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年金自20世紀90年代出現以來,發展速度快,資金規模大,在提高企業競爭力、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由于其起步相對較晚、發展時間較短、相關制度和監管機制建設的不完善等問題的制約,一定程度上滿足不了企業年金在保值增值方面的需要,不利于其真正作用的全面發揮。本文擬從企業年金在監管機制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幾點個人認為符合現階段實際需要的有利于促進企業年金健康全面快速發展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企業年金;法律保障;監管
與企業或個人所購買的商業性補充養老保險不同,企業年金是企業福利制度的重要表現,是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立企業年金有利于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競爭氛圍,一方面可以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性,充分發揮員工自身所潛在的能力,大大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進而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員工的自身價值,令他們得到精神上的充實和滿足,這也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必然要求,但我國現階段的企業年金在監管機制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企業年金在監管機制方面的主要問題
1.缺乏法律法規的保障
盡管現階段我國企業年金已有《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這兩個辦法開始試行,并使得企業年金在市場化運營的一定層面上擁有法律依據,但這兩個法規性的文件只是基本的準則,同企業年金相對應的投資運營辦法、稅收優惠政策等具體的條款細則在其中沒有很多的體現,只是規定了具體發展方向的一個大框架,因此這就需要相關的部門能夠將企業年金從籌資、投資、管理、監督等各方面都納入專門的法律的層面,使之具有強有力的法律約束,為保障企業年金的市場化運營提供全面有效的法律保護。
2.信息披露機制不完善
企業年金計劃實施的整個過程中,從企業年金方案的制訂到企業年金基金計劃的實行再到最后養老金的支出的各各環節都存在著多方面的關系,其中也含有一些繁雜的委托代辦關系。可是在實際的市場化條件下,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很多的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進而會增加社會道德風險,致使部分機構之間可能存在一些私自挪用企業年金或幕后交易的不良行為。信息收集渠道的單一和信息甄別體系效率的低下也給信息的披露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對企業年金在新聞媒體、網絡和普及宣傳的推廣計劃,也缺少對公眾的信息披露,使得相關的部門得不到公眾信息的回饋,不能夠在媒體、網絡、雜志等多個渠道中獲取到自己有用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信息披露量的不足。加之相關部門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甄別體系和手段,不能夠在海量的信息當中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則對于信息披露的質量就沒有了確切的保證。
3.監管部門分散,效率低下
現階段企業年金的籌資、投資、管理、監督等事實上與社會保障、財政、稅務、銀行等多個部門密切相關,涉及政策制定、運營監管、征收發放、宏觀調控等多個方面,雖然這些部門也共同制定和出臺過一些監管法規,但部門之間各自的分工并不十分的明確,進而就造成了在一定程度上的令出多門,權力分散的現象的出現,不利于企業年金投資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我國企業年金發展的對策分析
1.健全企業年金的法律體系
我國現階段實行的關于企業年金的《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等法規的法律效力不是很高,法律約束力低,不具有強制性,很多條款都得不到很好的落實,因此出臺一部正式的企業年金方面的法律法規是企業年金能否順利實行的法律保障。政府部門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和規章制度對企業年金的市場準入與退出、籌資、投資、監管等方面作出嚴格明確的規定,為企業年金的健康、快速、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和有力的制度保障。與此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還要有一定的配套政策的相伴實施,盡管《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和《企業年金投資管理細則》等法規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我國企業年金法律法規體系框架的基本構建,但是這些法律法規與市場化運營需要相比還遠遠不夠,必須使法律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更加細化,將信息披露有關規定、稅收優惠有關規定、投資方式有關規定等都納入到法律的運行軌道上來,保證企業年金的運營和監管真正具有法律依據和保護。
2.轉變監管理念,明確監管部門,提高監管效率
現階段我國政府部門對企業年金基金運營和監管執行較為剛性的管制,提出比較明確的界限和規定,例如對市場準入資格和退出的條件限制,對合同條款的管理,對投資組合等都做出了一些指導性規定。這種模式體現出監管理念是比較強硬的,制度彈性也相對的較小,對企業年金的投資運營造成了很多方面的限制,與我國現階段企業年金計劃的起步和發展不相協調,會起到很大的阻礙作用。我國目前的這種企業年金制度發展速度比較慢,與其所處的不是很成熟的資本市場、制度環境等有很大的關系,這些情況要求我們要適時的調整我們的監督與管理的理念,即向全方位、功能性、導向性的理念轉變,以理念的轉變來帶動機制的變革。
通過成立專門的部門來對企業年金的管理和運營來進行監管,不僅可以保障企業及其員工的合法權益,降低企業年金的投資風險;可以減少部分偷稅、漏稅的現象的發生,有利于國家的財政收入的增加;還可以大大提高監管部門的工作效率,避免了一定程度上的政從多出的混亂現象的發生。
3.完善企業年金監管體制,促進信息公開
在監管方面上來說要建立多層次的監督管理體制,要完善以政府監管為主,其他社會監管方式為輔的監管體制。首先政府要依法對企業年金市場進行整改和治理,并在企業年金基金營運管理的整個過程中處于監督監管的關鍵位置,同時還要促進和完善信息公開制度,提高企業年金運營和監管的透明度,充分發揮公眾和新聞、網絡等媒體的監督作用,讓民眾擁有知情權,為實現社會監管創造有利條件。其次,企業要以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和約束自身的行為,并同其他企業一同來維護和監管整個企業年金體系,維護市場的秩序。要及時將反饋回來的監管信息及時的發現并處理,從而更加優化原有的企業年金組織結構。最后要發揮員工參與者的監督作用,使他們根據企業發布的投資信息或者公布的財務運營狀況進行分析,根據發現問題的有無來起到外部的監督作用。形成雇主、雇員、機構等利益關系間的權利制約機制,從而避免企業年金的違規操作。
企業年金的建立和完善使員工真正的參與到企業的管理和利益的分配當中去,一方面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市場形象,增強自身競爭力,進而為自身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優秀員工;另一方面,將企業員工的個人利益與企業自身的整體利益密切的聯系在一起,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了極大的鼓舞與提高,優秀的企業文化和積極向上工作環境增加了員工的歸屬感,促進了企業效益的提高,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吳元元,董琳.我國企業年金監管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河北金融,2012(7).
[2]李曉東.我國企業年金發展淺析[J].經營者,2014(11).
[3]李玉萍.我國企業年金運行存在的問題[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4).
[4]李輝.企業年金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財會研究,2012(7).
[5]姜振文.淺議企業年金的長期激勵機作用[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4(10).
[6]劉玉梅,齊曉磊.國內企業年金發展現狀及障礙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2(2).
作者簡介:潘勝強(1990- ),男,漢族,河北省石家莊市,在讀碩士,河北大學,企業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