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棟 張 宇 陶志威(河海大學江蘇南京211100)
山東省水污染治理新思路
--以截污導流工程為例
■梁棟張宇陶志威
(河海大學江蘇南京211100)
為了最大程度的遏制日益嚴重的水污染以及迫害,需要及時的對水污染現象進行抑制,因為它是現階段環境生態化的主要阻力之一,它不利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并對公眾的環境權益有極大的危害,對受害者的身體健康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水污染防治制度可以推動環境保護的全面性。基于此,本文將山東省水污染治理中的截污導流工程作為研究案例,對水污染的截污導流工程的相關設計方案以及設計思路進行探究,并且對山東省水污染治理中截污導流工程方案設計進行總結,相應地加入了理解觀點,以期為水污染的防治打下良好的基礎。
山東省水污染治理截污導流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經濟處于重要的戰略發展階段,環境與資源被充分利用,同時自然環境因人類行為出現了幾不同程度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因人類活動造成了環境的破壞,嚴重的威脅到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對整體國家的經濟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中國環境保護(1996-2005)》白皮書中指出,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污染會對整體國家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的水污染已經進入到了一個高發階段,超過80%的水污染源集中在城市區域以及其他人口密集區域,其中45%有著明顯的水污染源,而相應的水污染防御機制卻存在缺陷,這就導致水污染成為現階段環境危害以及保護工作的中心。
所謂的水污染實際上指的是與光污染以及噪聲污染、廢氣污染等污染并存的另一種不同的污染形勢,其所產生的污染源來自于很多方面,大體來說其種類包括三個類型,第一種類型是工廠排污所造成的水污染,第二種類型是人為環境破壞污染,第三種類型就是指的是類似于在環境自然破壞所造成的彩水污染,通過調查發現,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水污染源出現在人們的生活過程當中,對人們的健康產生了極大的威脅。在人們的工作生活過程當中,通常情況下發生水污染的現象的主要緣由是因為由工業廢水排放和人為環境破壞等原因產生,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地影響,甚至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由此看來,對于水污染的治理十分必要[1]。
對于山東省截污導流工程來說,其主要的水污染治理分為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對被污染水質截流,另一方面是導流,在這兩部分的治理措施過程中,需要對污水處理廠經過一系類手段進行優化過后的水體,根據實際的地貌特征,并應用相應的截污導流工程進行導流或者是截蓄存放。在截污導流工程進行攔截功能時,其所使用的手段通常是采用興建水庫的辦法,或者是在所需要治理的河道直接建立攔河工程,而對在導流部分時,為了保證導流方案的正常實施,一般情況下是采用新建導流溝的辦法,把污水處理廠處理過后的水體,導入新的儲存地[2]。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輸水干線中污染物的影響,就一定要將下泄污染物攔截下來,但是因為下泄中水的量相對來說比較大,單單是將希望寄托于攔截上,將會耗費大量的成本去建設攔蓄工程,進而增強該項工程的攔蓄能力,并且,對于攔截來說,其也只能夠作用在輸水期,到后期還是需要導入原排放處,并沒有將污染物對輸水水質造成的一系列污染影響徹底的進行清除。為了適當的節約攔蓄工程規模所帶來的成本支出,并且避免大量中水較早的下泄進入河道之中,可以采用攔蓄中水回用灌溉的方法,將其引入農業灌溉河道,作為灌溉的水源之一。這樣的方式被稱之為中水灌溉回用工程,該項工程能夠進行的前提是輸水干線的輸水水質能夠滿足對農作物的澆灌,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降低攔蓄工程在進行創建時的創建難度,同時還節約了建設成本,保證了中水的二次利用,極大地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3]。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發現在山東省進行截污導流工程時,可以進行工程實施的基本思路主要分為以下四步:
第一步,對需要進行水污染治理的河道處進行考察,知道污水處理廠或者是企業點源治理后水體的排放流向,并詳細的了解該處的地貌特征。
第二步,對于已經存在的現有工程進行合理化利用,并且科學的對攔蓄工程進行構建,保證攔截能力。
第三步,對配套部分的農業灌溉工程進行科學化構建,保證將攔蓄中水最大程度的應用到周邊的農田的灌溉過程當中,同時還需要盡量節約在施工過程中的成本,并且要便于利用,還不能夠大量占用耕地[4]。
第四步,利用現有河道的攔蓄能力進行提升,并且參照現狀管網建設的進本情況,進行進一步的施工。
環境保護與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兩者正相關,加強環境保護,將環境保護機制納入產業發展體系,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產品結構的調整與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貿易的良性循環。環境成本的提高將促使企業提高生產技術,革新生產經營模式,大力發展節約型產業,促進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充分發揮我國經濟對環境保護的正面作用,給環境保護提供有力的技術和資金支持。政府給予環境保護產業有力的政策支撐,可以促進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與繁榮。基于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水污染的防治與研究作為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對建立環境保護科學監管機制,促使環境保護戰略有效運行有著必不可少的功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我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翟雯,王昊,李永順,焦璀玲,劉曉娜.水質監測管理系統建設研究--以南水北調一期工程山東段沿線為例[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2,06:191-193.
[2]顏志俊,張明月,張勁松,張樹麟,陳紅衛,王會容,陳成.南水北調東線江蘇段水污染綜合治理的創新實踐[J].江蘇水利,2014,07:3-7.
[3]劉遠書,杜婷,黃躍飛,玥王,柏睿.南四湖截污導流工程水量水質聯合調度運行研究[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5:395-399.
[4]柴濤.實施區域綜合治理促進人水和諧相處--滕州市南水北調截污導流工程發揮綜合效益[J].今日科苑,2014,18:136-137.
X52[文獻碼]B
1000-405X(2016)-1-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