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翀
摘 要:體育是培養學生健康素質的根本,全面推廣體育教學有助于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幫助學生構建更為科學的運動規劃。現階段,高職院校廣泛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教學改革風險,導致學生綜合素質得不到全面培養,限制了其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本文介紹了體育教學的發展意義,總結了影響體育教學改革的相關因素,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改革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因素;改革對策
近年來,高職院校積極開展體育教學改革工作,以全面培養高職生綜合素質能力,增強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學習與實踐能力。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高職體育教學工作依舊存在諸多問題,導致整個教學體系無法高效實施,如何避免這些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是未來高職體育教學改革需要重點解決的。
一、高職體育教學的意義
高職體育教學大綱指出,體育教學是當代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是培養全面性、綜合性、高效性素質人才的關鍵。其中,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本科教育雖同屬高等教育,但在培養模式與規格上,兩者有著明顯的區別。在認真理解國家教育方針和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格的基礎上,我們認為高職體育教學應具備四個基本屬性。
二、影響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因素
從目前體育教學情況看,高職體育教學依舊存在著諸多問題,限制了體育教學改革成效,阻礙了教學改革的實踐效果。影響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因素比較復雜,主要包括:
(一)思想問題。高校尚未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對教育部提出的教學目標,并未嚴格落實,影響了教學改革的進程。缺少先進的思想為指導,高職教育改革水平難以達到預期狀態,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也無法在實踐中得到推廣,阻礙了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
(二)發展問題。體育教學與“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思想相互違背,無法體現體育教學與人才培養的關聯性,限制了學校參與體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改革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缺乏改革精神,也就失去了教育的競爭力,無法實現體育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
(三)教學問題。教學改革實踐不足,教師與學生無法共同參與教改建設,一些先進的國外教學模式得不到推廣,提教學缺乏創新性、職業性等特點。例如,教師對體育教學方法研究不足,依舊堅持傳統式體育教學方案,這與當代體育教學改革思想是相互違背的,限制了整個教學活動的拓展性思維。
三、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策略
“改革”是我國教育事業中不可避免的趨勢,也是高等教育事業優化發展的必然決策。為了減小高職學校體育改革的難度,教師要懂得轉變教學思想,從多個方面實施改革工作。一方面,要深入解讀“體育改革”的定位,明確素質教育主體對象;另一方面,敢于創新教學模式,從多個方面采取切實可行的教改方案。
(一)教育性。根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總方針,高職體育教育作為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程具有其他課程不可替代性?!叭诵曰笔钱敶呗毥逃男赂拍?,體育教學工作更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體現人性化教育發展內涵。教師要懂得為學生創建和諧的學習環境,積極灌輸體育教學教學理念,把握高職學生特點,才能更好地實現人性化教學改革目標。其中,既要有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思考,也要參與到社會實踐與發展中,體現出體育教學人性化改革的實際意義。
(二)健身性。學校體育總體指導思想是“健康第一”,它的本質是以身體練習為手段,讓學生通過體育課程教學,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學生體質水平?!绑w育教學”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理念,“以體育教學人”體現了中國傳統文明之精髓。高職學校開展體育教學教學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從學生實際發展需求角度出發,擬定切實可行的體育教學工作方案。
(三)職業性。高職教育培養的是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高等職業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以學科體系來設置課程體系,它是以按社會職業崗位(或崗位群)設專業,以該崗位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和能力為依據來設置課程課程體系,學生畢業后大多直接上崗,專業就業率高,崗位對身體素質的要求比較確定。
(四)文化性。體育包涵的競爭、勇于挑戰、直面挫折、團隊意識等豐富的文化內涵,對現代人重塑健康體魄,培養團隊協作意識、溝通、創新、決策能力、吃苦耐勞具有獨特作用?!叭诵曰笔腔谌藶橹黧w的思想意識,一切社會改造活動必須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從教育事業發展來看,人性化是立足于人本思想的特性,以學生為根本,采取一系列有關的教學改革措施。高職體育教學工作改革階段,要從學生實際需求情況出發,提出切實可行的體育教學教學改革方案,才能體現出高職教育的先進性。
(五)全面性。體育教學改革必須堅持全面發展思想,從多元化角度時間體育教改目標。彰現高職教育特點,密切與人才培養的關聯。在完成一般普通教育內容的基礎上,適當開展職業體能訓練,促進學生職業技能、體能的提高,更好地體現高職院校體育的特色;遵循人體發展規律,尊重學生興趣,發揮教師專長,注重教學實效;融入素質教育范疇,為塑造學生良好個性構建平臺。
四、結論
總之,高職院校是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為目標的教育機構,重視體育教學改革是教學之根本,也是推動學生個人潛能全面發展的關鍵。針對體育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學校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從多個方面擬定教學方案解決實際問題。而堅持發展性、職業性、文化性等原則是體育教學改革的基礎,圍繞著幾個原則開展教育改革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劉娜,姜同仁.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物質資源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7(04).
[2]劉鳳勇,畢榮君,李軍.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積極性的因素分析[J].教學與管理,2007(24).
[3]陳佩輝.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建設與改革的現狀分析及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04).
[4]胡振浩.高職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體系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