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本文采用歸納分析來指出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并對搜集的數據資料及各種觀點進行詳細的考察和研究,對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進行分析,試圖揭示其所蘊含的內在規律,并指出創新型中小企業可以利用風險投資來解決其融資難的問題,但是利用風險投資融資也存在著許多弊端,所以在最后,文章還對如何創新風險投資融資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方式;風險投資
一、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方式
1.內源性融資
內源性融資是創新型中小企業常用的一種融資方式。但是,內源融資有一個很大的缺陷,這就是它的資金規模的限制。一個創新型中小企業在初創期,其自身資金的積累是非常有限的。很顯然,一個創新型中小企業僅靠自身積累資金來發展的話,它怎樣也不可能得到快速的擴張。僅靠內源融資對企業來講是遠遠不夠的。當創新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有了起色,急需大量資金來擴大生產經營的時候,顯然它不可能等到自身資金充足的時候再繼續生產。正是由于創新型中小企業通過內源融資不能獲取足夠的資金,所以,外源融資出現并成為企業最常用的融資方式。
2.外源性融資
外源性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各種途徑從企業外部其他經濟主體處籌得的資金。外源融資包括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從銀行貸款等。很顯然,外源融資是有條件的,首先,外源融資的企業必須符合一定的融資條件,政府對企業公開發行股票和債券的條件限制比較嚴苛。這大大限制了初創期的企業發展。而且,外源融資需要支付很高的成本,企業進行債券融資如果不能按時償還債務,將面臨破產清算的風險。
二、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1.內源融資有限
大部分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創業資本主要是通過企業自身積累和群體聚集形成,其資金來源的途徑大多為私人儲蓄、企業的留存收益等。因此,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自有資金不夠充足,而創新型中小企業在經營初期大多還沒有實現盈利,所以沒法使用企業的留存收益融資。而到了企業成長的中后期需要的資金數量很龐大,雖然企業逐漸實現盈利,但把內源融資作為主要的融資手段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融資難始終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
2.外源融資困難
創新型中小企業想要通過股票債券方式融資也是比較困難的。由于創新型中小企業大都處于創建初期,雖然企業規模有了發展壯大,但是大多數企業仍然達不到在一般股票市場上市并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的要求。因為政府對申請上市企業的上市規模、業務記錄等方面要求比較嚴格。也就是企業要面臨許多的限制性條件,即使國家已經推出了創業板塊,但其要求也不低,能夠在創業板塊上市的企業并不多。同時,我國的《公司法》對公司發行債券的條件作了嚴格的規定。創新型中小企業依靠資產狀況、企業信譽發行企業債券的可能性也極小。因此,在傳統的資本市場上,創新型中小企業想要通過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的方式獲得資金支持也是非常困難。
三、創新型中小企業利用風險投資融資可行性分析
風險投資是新型的投資方式和融資模式,它不僅可以解決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初期的資金不足問題,還可以為企業提供管理咨詢、企業上市等增值服務。除此之外,它還對企業的治理結構優化方面有很大幫助。風險投資和其他金融投資的融資機制不同。因為創新型中小企業大都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根據企業的生命周期理論。風險投資與創新型中小企業有很大的互適性。具體表現如下,首先創新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有許多關鍵的節點和環節,而這些環節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尤其是能夠承受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資金。其次,風險資本追求高風險、長周期、高收益。因此,發展前景廣闊并且成長性強的企業是其投資的主要對象,而創新型中小企業正是由于發展潛力大,正好滿足風險資本投資的需要。最后,風險投資和創新型中小企業在本質上存在融合性。因為他們具備協同匹配的風險利益結構和價值需求結構。因此,風險投資能夠和創新型中小企業互利共生,共同發展。
四、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利用風險投資融資所面臨的瓶頸
1.創新型中小企業與風險投資之間的目標利益沖突
風險投資和創新型中小企業兩者之間合作關系的好壞對雙方來講至關重要,因為其關系對投資項目甚至被投資企業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主要是因為風險投資者最先考慮的是其本身的投資效益,而創新型中小企業在使用風險資本時首先最關心的是自身的利益,即自身在企業中的股權變化和控制力的變化。很明顯,風險投資者和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目標利益存在差異。因此在兩者之間必定會存在潛在的目標利益沖突。假如兩者之間關系出現裂痕,即在經營理念、股權結構、價值評估、發展戰略等方面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此時,風險投資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投放的資金或增值服務將無法進行。而此時,創新型中小企業想利用風險投資進行融資的愿望也將宣告破產。
2.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高風險與不確定性難以控制
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各個環節都存在不確定性,每個環節的不確定性的累加也使它發展的方向變得更難預測,存在無限的可能性。其根源是由于它是初創企業,其創新技術,市場推廣狀況和企業產品的推廣效果都不可預測。首先創新型中小企業自身具有潛在的價值成果和無形資產,這也是其高增長性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創新型中小企業產品的價值貢獻度不容易衡量,這是因為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及價值評估體系對創新型中小企業影響非常大,除此之外,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實際價值更難進行衡量,這是因為企業的技術成果能否轉化還是個未知數。這些因素都給風險投資帶來很大的威脅。其次,因為發展初始階段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方向的不確定性,政府政策導向的不明確性,都直接影響到風險投資信息評估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進而對風險投資的決策造成深遠影響。最后是因為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發展不完全匹配,退出機制和產權交易市場還不夠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不能保證通過主板或創業板上市,由此要實現風險投資資金循環增長機制還很難。
3.創新型中小企業風險資本的增值實現與退出困難
風險投資公司對創新型中小企業進行投資并不是為了和企業所有人共同經營被投資的企業,而是為了通過其高風險的投入換取超額的收益,所以退出機制是風險投資的核心環節之一。為了促進我國風險投資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也為了創新型中小企業更好地利用風險投資融資,必須要完善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
4.創新型中小企業利用風險投資融資的支撐保障體系不足
融資、投資、退出分別是風險投資運行的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分別實現了價值發現、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但是現在的支撐和保障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首先是因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不夠廣泛,迄今為止并沒有建立起科學的,高效率的多種方式引進產業資本、金融資本以及社會資本等進入企業的制度。其次是因為專業化的服務組織發展滯緩,基于信用評估的風險投資服務體系遠遠沒有建立起來。最近幾年我國推出了許多有關企業體制改革的政策,盡管企業有了較大的創新發展,但是和金融支持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并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政策脫離實際,操作性差,并不能保證創新型中小企業利用金融資本的環境。總體講,建立科學有效的創新型中小企業保障體系勢在必行。
五、改善創新型中小企業利用風險投資融資的對策
1.建立基于利益合理分配的溝通協作機制
怎樣提高利用風險投資融資的和增值服務的效率對創新型中小企業來講至關重要,首先應該設立一個完善的交流機制,以拓寬兩者之間的溝通渠道。并重視維護二者的關系,構建和諧友好的合作氛圍。而且,雙方還應加強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投資的認知度并統一目標。其次,企業還要不斷投入,加強對創新型中小企業人才的培訓力度,并特別重視并建立起一個與金融人才交流的平臺,不斷加強人才建設。最后,還應注重創新型中小企業與政府、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的交流溝通,并建立起一個完善的行業咨詢平臺。保證第一時間獲得相關行業資訊。以此避免企業由于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完全產生無謂的決策失誤。
2.建立基于成果評估與風險防控的價值回報機制
風險資本具有流動性和變現性兩大重要特征,風險投資能夠存在就是由于其具有高度的周期流動性,并在不斷循環中獲得增值,而資本的退出就是其關鍵渠道。風險投資退出機制首先要求在創新型中小企業獲得高效益和高回報。風險投資必須建立起完善的退出機制,其資金鏈才不會斷裂。創新型中小企業要擅長把自身的技術和品牌優勢轉化為經濟價值,并避免其在發展道路上的不確定性,還要懂得規避風險。所以,建立一個合理的產業科技成果價值評估機制和風險防控機制非常重要。第一,可以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創新產品進行合理評估,并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便利產權交易市場和證券市場,為創新產品轉化為高回報和高效益助力。第二,要重視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綜合信息服務建設與風險識別防控體系的建設。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產業鏈的重要環節進行科學化整合,對企業產品的“研發——生產——轉化——交易——推廣”這些關鍵環節進行科學把控,提高效率。還要打破傳統的“上游→中游→下游”的信息傳遞模式,建立起各環節主體之間的直接交流機制,不僅高效,而且能夠有效控制融資的風險,并提高了價值回報。
3.建立適合暢通的風險投資資本退出渠道
風險資本是追求高回報的,其運作方式是“投入—回收—再投入”,這樣一圈下來,風險資本在不斷循環中就獲得了增值,但是,如果沒有完善的退出渠道,風險資本的資金鏈就會斷裂,它就不能實現再循環。所以,一個完整的資本退出渠道必須建立。建立和完善資本退出渠道,首先要立足國情,不能急功近利,政府要把一些影響退出渠道的障礙清理掉。我國實施清算的法律依據和保障不夠完善,清算手續繁瑣,清算條件嚴苛等都影響了退出渠道的建設,需要政府在這方面完善法律,簡化手續。除此之外,政府還應大力建設國內二板市場,完善產權交易市場,疏通并購渠道。最后,我國還應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并不斷探索出適合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風險投資的模式。在不斷探索中建立適合我國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風投資本的退出渠道暢通了,創新型中小企業引入風險投資資本也更加便利。
4.優化創新型中小企業投資融資的綜合支撐保障環境
當然,一個穩定良好的發展環境對創新型中小企業來講至關重要,這與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創新型中小企業要大力加強對企業外部環境的建設。政府還要加強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并完善風險投資機構的建設。政府還應該定位準確,在政策支撐、信用擔保、風險補償、稅收優惠方面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給予扶持,并頒布具體措施,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良性發展提供完善的政策環境。除此之外,政府還要充分運用中國企業協會對創新型中小企業進行全面的評價,并建立創新型中小企業信用數據庫。規范評價機構,對信用環境進行完善。最后,政府要加大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力度,為創新型中小企業利用風險投資融資,和對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
參考文獻:
[1]彭萬浩.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及建議[J].甘肅金融,2006(10).
[2]陶止芳.新時期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J].黑龍江金融,2006(9).
[3]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1(l).
作者簡介:謝婧(1994.12- ),女,漢族,重慶大足人,長江師范學院財經學院在讀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