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學校 彭宇虹
巧用文本資源讓小練寫“落筆生花”
江蘇省昆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學校 彭宇虹
文本閱讀 生成智慧 提升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把課內小練筆的訓練當做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去落實,因文而宜,找準課內小練筆的切入點,積極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問題,讓學生在讀寫訓練中,激活鮮活靈動的思想情愫,體悟文本中精彩表達,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1.典型式句式的遷移練筆
教師在閱讀訓練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指導學生練筆。教材中有許多優秀片斷運用了特殊句式,教學時學生完全可以仿寫。如《秦兵馬俑》一文,用了“有的……好像……;有的……好像……”的句式,描寫秦兵馬俑神態各異的特點,教師可要求學生讀讀文本中相應的句子,邊讀邊領悟文本中是如何采用句式將兵馬俑的特點描寫出來的,而后進行仿寫。
2.典型結構段式的遷移練筆
對于文本中出現的精彩的句段,教師除了應引導學生反復咀嚼玩味,還要巧妙地抓住這一語言學習的“點”,進行仿寫。引導學生弄清一個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講寫什么,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分清層次,了解句式,總結出構段的一般規律,進而讓學生把閱讀教學中學到的構段知識遷移到段的寫作訓練,培養他們的寫段能力。如有位老師在教學《秋天的雨》這一課時,文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生動優美,如: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在學習這一段時,她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模仿寫話,想一想:秋天的雨還會把什么顏色給誰?孩子便能根據段式進行仿寫。
3.典型寫作方法的遷移練筆
從課文中學習寫作的方法,正確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加強由讀到寫的遷移,讓學生由不會寫,到通過對文本的模仿、借鑒,把文本的表達方式轉化為自己會運用的表達技能,這是一種很重要的練筆方式。如《早》一文按照“南墻上——東面正中——畫前面——東北角”這樣的順序介紹了三味書屋的陳設。學完這課后,我就要求學生仿照課文介紹三味書屋的段落寫法,介紹所熟悉的一個地方,比如教室、房間,學生興趣極高,大多數學生都能模仿寫好。這樣,學生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空中遨游。基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文章語言的欣賞感悟,我們抓住這些“遷移練寫”點。可以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寫作的興趣,更重要的是由此借鑒到了作者的寫作手法。
不少課文,具有供讀者想像的語言空間,在閱讀中引導把握語言空間,拓展語言情境,想像語言情節,可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協調發展。在教學中,巧妙把握教材延伸點,引導進行內容的延伸,情感的升華。
學了《神奇的克隆》一文后,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未來克隆人技術真的研究成功,你認為好還是不好?學生紛紛瘋狂地發言,一個學生說:好,這樣就有人幫去做作業、打掃衛生了……另一個馬上學生就說:不好,不好,這樣的話,生活要大亂了,克隆人雖然可以幫我干這干那,萬一他要干壞事,還不得我來背黑鍋……學生爭相發言,敘述著內心的想法。學生個個都想一吐為快,寫作欲望已被充分激發,于是紛紛埋頭練寫《克隆人出現后》,連平時最怕寫作文的學生,也覺得寫起來十分順暢。
不難看出,以文本為范文,讀寫結合,加強課堂練筆。課文內容的創造性延伸,課文情境的合理性推測,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達到了新的層,對課文中心的感受達到了新的境界。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的課文的有些內容寫得簡略,或敘述描寫留有發揮的余地,從而為學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間。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這些空白點,讓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詮釋空白,放飛出自己的靈性,實現對文本的充實,讓文本更豐滿。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緊扣“治水”,由大禹治水前后老百姓生活的變化著筆,一步步地展示了大禹是一位治水的偉大英雄。課文寫大禹治水只寫到“他帶領老百姓鑿山開渠,常常忙得顧不上吃飯。”在這里,我們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大禹是怎樣治水的。有的學生寫:“酷暑,大禹帶著百姓,頂著烈日,在38攝氏度的高溫下開山,汗水浸濕了衣衫,他們顧不得擦一擦。”有的寫“最要命的是冬天,凜冽的寒風呼呼地刮起來,他們的手指都凍裂了,一道道的口子張著嘴巴,可是他們只哈了口氣又繼續干起來。”
學生在想象小練筆中體會到了治水的艱辛,心目中大禹的形象更豐滿更高大了,潛移默化地對孩子們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啟蒙,同時他們的靈性在這里得到了充分地釋放。
語文校本課程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文本資源取之不盡,只要從學生、學校、教師的實際出發,有效地利用好課程資源,深入挖掘課文的文化內涵,把握文本,發掘文本,那么無論從哪個角度去選擇語文校本課程的內容,都將會開辟出一方新的練筆天地,讓我們“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1】江洪春.語文教學的那些“老理兒”【J】.小學語文教師,2011(9)
【2】羅才軍.公開課的文本解讀技巧【J】.小學語文教師,2011(10)
【3】曹鴻飛.語文課堂練筆的落點選擇【J】.小學教學設計,2006(28)
【4】王坤.閱讀課上的“小練筆”【J】.小學教學研究,1999(7)
恰到好處地運用一些教學資源,的確可以讓小練寫在語文的天地里妙不可言,增色不少,它需要細水長流,經常訓練,并貫穿于日常教學之中。利用文本資源,給學生搭建對話的平臺,啟發心與心的交流,把對文本閱讀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款款流淌于紙上,自由奔放地進入小練寫的狀態,從而生成智慧的課堂,提升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