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倩
新課改的清風明媚了語文課堂的春光,又傳播了全新的教學課題——讀寫結合。新課改呼喚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要密切配合,相得益彰。言語是讀寫結合的智慧,教師在小學本體教學目標確立后,圍繞小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展開以讀帶寫,以寫促讀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筆者潛心挖掘教材中的有效切入點,從低年級學情出發,探尋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以期激活低年級學生的言語智慧,逐步充實他們的知識寶庫,強化他們的表達以及寫作素養。
一、巧用詞串,連詞成句
讀寫結合是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堂教學的主線,而詞匯是小學生讀寫的必備前提。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借助教材的有效信息,為所教學生搭設語言表達的舞臺,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的詞語和句子,聯系語境理解文本言語,捕捉新詞語以豐實自己的語言素材,讓學生在訓練中巧用詞串,學會連詞成句。
在教學蘇教版《美麗的丹頂鶴》一文時,筆者側重引導學生將劃出的生字新詞積累到自己的采蜜本上,“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朗讀,大家一定學會了很多詞語,哪位同學來做填詞游戲?”“(潔白)的羽毛”“(引吭)高歌”“(美麗)的丹頂鶴”“(嘹亮)的歌兒” ……“誰來挑戰連詞成句?”“第一句是‘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第二句是‘一群群美麗的丹頂鶴引吭高歌”“誰能利用詞串造句?”“早晨,同學們在國旗下唱著嘹亮的國歌。”“我喜歡天鵝潔白的羽毛。”“美麗的丹頂鶴來自海濱,清晨,在陽光下引吭高歌,那嘹亮的歌聲傳到很遠的地方。”……由課內連詞成句到運用新詞串造句的實踐,讓學生掌握了該課的新詞,學會了用詞串連綴成句,共同品嘗到運用詞語,生長語言的成功之果。
學貴在致用,低年級是小學生言語積累的起步階段。教師要善于采擷小學生的言語生長點,引導他們樂于積累文本及生活中的詞語,再應用于語言表達訓練,既能使小學生深入理解詞義,又能引導他們學以致用,從而增強連詞成句的能力。
二、句式仿寫,學會遷移
低年級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訓練以教材為范本,文本句式就是溝通小學生讀寫的有效途徑。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以文本的句式為基點,引導所教學生從文本閱讀起航,通過隨文仿寫,學會遷移,最終熟練他們最基本的閱讀寫作技巧,向著學會仿寫句式的港灣揚帆前行。
在教學蘇教版《荷花》一文時,筆者抓住文本中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式,作為讀寫結合的突破口,引導學生進行句式仿寫訓練。“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描寫荷花的語句?”“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同學們在三個有的下面畫上橫線,誰能模仿作者描寫荷花形態的句式來造句。“操場上的同學,有的跳繩,有的打籃球,有的踢毽子。”“放學后,有的同學收拾書包,有的同學灑水,有的同學掃地。”“課外活動時,有的同學朗誦,有的同學跳舞,有的同學做手工。”“天上的白云,有的像棉花,有的像小羊,有的像棉花糖。”……句式仿寫打開了學生的語言之門,將課堂讀寫推向高潮,仿寫結束,但學生意猶未盡。
興趣能致遠,低年級是小學生寫作趣味培養的基礎階段。教師要獨具慧眼,捕捉文本中精妙出彩的句段,引導所教學生學會在語境中理解句意,自主發現句式特點,及時輔之于語言表達訓練,小學生既會舉一反三,又強化了理解以及言語表達能力。
三、補白訓練,創新思維
小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是低年級教師的使命,補白訓練就是喚醒小學生想象及創新的清笛。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挖掘適合低年級小學生的訓練素材,以文本中的留白的形式為學生開啟讀寫結合的一扇窗,引導所教學生著眼文本補白,致力于所教學生的思維創新訓練。
在教學蘇教版《我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文時,筆者抓住詩尾“在荷葉上唱歌……”一句展開了補白訓練。“同學們都是小詩人,想一想誰還想來到荷葉下,它想在迷人的夏天做什么?我們仿照文本句式寫一寫。”“青蛙來了,在荷葉下乘涼,蜜蜂來了,在荷葉上起舞。”“小鳥來了,在荷葉上歡笑,蝌蚪來了,在荷葉下游戲。”“蝴蝶來了,在荷葉上跳舞,烏龜來了,在荷葉下休息。”“黃鸝來了,在荷葉上演講,螃蟹來了,在荷葉下覓食。”……學生還在個性化的體驗空間放飛自己的想象,興趣盎然地想象補白,省略號的留白處傾瀉出一句句童趣靈動的語言,天真而包含詩意,不但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感悟,豐富了各自的情感世界,還有效地激活了他們的創新思維,促進了他們習得語言、發展語言的腳步。
善思贏得創新,低年級是小學生思維創新的初始階段。教師要釋放自身的創造性才智,將小學生習作訓練適時融入文本閱讀之中,巧用文本留白引導所教學生拓展想象之天空,創新之園地。小學生從而學會個性化地解讀文本,又強化了思維創新的意識。
小學生語言的習得,讀寫技能的提升,都是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小學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筆者謹以此文拋磚引玉,望各位同仁齊心探尋適合本校學情的行之有效的讀寫策略,來激活低年級學生的言語智慧,讓他們以靈動的練筆充盈習作,成就華美之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