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振 李 勇 李蘭蘭(沈陽華昌巖土工程有限公司遼寧沈陽110013)
巖土工程勘察技術存在問題分析
■王振李勇李蘭蘭
(沈陽華昌巖土工程有限公司遼寧沈陽110013)
巖土工程勘察所接觸的對象和需解決的問題范圍較大,涉及的內容多且十分復雜。巖土工程勘察工作者,只有全面掌握與巖土工程有關的規范、規程,并在實際工作中認真細致的開展工作,同時汲取互相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的經驗,交流學習,不斷總結提高,才能有效開展工作,確保勘察成果滿足設計和施工的要求。因此,本文分析了勘察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對其提出了相應建議措施。
巖土工程勘察技術問題分析解決措施
1.1資料搜集不充分
眾所周知,巖土工程勘察主要是為建(構)筑物基礎設計、地基處理和施工提供詳細的工程地質資料和技術參數,而一些勘察單位在進場施工前,不認真收集擬建工程的基本資料。
1.2勘察依據不充分、目的不明確
目前市場存在一些不規范行為導致有些工程在無設計要求和建筑物荷載等狀況下,勘察單位僅憑業主的陳述,按其要求勘察,導致勘察報告深度和廣度不符合要求。
1.3外業施工存在不規范行為
(1)鉆探操作。不按《建筑工程地質鉆探技術標準JGJ87-92》中的明確規定進行操作,對要求鑒別地層和取樣的鉆孔,回次進尺過大,一般地層中超過2m,在巨厚的淤泥質土中甚至超過5m。在粉土、砂層和卵石層中鉆進時,沒有采用優質泥漿護壁,泥漿濃度也控制不好,出現塌孔甚至埋鉆,從而造成地層的漏記和一些原位測試無法進行。
(2)取樣和原位測試。在采取原狀土試樣時不按JGJ89-92原狀土取樣技術標準的有關規定操作,對所取試樣也沒有及時貼標簽、封蠟,不及時送試驗室進行試驗,導致土樣嚴重失水,致使土工試驗成果中含水量、孔隙比、液性指數、壓縮系數和抗剪強度指標嚴重失真。在標貫和動探試驗時沒有清除孔底殘土就進行試驗,在靜探試驗中不控制貫人速率,造成試驗數據失準。主要持力層與下臥層的原狀土樣少于6件,原位測試數據少于6個,力學性質指標不滿足統計要求。
(3)地層描述。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對土的描述做了6點規定,但現在很多單位對土的鑒定和描述很不規范,在野外地層描述中僅對土的狀態、濕度及包含物進行描述,對粘性土和粉土不描述其搖振反應、光澤反應、干強度及韌性,導致野外肉眼鑒定與土工試驗結果不吻合。
(4)地下水量測。當勘察場地地層中同時有潛水含水層和承壓含水層時,沒有進行分層量測水位,對承壓水頭不測,致使報告中無法明確地下水性質,只能提供混合型地下水位和水頭。
巖土工程勘察工作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地層情況變數大,沒有一個場地條件和土質情況是同樣的。國家規范和行業規范很多也很具體,但都不能照搬硬套。巖土工程勘察工作應根據擬建工程特點和場區工程地質條件確定。在工程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容易忽略的細節問題:
2.1容易忽略建筑物對變形和場地土層均勻性和穩定性的要求
勘察工作的內容,不僅應提供滿足建筑結構荷載所需要巖土工程特性指標和地基基礎設計參數,尚應包括可能影響工程穩定的不良地質作用、建筑場地類別、建筑抗震地段劃分和巖土地震穩定性等對建筑場地穩定性適宜性評價所需要的內容。
2.2易忽略在詳細勘察中勘探深度應自基礎底面算起的規定
在一些建設工作中往往場地未經平整,現場地面標高高出設計地面標高很多,勘察前因沒有收集詳細標高資料,忽視詳細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礎底面算起的規定,以致選成勘探深度小于規范強制性條文的規定。
2.3容易忽略建筑基礎選型
基礎選型建議應全面客觀、安全經濟。在進行巖土工程勘探的第一個鉆孔開始,就應對擬建工程的基礎,有一個基本概念,因為采用的地基形式也關系到鉆孔深度和勘察工作量是否滿足抗震設計、場地評定等規范要求的問題。地基方案的選取應在對周邊原有建筑物的基礎、本地的施工條件和施工能力、完工時間、工程造價等多方面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擬建場地的土層情況及建筑物的結構和荷載、設備等各方面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提出安全、經濟合理的地基方案建議。
3.1巖土勘測技術有效提升的方式
勘察人員首先要提前掌握勘察地區范圍內的原始地形、地貌,巖土的形成原因、主要質地等,了解地基的穩定性和均勻性。在詳細了解以上內容的情況下分析地質內的埋藏物分布及種類,注意確定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動情況,以及水位的分布的實際,以便評定地下水對建筑物的腐蝕性及其它影響。
3.2重視勘察現場的巖土取樣和原位測試工作
巖土取樣和原位測試是得出巖土勘察結果的重要信息來源,也是技術人員解決勘察技術問題的重點。通過測試得到的數據是勘察結果進行分析的前提,如果沒有準確、完整的測試數據,所有的勘察結果分析都是不合理的。巖土工程數據核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還在于數據計算的模式和參數的計算,計算參數作為技術重點而得以重視。
3.3加強計算機技術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巖土勘察工作已逐漸規范化、標準化。隨著各種新型勘察技術的使用,傳統的巖土勘察方法已很難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因此,使用計算機系統進行巖土勘察管理成為發展必要。通過計算機系統對巖土工程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制作工程圖件,關鍵是,可以通過使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對巖土地質情況進行分析、模擬復雜的巖土問題的發生、演化過程,科學的制定巖土處理方案,減少工程施工中的不確定性和安全隱患。這樣不但可以對巖土問題做預測預報以及防治,還能有效減少人力和物力,降低成本。
技術性問題是制約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向前發展的瓶頸,因此要高度重視勘察技術的提高和改良。在實際工作中,要盡可能地采用高科技的勘測方法和儀器設備,確保勘察結果的準確性,另外加強勘察人員的技術水平也是至關重要的。總之,巖土工程勘察技術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全體勘察人員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1]吳禮群.現代巖土工程勘察技術的應用[J].中華建設,2012(8).
[2]劉方列.巖土工程勘察技術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2(7).
[3]劉三,張順,羅建鋒.關于巖土工程勘察技術的分析[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6).
P5[文獻碼]B
1000-405X(2016)-1-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