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國升(青海省有色地質礦產勘查局地質礦產勘查院青海西寧810000)
金屬礦區深邊部找礦模式研究
■任國升
(青海省有色地質礦產勘查局地質礦產勘查院青海西寧810000)
隨著我國的經濟狀況的飛速發展,我國國民的生產以及生活活動中對于金屬資源的消耗量和需求量越來越大,根據有關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部分金屬資源十分短缺,例如銅族金屬、鉑族金屬等,面對金屬資源的嚴峻形式,筆者以金屬礦區的礦產資源研究為出發點,進行深邊部找礦模式的研究,以期為提高類似的金屬礦區深邊部找礦研究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金屬資源礦區深邊部找礦模式
我國金屬礦產在世界金屬礦產領域占據重要的地位,尤其以我國的金川礦區聞名于世,金川礦產是世界上第三大硫化銅鎳礦的開采礦床,此外,也是我國的部分金屬資源的重要供應基地,但是隨著我國的經濟狀況取得的進一步發展,國民的生產以及生活活動中對于金屬資源的消耗量和需求量越來越大,金屬資源的長期開采已經使得我國的部分金屬礦區的礦體趨于殆盡狀態,因此,探討金屬礦區的深邊部找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科學意義以及社會意義。
1.1經濟發展的需要
與世界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國的鉑族金屬嚴重稀缺,金屬銅的自給率也不高,此外,我國的金屬鎳礦的分布呈現出高度的集中化,主要分布在金川、吉林省以及新疆等地,自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開始到本世紀初期,我國的金屬資源消耗量增長速度飛快,根據INSG(國際鎳研究組織)發布的有關數據,2005年到2009年期間世界的鎳需求量增長速度為8.1%,其中,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鎳消耗量最大的國家,此外,根據有關的資料顯示,隨著我國的電子產業的飛速發展,金屬鈷的消耗量也呈現出日益上升的趨勢。
從這些數據和資料信息可以看出,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國民生產生活中對于金屬資源的需求量以及消耗量越來遠大,因此提高我國的金屬資源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1.2研究成礦認識的需求
此處筆者以鎂鐵質-超鎂鐵為例來進行講解,鎂鐵質-超鎂鐵類巖質的主要來源處于地球的地幔處,在進行鎂鐵質-超鎂鐵類礦床的研究時,一方面需要進行鎂鐵質-超鎂鐵類礦產的巖漿演化規律窗口探索,另一方面需要進行礦體深部地質作用和地幔的礦物組成以及大陸動力學等方面的展開有關的研究,金屬礦床所形成的獨特的特征以及特定的礦產產出部位是金屬礦區成礦系統中各種綜合地質過程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我國的金屬礦區地質方面所進行的研究仍然有所欠缺,這使得我國的金屬礦區的地質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全面的解決。
1.3找礦工作的需要
進行金屬礦區深邊部找礦模式研究可以為金屬礦區的找礦工作提供指導性的依據,這主要包括了金屬礦區礦床所在區域內的找礦以及金屬礦區的深部以及邊部找礦工作。
我國礦山的找礦工作一般是通過礦山開采工作中的礦山開拓和采準工程以及礦體的形成原因和形成類型來進行礦體的成礦規律的分析,通過總結已有工程對金屬礦體的控制作用,來進行可能容礦區段和工程間隙的找礦勘探的工作,近年來,對于待開發和已經完成開發的礦山進行礦床的深邊部的找礦工作是為礦區補充新的金屬資源的重要途徑。
根據對于我國的金屬礦區的成礦規律進行分析,可以得到影響控礦的主要因素——超基性巖,通過礦區的超基性巖體的空間分布規律進行分析對于礦區的找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當前我國的找礦工作研究重點在于對金屬礦區的構造行跡演化和空間分布規律來進行超基性巖體的規律預測,但由于我國目前的地質勘探工作無法實現規模較小的礦體的控制工作,導致特別容易出現脈狀富礦與特富礦體的遺漏現象。
認識研究金屬礦床的重要工作之一是進行礦床的成巖成礦的研究,主要是針對金屬礦床成巖成礦的時代進行研究,研究金屬礦區的成巖成礦年齡對于指導金屬礦區進行深邊部的找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的測量方法一般為使用同位素的方法進行金屬礦床的成巖成礦年齡的測量工作。
實現金屬礦區的深部找礦以及邊部找礦需要明確礦區的立體結構和金屬礦床的地質特征以及礦床演化規律,這就需要建立金屬礦床的三維可視化模型,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金屬礦區的地質資料,通過相應的軟件完成金屬礦床的三維可視化模型建立,從而呈現出金屬礦床的含金屬資源的超基性巖體和礦床主礦體以及金屬礦區的主要構造這三者之間的立體關系。
另一方面,三維可視化模型可以將礦床成因以及重塑成礦過程清晰的進行描述,主要包括金屬礦體的成礦條件以及有用礦物形式等;第三,利用三維可視化模型可以針對金屬礦體的控礦因素以及成礦規律,將礦體的主要地質特征進行總結,從而找到寬體金屬元素的富集規律,來尋找有用礦產資源的富集中心以及通道。
隨著我國的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進行礦勘實踐的地質勘查方法中出現了多種找礦效果良好的地質勘查方法,主要有地面高精度測量法、地震波法、陸地聲納法、干擾場源法、CSAMT法、EH-4法、電吸附地球化學測量法以及坑道原聲暈等等,結合金屬礦區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地質勘查方法對于金屬款取得深邊部找礦工作意義重大。
針對我國的金屬礦區的深邊部找礦工作現狀,筆者提出以下建議,進行地質找礦工作時不要被前者的找礦工作模式所限制,工作人員需要積極的轉化觀念,將找礦的思路擴寬化,綜合進行深部與淺部的地質找礦工作,根據有關資料,我國的金山礦區在找礦工作中使用了CSAMT測深剖面工作和激發計劃測深工作以及頻譜激電測深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因此,在進行找礦工作中,需要重視物探方法的使用,通過多參數方法系統的從金屬礦區的三維空間進行異常的分布探索工作,從而篩選出全面的科學的勘探目標來開展金屬礦區的深邊部找礦工作。
從金屬礦區的地質背景入手,研究金屬礦區的地址特性和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區域和斷裂構造來進行金屬區域的構造演化以及超基性巖體形成的關系等方面的探討,綜合礦區的礦體特征,選擇合適的地質勘查方法來進行金屬礦區的深邊部找礦工作,對于提高我國的金屬資源的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1]修群業,于海峰,李銼,等.龍首山巖群成巖時代探討[J].地質學報,2010(03).
[2]徐章華,湯中立.金川銅、鎳(含PGE)巖漿硫化物礦床母巖漿成分的估計[J].現代地質,2010(04).
[3]閏海卿,蘇尚國,焦建剛.湯華.金川Cu,Ni(PGE)巖漿硫化物礦床成礦時代研究[J].地學前緣,2011(02).
P62[文獻碼]B
1000-405X(20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