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霖瓊
清水河縣作為自治區級貧困縣,工業經濟資源依賴性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農牧業產業化、集約化經營水平低,服務業發展步伐緩慢,城鄉公共服務建設歷史欠賬較多,扶貧攻堅任務艱巨,這些困難嚴重制約著縣域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下一步,我縣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指導,以轉型發展、活縣富民為目標,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改善城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推動縣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
一、創新經營理念,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
一是積極構建多元化農牧業生產結構。鞏固提升建成的6300余畝厚墻體日光溫室的種植效益和生產水平,逐步構建集生產、收購、包裝、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體系。繼續抓好肉羊主導產業。加快促進鮮奶基地建設,年內新建、改建6處標準化奶牛牧場,依托蒙羊羊業公司,鼓勵發展規模型奶山羊養殖。引導在五良太、盆地青等水源充足的地區發展肉牛養殖業。扶持搖鈴溝農業科技發展公司做大做強食用菌栽培規模。鼓勵房前屋后經濟林栽植,選擇沿交通干線特別是旅游公路兩側,集中連片發展海紅果等特色經濟林產業。大力發展小香米等特色小雜糧種植,積極引進農畜產品深加工企業,逐步形成品牌經營。
二是創新農牧業生產經營理念。在不斷提高農牧業集約化生產水平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小雜糧、果蔬、農畜產品等生產加工企業創新經營理念,建設生產基地,申報原產地產品和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綠色農畜產品品牌。加快推進農畜產品加工園區建設,在服務好現已入駐3家企業的同時,積極促進興業凍干脫水蔬菜、米峰小雜糧、海紅王酒、蒙羊等企業盡快入園,并做好相關服務工作,力爭3-5年將農畜產品加工園區打造成為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培育品牌、促進增收的特色園區。同時,要積極探索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的有效聯結機制,確保企業和農民實現“雙贏”。
二、提高質量效益,促進工業平穩轉型發展
一是積極推進托清工業園區共建發展。將繼續依據《內蒙古以“呼包鄂”為核心沿黃河沿交通干線經濟帶重點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年)》,加快推進托清工業園區一體化發展審批進度,真正實現與托克托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共建、產業聯動、優勢互補、集聚發展。
二是全力抓好“穩煤增電擴土”工作?!胺€煤”就是要千方百計促進三家煤炭企業正常生產,抓住自治區特高壓外送通道項目上馬的機遇,推動煤炭企業與發電公司深度合作、戰略重組,實施煤電聯合發展,就地消化煤炭產能。“增電”就是要抓住自治區推進電網、電源點建設的機遇,積極推進天皓2×35萬千瓦煤矸石電廠前期工作和風力發電項目、光伏電站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皵U土”就是要圍繞打造百萬噸高嶺土產業園,在解決好節能降耗減排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中材高嶺土、超牌高嶺土二期項目早日建成投產達效。同時,著力抓好配套、延伸產業服務,加快形成產業集群,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三、加快服務業發展,培育經濟增長新引擎
一是加快推進老牛灣黃河大峽谷旅游區建設。依托農耕文化、黃河文化等多元融合發展的特色文化優勢和萬里黃河、萬里長城、萬里絲綢之路相互交匯的獨特區位優勢,加快推進老牛灣黃河峽谷旅游區開發建設,按照國家5A級旅游景區標準全面加強基礎設施、旅游服務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景區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同步推進老牛坡紅色教育基地建設,逐步加快縣境內長城的保護性開發。爭取將老牛灣黃河大峽谷旅游區列為國家“十三五”旅游業重點項目。力爭五年后,文化旅游產業成為富民活縣的重要支撐產業。
二是抓好現代物流產業園建設。依托境內兩條鐵路專運線和兩條高速公路,選擇重要節點加快發展綜合物流產業。全力推進蒙源綜合物流園項目建設,促進我縣物流業向規?;⒓s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提升二道河煤炭物流園區外運能力。
四、堅持統籌發展,加快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精心打造節點城鎮。積極主動融入“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按照“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小而強”的建設要求,統籌推進城關鎮、宏河鎮、喇嘛灣鎮建設。其中,城關鎮建設改造是重中之重,今年繼續在完善功能、改善環境、提升品位、突出特色上下功夫,不斷強化城市精細化管理。同時,結合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和棚戶區改造工程,加快推進喇嘛灣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鎮容鎮貌綜合改造建設。
二是全力抓好農村“十個全覆蓋”工程。以實施農村“十個全覆蓋”工程為抓手,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全面實施209國道、109國道、103省道和旅游專線沿線65個“十個全覆蓋”村莊改造建設,突出抓好危房改造、街巷硬化和安全飲水工程。在實施中堅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把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與扶貧整村推進項目相結合,與生態移民相結合,與城鄉一體化發展相結合,與棚戶區改造相結合,與現代農牧業產業和旅游服務業發展相結合,與社會力量幫扶相結合,確保所實施項目村持續穩定受益,不造成資金浪費。
五、持續改善民生,發展社會公共事業
一是扎實推進扶貧攻堅工程。按照“3+2”的扶貧模式,大力實施整村推進、移民扶貧和金融扶貧富民工程。圍繞“多元保障、多措并舉、產業帶動、整村推進”的思路,分類施策,精準扶貧,切實幫助貧困對象如期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
二是全面推進社會各項事業。全力做好社會保障擴面工作,進一步規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制定失地農民和進城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整合社會各類救助資源,形成保障基本民生的合力。加快推進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切實做好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分配工作。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制定促進就業創業、重大項目帶動就業指導意見,研究出臺支持創業政策,整合各類人力資源和力量,加強對企業下崗職工、城鎮困難就業人員以及農村富余勞動力等重點人群的勞動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和就業指導,運用政策性金融服務、扶貧產業項目和貼息貸款、生產經營場地和創業孵化基地等扶持政策,促進城鄉居民創業就業良性互動。健全完善教育、醫療、衛生、金融等公共服務體系,切實加強服務隊伍建設。
六、堅持綠色發展,狠抓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一是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扎實推進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圍繞“生態功能縣”這一定位,統籌資源開發、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堅持用制度保護生態,加大環境監測和行政執法力度,加快農村人口收縮轉移和轉變傳統農牧業生產方式,實現生態自然修復。整合國家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重點生態建設項目、地質災害環境治理等項目資源。
二是嚴格資源能源節約利用,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綜合治理。加大對非煤礦山開采秩序規范整頓力度,嚴厲打擊私采濫挖倒賣資源行為,特別是要嚴格規范整頓碎石企業。嚴格控制私下交易土地行為,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率。繼續加強對環境污染企業日常監測,督促企業必須按要求配套環保設施,確保污染物零排放。全面推進城區集中供熱改造,啟動運行城關鎮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加快推進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有序進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