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防(河北省地礦局第十一地質大隊河北邢臺054000)
河北省內丘縣界子口云母礦地質特征及其應用方向
■邊防
(河北省地礦局第十一地質大隊河北邢臺054000)
沉積變質型云母礦主要是指早前寒武紀的沉積建造經受不同程度的區域變質而形成的云母礦床。位于內丘縣的界子口云母礦是邯邢地區首個勘查的沉積變質型云母礦床,本文介紹了其地質特征及應用方向,可為今后在邯邢地區尋找和開發利用此類礦床提供依據。
云母礦沉積變質早前寒武紀邯邢地區
界子口云母礦位于內丘縣侯家莊鄉,大地構造位置處于中朝準地臺(Ⅰ)—山西斷隆(Ⅱ)—太行拱斷束(Ⅲ)—贊皇穹斷束(Ⅳ)的西部位置。
礦區內主要出露太古界石家欄組和下元古界南寺掌組一段地層,出露較好,其中下元古界南寺掌組一段地層(Pt1n1)是礦體的賦存層位,其主要巖性為中~粗粒變質長石石英砂巖和變質長石石英砂礫巖,其間夾有多層云母片巖(礦)。
變質長石石英砂巖:為淡黃色,中粗粒變晶結構,塊狀構造。巖石的礦物成分為長石、石英、白云母。石英:無色、粒狀,含量50%左右。長石:白色、粒狀,含量40%左右。白云母:白色,鱗片狀,含量10%左右。
變質長石石英砂礫巖:為灰白色,中粗粒變晶結構,塊狀構造。其礦物成分為長石、石英、白云母。石英:無色,粒狀,含量50%左右。長石:白色,粒狀,含量40%左右。白云母:白色,鱗片狀,含量10%左右。礫石為次圓狀,成分為長石、石英。
云母片巖(礦):云母片巖即云母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賦存在變質長石石英砂巖中或變質長石石英砂巖和變質長石石英砂礫巖分層帶。巖石白色,鱗片變晶結構,柔曲片狀構造。巖石的礦物成分為白云母、長石、石英。白云母:白色,鱗片狀,柔曲定向排列明顯,呈條帶狀集合體產出,含量33~86%。長石:白色,粒狀,含量40%左右。石英:無色、白色,粒狀,含量35%左右。
區內地層呈單斜構造,地層總體走向近南北,傾向東,傾角42°~65°。變質巖中發育層間小褶皺。
3.1礦體特征
本區云母礦賦存于下元古界南寺掌組一段(Pt1n1)地層中。礦體的主要地質特征敘述如下:
礦體分布于礦區中部。走向長約180m,傾向延伸約160m。工程控制最大真厚度7.13m,平均真厚度3.23m。礦體出露地表,局部埋深150m。礦體呈似層狀,產狀與圍巖基本一致,傾向72°~106°,傾角45°~74°。其頂板為變質長石石英砂巖,底板為變質長石石英砂巖和變質長石石英砂礫巖。含礦率最高84.50%,最低38.65%,平均56.94%。
3.2礦石質量特征
礦石呈灰白色,鱗片狀變晶結構,揉曲片狀構造。礦石礦物主要為白云母;金屬礦物主要為磁鐵礦;脈石礦物為少量石英、綠泥石等。
礦石中主要礦物特征:
白云母:無色,鱗片狀及鱗片狀集合體,平行排列,彎曲帶狀分布,半透明,珍珠~絲絹光澤,片狀變晶結構,含量一般45~80%。
石英:乳白色、褐色,玻璃光澤,它形晶,在礦石中定向排列,與磁鐵礦相間排列組成黑白相間的條帶,含量一般10~15%。
3.3礦石類型
根據礦石的結構、構造和礦物成分,礦石自然類型屬沉積變質型云母礦;工業類型屬需選的云母礦石。
3.4圍巖
礦體頂、底板均為變質長石石英砂巖,局部為變質長石石英砂礫巖。
下元古界南寺掌組一段地層為沉積變質巖系的巖石,該巖系中的巖石在區域變質作用下形成變質長石石英砂巖及云母片巖。根據礦床地質及礦石特征等地質條件分析,認為該礦床成因類型為沉積變質型云母礦床。
云母礦應用范圍較廣。①制造汽車用離合器片、制動系統、砂輪片等耐摩擦制品。②云母礦碎塊可當作藥材,稱為金礞石。③白云母礦是橡膠工業中常用的無機填料,亦是一種新穎優質多功能涂料。④可當電子與電器工業中熱和電的絕緣體。⑤絹云母粉可替代石棉成為防火材料。⑥云母礦是制紙、塑膠工業的重要原料。
云母礦在該區分布較廣,開發利用處在起步階段,就本地區而言,該區云母礦中主要為白云母,因此,亦決定了應用方向,同時結合本地市場需求,本區云母礦可作為無機填料用于橡膠制品(邢臺市有輪胎廠),在綜合利用方面,云母礦選出后,所剩廢料(石英、長石)可作為玻璃制作的原料,因此,云母的開發在該區有廣泛的應用市場。
[1]閆領軍等.《河北省內丘縣界子口云母礦詳查地質報告》2013.
P62[文獻碼]B
1000-405X(2016)-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