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東華 秦建清/南通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江蘇紫菜業的現狀分析及發展建議
施東華 秦建清/南通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在江蘇沿海,條斑紫菜的養殖、生產量占全國的90%以上。由于其富含蛋白質、多糖和維生素,深受消費者喜愛,產品遠銷全世界,是江蘇出口食品創匯最多的品種之一。據統計,2015年江蘇出口紫菜2801批/8627.5噸/14594.3萬美元。然而,迅猛發展的同時,近年來紫菜行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急需引起關注,并得到積極、合理的解決。
1、重金屬殘留遭遇技術壁壘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愈來愈高,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對食品的安全衛生要求趨于苛刻,并利用技術壁壘措施(TBT/ SPS協議)限制進口。據了解,近年來新加坡、馬來西亞、歐洲部分國家已經對紫菜產品中的鎘、碘、總砷等予以重點關注。由于紫菜原藻生長在近海海水中,在海區生長時對部分物質具有定向富集作用,會吸收某些元素和殘留物,從而可能造成某些重金屬元素超標,產品出口受制于貿易技術壁壘。
2、分級標準執行不力,呈現亂象
現行的干紫菜分級標準是按照江蘇紫菜協會制訂的標準來執行的,相較于老標準分級更細,具體指標更明確。但在檢驗檢疫過程中發現,多數企業未按現行的分級標準來實施,標注級別的隨意性較大。主要是因為:通過投標方式的銷售,讓買主通過看樣出價,不需要憑級別定價,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企業亂標等級的做法;另一方面由于交易市場缺少明確的驗收標準,對肆意亂標等級和將硅藻、綠藻當作紫菜流通的行為沒有采取限制措施。
3、異物控制不力(不包括金屬異物)
由于養殖海區缺少有效的清潔措施,導致養殖紫菜的海域中存在較多的雜草、泡沫屑等異物,給一次加工紫菜帶來許多困難,直接導致產品中雜質的泛濫。原因主要是:部分企業對原藻中雜質的挑揀并不重視,甚至有個別企業不經認真挑揀就直接清洗加工;盈利空間低導致企業無力或極不愿意購買異物選別機(一臺日本進口的異物選別機售價高達20多萬元),許多企業只能依靠那些廉價但視力不佳的年老婦女人工挑揀;近海河道的治理沒有引起重視,導致許多雜物(雜草、垃圾等)通過河道排放進入近海區域,直接給紫菜養殖帶來了污染。
4、紫菜價格偏低,壓榨生存空間
近年來,隨著紫菜業的快速發展,原藻養殖面積、紫菜加工企業有了大幅增加,干紫菜的產量也大大提高,但價格卻滯漲,甚至可以說,當前紫菜的價格處于賤賣狀態。另外,目前紫菜企業極大多數為私營小企業,在政府項目補貼、資金周轉、貸款等方面缺少扶持力度,不利于企業質量改造、提升,制約了紫菜業的發展。
1、加強檢驗監測
為確保出口紫菜的安全衛生,樹立紫菜的國際信譽,檢驗檢疫部門責無旁貸,必須繼續加強對出口紫菜的檢測和監測,堅決杜絕不合格食品出境。同時,要繼續推動紫菜行業的標準化建設,鼓勵企業實施國際質量標準化管理,以“安全、高質、誠信”推動紫菜走向世界。
2、加強部門合作、信息共享
一要充分發揮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海域水質的監測力度,逐步建立完善的海洋環境監測機制;二要加強陸源污染的控制,減少其對海洋的污染;三要不斷加大海洋環境保護力度,逐步改善海洋水體環境,確保紫菜、水產品養殖水體的安全可靠;四要重點加強對相關紫菜加工企業的加工用海水、淡水及海泥的檢測分析,做好撲草凈等農藥殘留的本底調查工作,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支持及專業指導;五要推動政府在紫菜項目上的補貼,金融機構要在企業資金周轉、貸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3、加強行業指導、培訓、引領
隨著紫菜業的發展,海區養殖、紫菜加工已經達到飽和狀態,繼續擴大養殖、增加產量已經不可行。為此,行業協會應在規模化養殖、示范基地建設、育苗培育、品種改良、國外技術性壁壘研究(TBT/SPS)、法規標準等方面加強宣傳、指導、培訓,不斷增強企業履行生產質量責任、加強自檢自控能力的自覺性,引領企業做大做強,從而更好地促進江蘇省紫菜業的發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