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妍君 李潔 向穎哲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政府對上市公司監管力度一步步加強,部分上市公司為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可能使用會計估計變更方式使公司利潤與長期發展相符。本文從利用會計估計變更進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出發,在具體分析幾個典型案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如何規范我國資本市場中上市公司利用會計估計變更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會計估計變更;盈余管理;上市公司
一、引言
財務報告是公司利益相關者獲取信息、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因此其真實性成為了報表使用者關注的最大焦點。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強,關聯交易、債務重組等慣用方式受限,許多上市公司開始利用會計估計變更這一手段來使得其財務報表符合公司長期發展的要求。
二、利用會計估計變更進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1.調整或平滑利潤
公司經營狀況及財務狀況是影響上市公司使用會計估計變更來進行盈余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部分上市公司會根據經營狀況來粉飾其財務報表。
做大利潤是大多數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做大利潤的原因有很多,如管理人員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公司面臨被其他公司吞并收購的危機、為進行配股需要達到配股及格線等。一般通過股權轉讓、出售固定資產等方式進行資產重組,確保公司能于短期獲得巨額利潤,彌補原先資金流入的不足。
做小利潤一般出現于公共事業部門、大規模公司企業中。其中,大規模公司為減少政治上受到的關注度,會采取較保守的會計估計政策避免政府管制;而公共事業部門或居于壟斷地位的公司則是為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在一定情況下會避免出現較高的利潤率。在這些公司的盈余管理中普遍會通過推遲收入確認的時間、預提利息費用、提前結轉成本等來做小利潤,以達到公司長期發展的目標。
平滑利潤是上市公司為長遠發展所做的調整,股東期望企業穩定增長,因此公司無論是業績發展過快還是過于不理想,都會造成公司發展不穩定的現象,從而對公司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且規避風險的經營團隊為獲得穩定的管理報酬,往往會通過會計估計變更進行盈余管理來塑造穩定發展的形象。普遍使用的方法是改變公司籌資、投資、經營決策方案。
2.規避政策監管
根據退市規則,如某上市公司連續虧損兩年,則會給予退市風險警示處理;如若連續虧損三年則會被暫停上市,連續虧損四年將被強制終止上市。因此,許多上市公司都會選擇通過會計估計變更來創造賬面價值,避免受到政策的管制。許多ST公司在連續經歷兩年虧損且預計還將繼續虧損時,就往往會采取“洗大澡”的巨額盈余沖銷的方式來扭轉虧損,達到“摘帽”的目的。這種利潤沖銷的方式是指通過提前確定費用、提前確定未來可能發生的損失等方式,做大前幾年度的虧損,為來年扭轉虧損局面創造條件。
三、涉及的會計項目及典型案例分析
1.應收賬款-壞賬準備
一些公司通過調整壞賬準備計提比例來進行盈余管理,公司要減少利潤,則提高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要增加利潤,則縮小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的會計估計變更的方式一般分為三種:(1)改變壞賬準備提取的方法;(2)改變壞賬準備的提取范圍;(3)改變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
2013年7月,張家港化工機械有限公司調整了壞賬比例的計提,理由是業務規模加大、產品結構隨之調整,從而導致回款周期的延長、應收賬款占比加大,因此將計提比例做出了下調:2年-3年、3年-4年、4年-5年及5年以上計提比例分別由50%、100%、100%及100%調整為30%、50%、80%及100%。這一調整,使張家港化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當年的凈利潤增加了2582萬元,占本年凈利潤總額的20.7%。反觀該公司給出的理由,不完全令人滿意,如僅因回款周期的延長而調整會計估計政策,降低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不足以使大眾信服。
2.固定資產
對于制造業公司,固定資產占比很高,其折舊費用在成本中占據著很大比重。對公司來說,要準確地計算固定資產在每個會計期間的損耗是不可能的,因此公司需根據以往的經驗估計、判斷設備的損耗情況,以制定合理的折舊方法、折舊年限以及估計殘值率等,來調整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
對固定資產比重較高的公司,折舊費用的些許變化均將大幅地影響其業績,即固定資產的折舊是具有杠桿效應的。這些公司更容易利用固定資產的會計估計調整來進行大額的調整,以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2013年7月,安源煤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政策進行了調整。理由概括如下,因近年來定期檢修、保養、更新力度的增加,公司固定資產壽命增長,因此對部分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進行了調整。固定資產不同項目的折舊年限分別增加了1年到8年,這一調整,使股東的凈利潤自調整日起9個月內增加了4397萬元。普遍設備的折舊年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延長,這使得公司的折舊費用大量減少,從而使得股東凈利潤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3.預計負債
預計負債方面指的是關于符合條件的或有負債于報表中的確認。但仍然存在著部分公司為操縱利潤,在或有負債已滿足確認條件的情況下不進行確認,而于之后的某一會計年度以差錯更正的形式進行追溯更正,這樣的處理方式可避免賠償的義務體現在當年的報表中造成公司虧損。
4.存貨
存貨損耗造成的費用在很多公司均在成本中占據很大比重,存貨在儲存的過程中可能遭受的損壞或因產品滯銷而積壓存貨都會造成存貨減值,而這部分減值的數額都是要進行估計的,不存在一個量化的標準可準確衡量這部分損失。
部分公司對存貨減值的調整嚴重影響了預期業績,欣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度曾進行一次清查,對存貨及設備方面確認了大幅度減值,同時計提了可能發生的減值準備,這項調整使得公司從預計虧損3000萬下調至1個億。
5.其他
會計核算方面,會計估計運用廣泛,除上述幾種涉及較多的會計科目外,還有很多其他方式的會計估計變更,如與公允價值有關的會計估計變更、與遞延資產的分攤期間相關的會計估計變更、與成本計算有關的會計估計等。
四、基于會計估計變更與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的建議
盈余管理不都意味著財務舞弊或操縱利潤,適當運用盈余管理方式調整公司財務信息,以更適合公司發展現狀的方法進行會計核算,能夠使得財務信息更準確、真實。為實現正面的盈余管理作用,需要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的管理體系,對會計估計等一系列調整的監管逐步加強。
1.加強會計估計的信息披露
截至目前,針對會計估計變更的內容我國出臺了許多相關的法律法規,如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上市公司應當在年度報表附注中對發生會計估計變更的原因、日期和影響進行披露。這樣可以使報表使用者更清晰地了解該項會計估計變更對財務報表的影響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公司變更會計估計方法起到約束作用。
2.要求上市公司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公司內部控制體系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公司是否會進行不當的會計估計變更來操縱利潤。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可以很好的避免公司出現不當的會計估計變更行為,上市公司應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監事會的作用,對公司做出的方案進行全面審核,防止出現不恰當的、以操縱利潤為目的的變更行為。
3.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制度
公司內有效的激勵制度對實行有效的管理是至關重要的。首先,管理人員的獎金與制度緊密相關,如果制度中沒有約束,出于提升個人聲譽以及提高個人獎金收入的目的,管理人員則有強烈動機去進行不當的盈余管理。其次,從公司的內部控制來講,應當制定更具體的獎懲細則,使用更多元化的方式去考核員工工作,而不是局限于財務業績的完成情況。
參考文獻:
[1]馮愛民.論上市公司的會計估計變更及其監控[J].中國證券期貨,2011(11).
[2]王中信,王德明.契約視角下會計政策的選擇[T].審計研究,2006(1).
[3]沈振宇,王金圣,薛爽.壞賬準備與上市公司利潤操縱一一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4(2).
[4]劉斌,劉星,周軼強.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的市場反應研究[J].經濟科學,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