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榮影
[摘 要] 促進幼兒心理成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童話故事具有趣味性強、教育性強的特點,是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素材。教學中,幼兒教師要善于根據每一則童話故事的不同特點,促進幼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促進幼兒形成向上的價值觀,促進幼兒形成積極的道德觀,從而引導幼兒在童話故事中獲得心理成長。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要讓童話故事成為優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催化劑”。
[關鍵詞] 幼兒;心理成長;童話故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在幼兒教育中要“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為習慣”。幼兒“健康生活的態度”的核心是要具備健康的心理。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幼兒園在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往往采取的是“灌輸式”的教育方式,但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適合幼兒的認知,并沒有收到有效的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載體,其中童話故事就是一種有效的載體。
一、幼兒“灌輸式”心理健康教育誤區剖析
目前,我國的幼兒教育行業已經比較發達,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各大幼兒園都已經充分認識到了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幼兒園在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往往把“心理健康”作為“知識”向幼兒進行灌輸。幼兒“灌輸式”心理健康教育是沒有實際性的效果的。
(一)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教條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身心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和心理是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先決條件,加強身心健康教育自然也成為學校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幼兒在人生發展中處于起始階段,也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是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F在,很多幼兒園心理健康課程的內容往往是從心理健康教育教科書上“照搬”的,“教條化”的現象比較突出。很多幼兒園在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由于沒有園本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教育內容上往往會偏離幼兒的生活實際,并沒有達到預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形式化”
心理健康教育過程是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環節。目前一些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往往是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來實現,并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唯一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僅僅靠心理健康課上對幼兒進行教育遠遠不夠,這樣的教育過程是“形式化”的,教育效果不理想,也不可能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產生真正的影響。
(三)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枯燥化”
幼兒的學習過程離不開趣味性的支撐,趣味性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大多幼兒園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往往不能與幼兒的活動與游戲相結合,教育形式“枯燥化”的現象比較嚴重,教學方式往往難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呈現,這也是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之一。
二、借助童話故事優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僅靠“灌輸”是不能夠達到教育效果的,需要有一定的載體。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載體很多,其中童話故事是幼兒十分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在童話故事中,一般都是通過想象、幻想和夸張的藝術手法來塑造虛擬化的藝術形象,具有很強的想象性與夸張性,是對幼兒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載體。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幼兒的一日活動,要讓童話故事成為優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催化劑”。
(一)借助童話故事,使幼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童話故事中往往能通過一個生動的故事告訴幼兒一個正確的人生道理。教師可借助童話故事來促進幼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1.借助童話故事,培養幼兒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人生態度在人的一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那么,他就會積極地工作、積極地生活。幼兒教師要引導幼兒在學習童話故事人物形象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例如,可以引導幼兒在閱讀安徒生的童話故事《丑小鴨》中去感知丑小鴨雖然處境堪憂,但是它卻在逆境中仍然自信,最終就變成了白天鵝,由此影響幼兒能夠形成自信的人生態度,從而促進他們心理上的健康成長。
2.借助童話故事,培養幼兒形成勇敢的人生品格
勇敢的人生品格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一個人具有勇敢的人生品格時,就能夠在工作、生活中立于不敗之地。很多童話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都具有這樣的人生品格,因此,幼兒教師要善于借助這一些童話故事,培養幼兒形成勇敢的人生品格。例如,《孫悟空傳》中塑造了孫悟空這一人物形象,幼兒對于孫悟空是十分熟悉和十分敬佩的。在幼兒的心目中,孫悟空就是勇敢、智慧的化身,可以說是“偶像”。教師要善于通過這一童話故事引導他們去學習孫悟空智慧勇敢的精神,使幼兒終身受益。實踐證明,讓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近距離接觸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能夠有效地發揮這一些人物形象對幼兒的榜樣示范作用,從而使幼兒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與優秀品格。
(二)借助童話故事促進幼兒形成向上的價值觀
價值觀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行為,對于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幼兒教師要善于借助一些童話故事所描寫的生動故事情節促進他們形成向上的價值觀。
1.借助童話故事,向幼兒傳遞正義的力量。培養幼兒的正義感是促使他們形成積極向上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借助童話故事,向幼兒傳遞正義的力量。
例如,幼兒對于《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這一童話故事是十分熟悉的,特別是對童話故事中的“公主”“小矮人”等人物形象感知十分深刻,并且能夠分辨出好與壞。對于這一童話故事,可以引導幼兒通過童話劇表演的方式對故事情節進行演繹,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通過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之間的對比,就能夠形成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的堅定信念。
2.借助童話故事,向幼兒說明虛榮的不堪。虛榮心是一個人不健康價值觀的重要體現,由于現在大多幼兒的家庭條件都比較好,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往往會存在攀比的心理。針對這一情況,幼兒教師要善于借助童話故事向幼兒傳達虛榮的丑陋。
例如,《皇帝的新衣》這一童話故事形象地描述了虛榮心的丑陋,教育人們要追求樸實無華的人生價值。給幼兒們講了這一個童話故事以后,可以讓他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這樣的例子,以后該怎么做,由此有效促進幼兒對童話主旨的內化。
3.借助童話故事,促進幼兒形成積極向上的道德觀。促進幼兒形成積極向上的道德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幼兒教師要善于借助童話故事促進幼兒形成積極的道德觀,有效地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成長。
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拇指姑娘》《狼和七只小山羊》《漁夫和他的妻子》等童話故事,都是幼兒們十分熟悉和喜愛的,在這些童話故事中,人物形象一般都是民間的勞動人民的化身,具有善良、正直、堅強、勇敢的品格,要引導幼兒通過接觸這一些人物形象的過程中,學習他們積極向上的道德品質。當然,在這一些童話故事中,也塑造了一些反面人物形象,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對這一些反面人物形象進行批判,在這個過程中促進幼兒形成歌頌正直與光明,鞭撻邪惡與黑暗的道德觀。
總之,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這是幼兒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我們要走出幼兒“灌輸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利用童話故事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指出的是,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是幼兒心理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部分。但是,這三者之間并不是絕對獨立的,而是互相交叉、互相影響的,這需要教師在借助童話故事的過程進行靈活選擇、合理運用。
參考文獻
[1]劉曉東.兒童的精神哲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周作人.兒童文學小論[M].長沙:岳麓書社,1989.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