水利工程的建設雖然可以有效保護農田免受自然災害威脅,但是由于其在建設過程中,未能將上游的泥沙等沉積物做出有效處理,致使庫區水位上漲,從而帶動附近的地下水位明顯上漲,同時庫區附近由于小氣候的存在,氣溫明顯較其他地區高,加劇了庫區附近的土壤水分蒸發,造成土壤鹽堿化的形成。
同時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時水域發生變化,水流會影響到水域附近的植被生長情況,同時鹽堿化的發生,也將影響植被的生長,造成水土流失。水域中水層的變化,對水域中原生態動植物,也將產生極大的影響,造成物種種群的改變。
1.3對氣候的影響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設,使該區域內的水域情況和濕地面積造成影響,使得空氣濕度發生改變,同時使氣溫、風速、降水等情況都受其影響而發生改變,進而形成該區域內的小氣候現象。水利工程建成后,通常會造成當前區域內降水量明顯增多、迎風面的降水量明顯高于背風面、夏季降水量明顯高于冬季的現象。
生態水利規劃是指在進行水利規劃的時候,充分將水域特點考慮進規劃中,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的原始特性,合理開發水利資源,盡可能的減少對水域的水文環境的負面影響。其既可以突出環境目標,又與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目標相一致。
生態水利的規劃需要按照生態學的原理,遵循生態平衡的原則,其主要是研究水利與生態系統的關系、水資源開發與利用時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問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合理保護、水利工程的建設對生態系統演變的影響,同時保證生態系統在水利工程建設后能夠自我修復和良性發展的措施。生態水利規劃將人和環境作為生態系統的要素進行系統的考慮,建立有效的運作機制,達到改善生態系統,優化水生態系統,達到水資源持續利用的目的。合理的進行生態水利規劃,能夠減少水域變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3.1保護水域整體性
水利工程建設對水域的水文環境會產生較多的影響,甚至改變河流的流向及水系機構,并對水域內的水文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構建生態水利工程首先要注重維護水域的整體性。生態水利規劃是為將來的水利工程施工奠定基礎的,所以其規劃時,必須有效協調各個因素間的關系,在保護水域環境及周邊生態環境穩定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水利工程的各項功能。
3.2維護水域自我恢復能力
自然流域的水域都具有自我調節、恢復的能力,但這是一個復雜并且緩慢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或者周期才能完成。所以,在規劃設計時應該充分考慮到這個問題,并根據其調節能力,設計有效的生態水利工程。尊重水域的自我修復能力,能有效的保護水域周圍的生態環境,避免水利建設對水域內及周圍的動植物產生不良的影響。
3.3保證工程的安全性與經濟性
生態水利規劃,不僅是為了滿足日常生產生活的需要,同時也要保證其發展的持續性,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建設的基本原理,也要符合自然生態學的原理。所以在設計時,需要通過結合水文學和工程力學等知識以確保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同時也要結合生態學,認真分析統計,爭取能夠達到小風險大收益的經濟學原則,合理利用大自然的饋贈,爭取達到效益的最大化。
3.4保證水域的空間異質性
水域的空間異質性是指在水域內所存在的多種小規模的生態環境,這些小環境間相互促進,保證了整個水域的生態平衡,水域的空間異質性反應了整個水域生物群落的生態形式。所以在規劃時,應盡可能的保護原有生態系統完整性,減少對生態體系的破壞。
4.1有效的規劃保持了水文環境的生態性
生態水利規劃主要是將為了水利工程在建設時能夠盡可能少的破壞水文環境,通過前期規劃的形式,展開對生態水利建設的干預。生態水利規劃能夠有效的維護水文環境的自然生態性。減少水利施工中對水系造成的傷害,并且能夠最大程度保證水利建設施工前后水文環境的穩定性。
4.2有效降低對水文環境的破壞
水利施工過程中無法避免對水系及周邊環境帶來破壞性的傷害,為了有效的解決這一個問題,盡可能的把傷害降到最小化,合理有效的生態水利規劃應運而生。生態水利規劃不僅能夠及時解決水利工程建設應用過程中對生態的破壞問題,同時能夠通過對水文環境的監控,及時了解并解決問題。通過生態水利規劃,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對水文環境的破壞。
我國水利工程的建設主要用于抗洪、抗澇、灌溉、發電以及生活用水等一系列的生產生活需求,生態水利的建設不僅符合水利工程的基本設計原理,并且由于其注重環境的保護,更加有力于實際的水利建設應用,為保障人們良好的生態環境奠定基礎。
[1]吳逸遠.論生態水利規劃對水文環境的積極影響[J].科技風.2015(01):154.
[2]]邵蕾,李麗.淺談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基本原則[J].民營科技.2011(08):245-246.
[3]董哲仁.水利工程對生態系統的脅迫[J].水利水電技術.2010(10):6-10.
P641.4+3[文獻碼]B
1000-405X(2016)-1-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