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百色學院2012年度校級科研立項項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與中泰兩國貿易發展的研究--以廣西為例”(項目編號2012KQ05)的階段性成果
摘 要:自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廣西與泰國的雙邊貿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本文列舉2015年廣西與泰國雙邊貨物進出口數據,分析廣西與泰國貿易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深化發展廣西與泰國貿易的對策建議,以期進一步發展和擴大廣西與泰國的雙邊貿易。
關鍵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雙邊貿易
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背景下廣西與泰國貿易的發展現狀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標志著中國與東盟在經貿等方面的合作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尤其是中泰兩國之間93%以上的產品實行零關稅和《〈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第二議定書》的簽訂并生效實施,兩國企業利用這種優惠政策,促進了兩國之間貿易的穩定與發展,加快了本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在此背景下,廣西(簡稱“桂”)作為中國唯一與東盟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牢牢抓住機遇,依托區域優勢,積極推進與東盟國際的經貿合作。其中,泰國作為廣西與東盟國家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與廣西的經貿合作也在不斷的加強,廣西與泰國的雙邊貿易實現快速穩步發展。
1.外貿進出口額不斷增長,發展勢頭強勁
據海關統計,2015年全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4.5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下同)下降7%。其中,出口14.14萬億元,下降1.8%;進口10.45萬億元,下降13.2%;貿易順差3.69萬億元,擴大56.7%。同期,在國家及地方外貿穩增長政策支持、加工貿易倍增計劃刺激以及多個國家戰略的推動下,2015年廣西外貿逆勢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全年進出口總值(含邊民互市貿易)3190.3億元,增長15%,超額完成自治區全年外貿增長目標,較全國外貿增速快2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739.9億元,增長16%;進口1450.4億元,增長13.8%;貿易順差289.5億元,擴大27.9%。同時,據新華社南寧1月18日電(記者程群)南寧海關最新統計顯示,2015年廣西對東盟國家進出口1803億元,同比增長19.6%,占同期廣西外貿總值的56.6%,東盟連續15年成為廣西最大貿易伙伴。據南寧海關統計,2015年1-12月,對泰國的進出口總值99.068億,出口15.695億,進口83.372億,累計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78.8%、66.5%和219.3%。由此可見,廣西與泰國貿易進出口不斷增加,發展勢頭強勁。
2.廣西與泰國商品貿易呈互補型
從進口商品來看,廣西從泰國進口的主要商品為集成電路及微電子組件、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等機電產品,以及木薯干及其淀粉、石油、瀝青、天然橡膠和類似天然樹膠、銅廢碎料、糊精及其他改性淀粉等。從出口商品來看,廣西出口泰國的主要商品有工程機械、制糖機器等機械產品,以及磷酸、多磷酸、滑石、鋁及其制品、肥料、塑料及其制品、鈦的氧化物。由此可見,廣西與泰國之間的商品貿易呈互補型,廣西向泰國進口的主要是科技類產品及農產品,而向泰國出口的主要是資源類產品及機械類產品。
二、廣西與泰國雙邊貿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的背景下,廣西與泰國雙邊貿易實現了快速的增長,,但是也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影響廣西與泰國貿易的發展。從整個世界的經濟形勢來看,全球經濟放緩及可能出現的危機恐沖擊中泰兩國經濟,進而影響廣西與泰國的發展。從2015年的海關數據來看,雖然廣西外貿逆勢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但是我國的外貿進出口值相比2014年呈下降趨勢。泰國方面,全球經濟放緩增長導致泰國2016年1月的出口額度只有157億1130萬美元,同比降低8.91%,已連續第13個呈現萎縮,而且跌至近50個月來的最低位。因此,2月出口情況令人擔憂,從往年記錄看,2月出口大都接近1月,原因是上個月為農歷新年,進口趨向減少,所以擔心今年2月及3月出口可能下跌5%,尤其是油價下挫至近11年的最低點,恐對油產國的進口造成影響,而且美國、歐洲、日本及歐盟等重要出口市場仍未見到明確增長信號。全球經濟可能出現危機,多方皆擔心經濟倒退,并且認為泰國出口很難恢復正增長,如果全球經濟衰退,泰國出口負增長情況可能更加嚴重。因此,我們要認識到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發展廣西與泰國的貿易仍然困難重重。
2.產業鏈的精化、細化程度較低,面臨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從經濟結構來看,廣西和泰國的相似度較高。廣西和泰國都是以農業及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都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問題。從整個產業鏈來看,廣西和泰國都不具備完整的產業鏈,并且產業鏈的精化和細化程度不高。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產技術越發達,產業分工越細,相關產業之間合作的緊密度就越大,這個國家或地區的外貿進出口的競爭力也越大。在當前我國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歷史背景下,中國的公司必將把突破點放在研發能力和產業價值鏈高端及相關產品上,以此增強國家競爭力。因此,中泰兩國都意識到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重要性,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是決定廣西是否能在桂泰貿易中占據有利的位置,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3.進出口產品檔次低,高附加值產品少,貿易規模較小。在廣西與泰國的貿易中,貨物貿易占據很大的比重,技術貿易、加工貿易以及服務貿易等其他貿易方式所占比重較低。而且,在貨物貿易中,廣西向泰國進口的主要是科技類產品及農產品,而向泰國出口的主要是資源類產品及機械類產品,而在這些產品中,中低級的初級產品占據很大的比重。廣西與泰國的貿易中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比重較小,在貿易中所能獲得的利潤也較低。就廣西而言,其出口缺少具有高附加值及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品,產品出口的結構較單一,廣西的競爭優勢不夠明顯,這些都制約了廣西與泰國之間貿易的發展。因此,我們看到,廣西與泰國的貨物進出口較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規模較小。
三、深化發展廣西與泰國貿易的對策建議
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審時度勢,客觀分析現實情況,積極應對各項困難,做出相應的對策,以達到消除障礙,促進桂泰貿易發展的目的。
1.面對全球經濟放緩的大形勢,積極制定應對措施。結合經濟數據,客觀分析及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出應對預案。首先,政府應該統攬全局,制定相應的政策,應對我國經濟下行的壓力,鼓勵和支持廣西與泰國貿易的發展。建議政府加緊改革公務機構體系,以達到國際進出口標準,并且制定國際貿易戰略,從宏觀上布局桂泰貿易。其次,進出口商必須謹慎應對,如果全球經濟衰退,廣西與泰國的貿易必然會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建議進出口商做好應對準備,特別是匯率、大宗商品市場、燃油價格、黃金價格等趨向繼續波動,要規避風險,及時調整進出口策略,降低生產和庫存,減少由于市場波動帶來的損失。
2.奮力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推進廣西的產業結構性改革。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推進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政策的重大創新,也為廣西更好地發揮優勢、加快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當前,制約廣西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是結構性問題,因此,廣西必須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必須重視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重視產品的研發、產業分工及相關企業之間的有效合作,提高產業分工的精化和細化程度,提高廣西外貿進出口的競爭了。同時,也要著力推進相關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及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3.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貿易規模。廣西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優化產品結構,努力研發自主的核心技術,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這樣才能使廣西出口到泰國的產品具有競爭優勢。同時,加強與泰國在高新技術產品研發上的合作,逐步提高廣西與泰國貨物貿易的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產品層次。這樣才能打破目前廣西與泰國貿易產品結構單一,產品檔次低的現狀。不斷的優化產品及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也是改變原有的貿易結構,擴大貿易規模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宋陽君.GAFTA背景下泰國-中國貨物貿易發展研究[D].廣西大學,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南寧海關.統計資料[EB/OL].http://nanning.customs.gov.cn,201601-22.
[3]泰國網.統計資料[EB/OL].http://www.taiguo.com,201601-18.
[4]謝銳.加強廣西與泰國貨物貿易合作的對策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4(15):17-21.
作者簡介:龍騰飛(1984.04- ),女,廣西柳州人,百色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助教,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