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宇 張宇
摘 要:在我國,雖然創業教育內容的開展時間較短,但是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校將創業教育內容作為學分課程進行推廣之后,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較以往已有了極大提升。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建設的轉型時期,人才市場的需求也呈現出了新的發展特征,因此,大學生自主創業既是對市場需求的滿足,也是市場矛盾的緩解途徑,只有將這項工作當作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才能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帶動市場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創業市場;市場需求;教育改革
一、當代大學生創業市場化現狀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就業質量決定了社會大眾的生活水平,它也是民生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自主創業,大學生能夠很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滿足市場經濟的建設內容。再者,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學生就業本身已經成為了社會大眾的重點關注對象,其就業情況不容樂觀。同時,當代大學生自身對職業意識的缺乏,使其在求職與謀生的過程中,計劃多,行動少,造成自主創業活動開展質量的水平較低。究其根本,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了:一是大學生缺乏系統的自主創業培訓課程,未能形成正確價值觀;二是創業教育課程的實際價值較低,無法幫助大學生提高自身的創業能力;三是宣傳活動的影響力不足,導致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質量長期處于較低水平。
二、當代大學生創業市場化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進入到轉型時期,經濟結構的變化使得人才市場的需求也產生了新的變化。為了提高人才對市場需求的適應力,增強市場活力,高校需要從自身出發,加強對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內容中有意識地去學習自主創業知識與技能,以此來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
1.大學生的就業觀存在缺陷
大學生的就業觀指的是大學生對就業活動的認識與價值認可,針對于其存在的目的、意義來說,將其對就業崗位的需求與自身的實際認可程度結合起來,進而完成對相關就業問題的看法表達。受高等教育的不斷普及,我國大學生應當主動地提高自身對就業活動的認識,進而幫助自身得以做到實事求是,以此來增強其對人才市場的適應性??墒窃趯嶋H情況中,大學生在對就業問題進行思考的時候,呈現出較大的誤差,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地影響了大學生的求職與就業,究其根本,其影響因素包括:首先,大學生對職位的要求水平較高,希望其有著較高的穩定性,使得其在對崗位內容進行選擇的時候,會從崗位實際、待遇以及地域等方面進行考量。通過大量的實踐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希望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就業,也有接近一半的大學生希望能夠直接從事于黨政機關工作。同時,其對基本工資的要求為1500元以上。可是就其實際簽約情況來看,只有不超過20%的大學生能夠直接簽約沿海地區,也只有20%左右的大學生的簽約工資高于1500元。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對人才市場的了解程度較低,因為缺乏對國情與人才市場需求的深入了解,導致這樣的錯誤定位存在直接影響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活動。其次,大學生在創業活動中無法有效地滿足市場實際,使得大學生不能在市場中尋求到自身滿意的工作崗位,但是,這樣的自由選擇模式又讓大學生“盲目”自信,導致其既不能主動地在就業市場中獲得認可,也不能在招聘活動尋求更為合適的職業崗位。再者,我國大學生的自主創業水平較低,2015年全國只有2.9%的大學生選擇了自主創業??墒?,在發達國家這一比例一般會達到25%左右。這既是我國高校教育模式的影響,也是我國大學生本身缺乏良好的認識水平與實踐參與能力。
2.就業指導方法簡單、內容單一
在我國高校教育活動中,大學生的職業教育培養與市場實際需求之間有著較為明顯的偏差,即參與職業教育活動的大學生大多數是畢業生,缺乏實際影響力。而大學生的指導課對學生的影響力較低,學生的參與興趣不足,教學方式也談不上系統性與全面性,學生也就無法通過參與這樣的職業教育,取得實際成效。
3.缺乏科學定位,高校培養方向不明確
雖然,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活動已經開展了超過十年,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課程內容的推廣主要是通過政府政策的引導而取得成效的,高校自身對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還處于較低水平,使得學生的培養目標缺乏明確的認識,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也就成為了“紙上談兵”。在這樣的開展環境下,高校的創業教育質量也就難以達到預期目標,久而久之,學生的就業壓力不斷加劇,社會就業形勢愈加嚴峻。同時,也有一些高校在創業教育活動中,將創業教學內容作為競賽活動來開展,降低了學生參與的普遍性,沒能真正意義上地提高學生整體水平,喪失了自主創業教育內容的開展價值。
4.重視不足,支持不夠,師資力量短缺
高校對大學生創業活動的認知水平與重視程度還需進一步提高。因這樣的問題存在,高校在創業項目活動中的資金支持力度較為不足,導致創業教育活動無法做到可持續開展。同時,社會本身未能認識到大學生自主創業活動的開展價值,使得一系列支持政策僅僅是局限于表面,未能真正意義上地落實到位,進而帶來了大量的創業問題,降低了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需要的是來自于社會、高校、企業的共同關注與支持,借助于高校的師資力量與教育資源來引導學生能夠在學習活動中主動地加強對自主創業知識與技能的重視程度,提高自覺性,切實地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同時,結合于對專業知識與實踐內容的運用來將創業教育的不足之處進行彌補,以此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成效。
三、創業教育市場化的解決路徑
就我國現存的創業教育活動所存在的問題來看,高校的教育活動需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做到對學習內容的正確定義,使得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得到系統的培養,真正意義上地成為一個時代所需的創新型人才。具體來說,其教學活動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1.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制定具體的開展措施來激勵、幫助大學生參與到自主創業項目中去,以此來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讓創新與創業結合起來,促使大學生的收入能夠趨于合理,幫助大學生通過自身的智慧與勞動來得到社會的認可。這樣一來,既能有效地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也能讓大學生真正意義上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實現社會價值。當然,高校應當為大學生提供各種形式的幫助、引導,促使大學生能夠在課程內容上、實際發展中得到認可與補助。
2.調整專業結構
通過對市場需求的分析,高校的課程改革應當增強市場適應性,使得其一方面是對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的滿足,推動市場建設水平日益提高;另一方面,也能完成現代化建設,將社會分工具體化,增強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水平。雖然,我國的高校教育本身的擴招,對畢業生的求職影響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導致市場需求過于飽和,但是,只有切實地提高畢業生的專業化水平,才能讓就業質量得以提升。
3.加強就業指導
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應當滿足新生學習需求,將其有意識地進行劃分,促使學生可以分階段完成對職業生涯的優化設計,避免其只能出現在大四階段。當然,教學活動應當是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以此來增強大學生的職業認識水平,將就業觀與大學生培養活動結合起來,促使大學生能夠在職業生涯中盡早地形成正確就業觀。
4.不斷尋求校企合作之路
高校建設應當從本校實際情況出發,促使學習活動能夠與就業需求相結合,形成專業化的培養模式。合作模式與人才教育內容應當做到相互配合,以此來確保企業與高校的合作模式可以形成互利共惠的新局面。
5.完善師資力量,尋求全方位扶持
高校教育活動將創業課程作為大學生培養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主動地加強任課教師的教育水平,針對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來提出更為嚴格的而教學要求。目前,一些高校因自身師資力量的不足,使得其無法滿足創業教育活動開展需求,優秀教師的缺乏直接影響到了高校教育活動的發展質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師資隊伍的建設與完善出發做到:首先,根據教師選拔與任用的實際情況,來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促使課程教師主動地去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與創業技能經驗,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發揮出更多的運用價值。其次,將培訓活動定期開展起來,促使高校教師能夠在在教學工作中得以不斷進步、不斷發展,將實踐創業內容落實到點;再者,教學管理工作的建設與完善,高校的教育活動需要從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出發,引導教師能夠保持較高的教學熱情投入到教學工作去,增強教師隊伍的師資力量與教學水平,讓教師能將自身的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
創業教育活動所需的支持因素,主要包括了:
(1)政府的政策支持,在此基礎上來將創業保障體系進行建設與完善,引導學生能夠在創業人才的教學活動中得到更多實質的幫助,提高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可能性。同時,借助于對資金項目、技術內容的支持,讓創業教育活動的優惠政策發揮出最大影響力。
(2)高校應當主動加強與地方企業之間的聯系,規范學生創業工作的涉及內容,讓學生的創業教育內容得以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打破以往封閉的教學環境,增強實踐活動的開展價值,給予學生更多的發展機會與空間。
(3)在創業教學活動中,政府與高校應當主動地去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比如,美國大學生的創業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其離不開社會與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大學生創業活動會十分缺乏資金支持,通過對資金援助項目與相關優惠政策的落實到位,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增強自身的信用機制,降低創業風險。
總的來說,大學生的教育活動是對時代需求與市場實際的滿足,因此,在對創業教育內容進行設計與開展的時候,需要從這一基礎出發,切實地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將課程內容的科學性與穩定性著重強調,加強對創業教育內容的重視,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并將其嚴格貫徹,確保大學生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質量能夠得到社會、市場的認可。最終,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來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適應市場實際,取得在轉型時期的穩定發展,將市場建設與就業需求結合起來,實現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丁慧.“互聯網+”視域下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4).
[2]劉丁慧.新時期大學生創新創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1).
作者簡介:張靜宇(1993.12- ),女,黑龍江省七臺河市人,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2012級學生;張宇(1983.1- ),女,黑龍江省鶴崗市人,碩士,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經濟學、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