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妮
摘 要:過去30多年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利用已經基本解決了我國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目前,我國已經積累了全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而資金也出現了相對富余。這標志著中國利用外資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水平的階段。廣西沿海的北部灣經濟區仍保持強勁的外資吸引力,是廣西利用外資的主要區域。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積極引導外資投向北部灣經濟區、桂西資源富集區和西江經濟帶,形成產業聚集區,凸顯“兩區一帶”經濟區的輻射功能。
關鍵詞:廣西;北部灣;FDI
一、我國外商直接投資來源結構的演變
吸引外資20多年來,從來源結構上看,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發展變化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單一外資來源階段(我國港澳臺地區)、過渡發展階段和外資來源多元化階段,即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資金并入階段。
1.單一外資來源階段
1979年~1985年是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起步階段。由于剛剛打開國門,一切法律法規都比較模糊,外商對于在我國投資謹慎小心。但是,我國的港澳臺地區跟祖國大陸有著相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對國內發生的變化非常了解,因此,在我國吸收外資的起步階段,香港和澳門的資金率先進入我國大陸,接著,臺灣省的外資也開始流入。
2.發展過渡階段
1986年~1991年是中國的外商投資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的階段。來自港澳地區的外商直接投資持續增長,臺灣省的外資也出現迅速增長的新趨勢。同時,這一階段,隨著我國新的法律法規的制定,外資優惠政策的出臺,我國投資環境有所改善,發達國家的外商直接投資開始逐步進入我國。
3.外資來源多元化階段
1992年以后的幾年,流入我國的外資巨幅攀升。1998年,由于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出現下滑趨勢,2000年開始回升。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WTO。這是吸引外資歷程上又一個重要轉折,我國進一步擴大了對外資開放的領域,允許外資在金融、保險、商業、外貿、運輸、電信以及各類中介機構進行投資。
經過長達15年的艱難而曲折的歷程,我國在2001年12月11日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加入世貿組織,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隨著我國涉外經濟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完善,政策統一性,透明度提高,外商來華開展投資合作的信心明顯增強,同時受國際產業轉移效應的影響。以高新技術項目為主的電子信息、化工等制造業成為外商投資新的增長點,資金技術密集的大型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增加較多。服務業對外開放穩步推進,探索吸收外資新方式取得進展。
二、北部灣經濟區吸引外資FDI影響因素分析
綜合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的來源結構的影響因素包括市場規模因素,貿易,生產成本,匯率,關稅,基礎設施,政治穩定性,政府引資政策,地理位置,歷史文化等。
縱觀以上十類因素,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和吸收外資的特點,可以將這些因素大致概括為三類:宏觀經濟因素,投資硬環境因素和投資軟環境因素。為了使分析思路更加清晰,本節將從這三個大方面討論各個影響因素。
1.待檢驗影響因素的確定
宏觀經濟因素
(1)市場規模因素。投資者在考慮跨國投資時,東道國的市場規模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規模的市場能保證巨大的利潤,FDI的流入是很大程度上是由東道國的國內市場所決定的。市場規模因素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東道國現有的市場規模,即當前經濟水平,另一方面是東道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即市場規模的增長情況。
(2)貿易。海默認為,貿易與國際直接投資有著密切的聯系。對一個母國的公司來講,要進入他國的市場有兩種途徑可供選擇:出口和FDI。給定其他條件不變,東道國的貿易障礙會促使母國公司選擇FDI,以進入東道國市場。相反,如果沒有關稅及其他的貿易壁壘,而且東道國也沒有其他成本優勢,如勞動力成本、交通運輸成本,那么,母國的公司更有可能選擇出口。因此,只考慮一個公司的話,我們可以認為貿易和FDI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是,總體而言,雙邊貿易對FDI的影響卻不是如此清楚。有國外學者研究表明,進口與東道國的FDI流入量呈負相關關系,進口增加表明關稅低,貿易壁壘少,因此FDI也表現出暫時的回落(Jeon,1992)。而Sharma對印度進口和FDI的數據的研究表明FDI流入與進口之間沒有明顯相關關系(Sharma,2003)。還有研究表明,積極的雙邊貿易意味著母國和東道國的市場一定程度上的融合,積極的交流使得雙方更加了解彼此的市場,母國的公司能從中獲取可靠的信息,從而更加有信心的進入東道國市場進行投資。
(3)生產成本。眾所周知,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是跨國公司進行直接投資的原因之一。勞動力成本是構成生產成本的一個重要部分,特別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一國的工資水平越低,越能吸引外商的FDI 行為。因此,理論上講,FDI與勞動力成本呈負相關關系。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工資并不是影響外商直接投資的顯著因素(徐康寧,王劍,2002)。
(4)勞動生產率。除生產成本外,外商直接投資考慮的另一個因素是勞動力生產率。對那些市場尋求型的外商直接投資,勞動力生產率就是更為重要的因素。如果一國的勞動生產率很低,則其廉價勞動力對外商的吸引力,就比具有勞動生產率高和工資稍高的國家要小很多。
(5)匯率。匯率高低對FDI的流入具有一定影響。凱夫斯(Caves,1974)認為一國貨幣貶值,會引起他國貨幣在貶值國內購買能力上升,從而吸引直接投資進入,并且一國貨幣貶值會降低該國的進口需求,他國為了減少出口下降的影響,也會對貶值國加大直接投資。東道國貨幣對母國貨幣匯率上漲,即東道國貨幣貶值,也就是母國一定數量的資本可以在東道國購買更多的東西,這會導致更多的國際直接投資的流入。
(6)關稅。同前面貿易因素里的分析里所提到的,關稅與一國的出口成本直接相關。關稅引起的貿易成本會導致投資者選擇以直接投資的方式進入東道國市場。
2.投資硬環境因素
(1)基礎設施因素?;A設施是FDI重要決定因素已成為不爭的命題。這里的基礎設施內容廣泛,包括交通、通訊等硬件設施,還涉及商業服務等軟件設施。便利的交通、通訊設施能有效降低跨國公司的生產成本,優化運作效率。東道國完善的基礎設施是爭取國際資本流入的一個砝碼。
影響FDI的其他硬環境因素還包括能源供應、自然資源稟賦、原材料供應,零部件供應等因素,考慮到資料收集的難度,本文將舍去這些因素的分析。
3.投資軟環境因素
(1)經濟體制改革因素。投資者往往偏向于選擇相同體制的國家進行投資,在一個熟悉的體制下進行投資會更有成效。我國的經濟在這二十多年經歷了巨大的轉變,我們已經從僵硬的計劃經濟體制轉向了靈活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為中國釋放巨大的生產力,國有企業也在不斷的調整中適應市場經濟環境,參與到市場經濟的競爭中來。十四大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流入我國的外商直接投資迅猛增加,表明外商對華投資的信心增強。
(2)政策因素。FDI政策,包括對FDI的市場準人、國民待遇的實施、政府對FDI的審批管理、對FDI的股權限制或投資形式約束、FDI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程度、融資環境、產業政策、稅收政策、財政政策、進口出政策等。國家政策是外商直接投資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政府優惠的投資政策可以最大程度的刺激外商來本國投資。我國治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地實現了對外開放,外商投資成為了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促進因素,這和我國政府不斷地出臺新的優惠的FDI政策是分不開的。特別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和當年中共召開“十四大”確立開放的市場經濟體制之后,流入我國的外商直接投資迅猛增加。
(3)投資環境穩定性因素。無論是歷史經驗還是已有的研究,都表明投資環境的穩定性是外商做出直接投資決策時的重要考慮因素,這里的投資環境包括具體的國內環境和普遍的國際大環境。穩定的國內環境和世界范圍內的政治經濟穩定性是進行外商直接投資必要條件。
(4)地理位置、歷史文化因素。投資者在選擇目標地點時,常常會考慮或選擇那些與母國地理距離較近,歷史文化因素相似的國家和地區,以保證企業與市場間信息傳遞所受到的阻礙最小。兩國之間的地理差距越大,很可能文化差異也越大,那么一國到另一國的投資獲取信息的成本就越大,管理的成本也很高。這也是導致我國兩類外商直接投資形成的主要因素。
參考文獻:
[1]Jeon Y-D. 1992. The Determinants of Korea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eltwirstchaftliches Archiv 128: 527-42.
[2]Sharma K. 2003. Factors determining Indias export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14: 435-602.
[3]徐康寧,王劍.美國對華直接投資決定因素分析 1983-2000[J].中國社會科學,2002(5):66-77.
[4]R. Caves , Causes of Direct Investment : Foreign FirmsShares in Canadian and United Kingdom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56 , 1974b ,. 279-293.
[5]馬宇.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要素分析[J].一周財經分析,2000(12),5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