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民國西北游記看敦煌藏經的散佚

2016-04-16 03:21:17文圖夏惠
絲綢之路 2016年1期
關鍵詞:敦煌

文圖/夏惠

?

從民國西北游記看敦煌藏經的散佚

文圖/夏惠

藏經洞堆放的經卷文書

斯坦因

伯希和

伯希和在藏經洞中

1900年對敦煌來說是不同凡響的一年,隨著莫高窟第17窟的打開,敦煌這顆絲綢之路衰落后已逐漸黯淡的明珠又重新散發出耀眼的光芒。遺憾的是,首先發現它的竟是愚昧無知的道士和貪婪的劫掠者。1907年,當伯希和攜帶敦煌所得經卷前往北京展出時,羅振玉、王國維、蔣斧等驚呼不已,敦煌遺書這才走進中國士大夫的視野。

幸運的是,許多流失的文書經過艱辛的輾轉,最終進入了博物館,被保存了下來。但押送進京的藏經都是經斯坦因、伯希和、王道士、何彥升父子以及一路官吏重重精挑細選之后的劫余。爬梳剔抉清末民國西北游記,我們可以對這一流散過程看得更為清楚。

1907年,四川彭縣人李德貽自甘肅赴新疆,將沿途見聞著成《北草地旅行記》一書。宣統元年(1909)七月初一,《過安西記》提及敦煌者,對藏經洞文書流失深表痛恨:

其南之千佛洞,有石室,藏有古西夏圖籍、唐時人所書經卷甚富,誠稀世之珍。客歲崩潰,為居人取出,賤價出售。余等過安西時,適值天旱苦饑,每饅頭二個,可掉經卷一張,惜無佳者;余檢得虞世南及褚遂良所書各一卷,紙雖完好,但神氣稍欠,或為贗品,亦未可知。據人云,石室之崩潰,系因西洋人司坦因(斯坦因)及伯市和(即伯希和)之竊發使然,非自行崩潰也。其優者已被竊去,僅留此劣者,殊為可惜!官府不能禁止,殊堪痛恨!

當時,遇“天旱苦饑”之歲,“饅頭二個”居然可以“掉經卷一張”!其中提到“司坦因及伯市和”“竊發”寶藏,“官府不能禁止”,時人已知“殊堪痛恨”。李德貽能作如是觀,也算是較早認識到石室藏經價值的人了。其自稱“檢得虞世南及褚遂良所書各一卷,紙雖完好,但神氣稍欠,或為贗品,亦未可知”,完好精美的文獻流落至斯,殊為可惜!

1910年,清政府學部委托新疆巡撫何秋輦將藏經洞剩余寫本運往北京。《重修敦煌縣志·千佛洞古佛經發現記》稱:

吉川小一郞與敦煌房東合照

自是敦煌官紳,上下驚詫異常,知經卷之珍重,爭相撿取,各人斯得數卷以為快。除當時敦煌官紳共拿過二千余卷外,運到北京者六千卷,現在京師圖書館中。

以上所載不論確否,都足以說明當時藏經在敦煌本地流散廣泛之狀況。

1911年9月至次年2月,吉川小一郎赴敦煌途中,從安西電報局長手中以刺繡品一塊、罐頭四個、茶葉一筒獲得敦煌寫經,后又獲取了三藏法師題名的寫經。又在敦煌從維族人阿米達洪等人手中先后獲得唐經七卷,其中一卷是“從未見過的良本”;還狡詐地從王道士手中騙取了寫經600余卷。

1919年,文字學家程先甲游歷隴上,在蘭州省署供職三年,將隴上見聞著成《游隴叢記》。其卷三“金石第五”曰:

蓋其時千佛洞之崖,半壁間忽裂出小洞一窟,內藏番漢經典數萬卷,小銅佛百余,紗絹另繪千幡甚多,又有石碑刻敕文云:“唐大中五年五月二十一日,敕釋門河西都僧統攝沙州僧政法律三學教主洪辯、授京城內外臨壇供奉大德,入朝使沙州釋門義學都法司悟真、授京城臨壇大德”等字樣。自是唐經流播于外,轉相販賣,視為珍品。余所見唐經,其小楷有極精若《樂毅論》者,亦有古拙如六朝者;惟勛帥所藏兩種最精,一為泥金書小楷,一為草書體,若“十七帖”(晉·王羲之所書法帖名),誠稀世之珍也。唐至今年代悠遠,而紙墨如新,其故蓋因甘肅高燥,其紙不腐;若移至江南則早朽矣。余攜炒米,三年尚脆,可證。蘭州寓公藏唐經最富者,有孔少軒、許疑盦二人,曾開評經大會,延余等為總裁。余有詩紀其事,見《游隴集》。

所謂“勛帥”,即張廣建,字勛伯,安徽合肥人。1914年為甘肅巡按使,并督理甘肅軍務。督甘期間攫取敦煌寫經數百卷,據說他竟以敦煌卷子為買官契,根據卷子多少換取官位大小。許疑盦,即許承堯,安徽歙縣唐模人,字際唐,一作霽塘,室名有晉魏隋唐四十卷寫經樓等,是民國時期詩人、文物鑒藏家、書法家。民國二年(1913),應張廣建之聘,擔任甘肅省秘書長、蘭州道尹、省政務廳長等職。居隴近十年間,恰逢藏經洞文物流散,使他有機會收藏到數百件敦煌寫卷。許氏1944年跋其舊藏敦煌《佛說佛名經》寫卷(現存上海博物館)曰:

清學部乃遣人輦其經人都,號五千卷,然佳者寥寥,又皆割裂充數。其留于武威、張掖、皋蘭者不少,皆精整。

孔少軒,字憲廷,安徽合肥人,1914年初,孔隨張廣建赴甘,任蘭山道尹等職,期間收集敦煌寫經頗多。1918年冬,孔少軒經“冥心搜求”,獲《抱樸子》一卷,“紙薄而長,字勁而古”。得此卷后,孔氏極其自得,自認為“予所有自中卷至下卷,完好無缺,質之海內藏經家,當許我別樹一幟”,并邀親家許承堯考訂抄寫時間,又將上卷之殘卷四十九行分割畀之。1921年冬,羅振玉自孔氏處借閱此卷,并據此撰有《敦煌石室本抱樸子殘卷校記》。后來,許承堯所藏殘卷前半段轉售給了中村不折,其極為珍視的中下卷完本后為日本東京文求書店店主田中慶太郎購得,田中立即出版了此卷影寫本,不幸的是,田中所藏敦煌文書毀于1923年9月日本關東的7.9級大地震。

1920年秋,在程先甲受孔少軒、許疑盦邀請,參加二人評經大會,作詩紀之,其詩序曰:

孔君少軒藏敦煌石室唐經甚富,同時許疑盦與之齊名,今秋各罄所藏,開評經大會,延余等為總裁,誠巨觀也。評后君占一千八十零數分,疑盦占一千零數分……

孔、許二人大量收集敦煌寫經及其他文物,在蘭州頗有名氣,以至可以拿出來召開一次較為盛大的“評經大會”。兩人“各罄所藏”,孔少軒得一千八十零數分,許疑盦一千零數分,單以數量推測,是“誠巨觀也”。顯然,自藏經洞打開后,以孔、許為代表的甘肅官紳,或多或少都曾收藏敦煌寫卷。

華爾納在1924年初成功盜剝敦煌壁畫及竊走精美塑像后,嘗到了甜頭,于次年春,立即組織了美國福格藝術博物館第二次中國考察隊趕赴敦煌“考察”。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派陳萬里隨行。

華爾納

1925年4月5日,陳萬里一行到達蘭州,“往游南門外蘭山市場……有一鋪云有敦煌經二丈余一卷,以有人持去未見,給價四百元尚未肯脫手云”。10日,“拓碑人送來敦煌千佛洞《唐宗子隴西李氏再修功德碑碑記》”。11日,至蘭山市場購陶器后,“出城在冷攤上得《千佛洞李氏碑》及貞觀十四年《姜行本紀功碑》”。歸寓,“飯后,應次洲廳長之約詣督署,并識蘇高等審判廳廳長、張檢察廳長二公。蘇出示所得敦煌唐畫卷本。左側畫觀音坐像,左手提凈瓶,右手執楊枝,赤足踏蓮花,其前蓮花石臺上有盆華一,王者跪于右,手托供物,頂上現法器,一童子傾果盤,桃數枚落空中,畫極精美。線條細而勁,非唐人不能為也,造像二具亦極佳。次洲廳長則收藏豐富,入其室琳瑯滿目,美不勝收。陶器精品最多,有數種安特生曾出重價與之競購,卒為謝公所得,當時陶器價值實為最昂之時期。佛像羅致亦不少,石造像二,銅者最多,有六朝像,有唐像,有來自印度者,泥者次之,然其中有敦煌慶陽寺數具,彌可寶貴。磁器以秦州出土宋磁為多,銅器最少,余選得十數種為之攝影,至五時始畢,復閑談偏時,始辭出歸寓”。陳萬里一行到達蘭州后,本欲游說省長陸洪濤同意剝離敦煌壁畫,但陸洪濤當時因中風臥床養病,遂委派教育廳長謝次洲代為接待。當時的蘭州,不僅蘭山市場有出售敦煌寫經的店鋪,就連城外冷攤也有莫高窟的碑拓出售,官僚士紳們更是以藏有敦煌文物而相互炫示。聞聽陳萬里等人收取敦煌寫經及陶器,且出價較為闊綽,手中持有者便蜂擁而至,但“佳者絕少,然索價頗貴,動輒二三百金”;“陶器花紋有假造者,以水拭之即失”,陶器已有假造者,敦煌文書是否會亦有假造,今天已很難推斷。

文中“蘇高等審判廳廳長”即蘇兆祥,字琢章,四川華陽人,1921~1925年任甘肅省高等審判廳廳長。據其子蘇進德回憶,蘇在甘肅任職期間,曾在一次宴會上見有人向陸省長敬獻敦煌唐觀音絹畫,陸素知蘇酷愛文物,便將此絹畫轉由蘇收下。蘇得之,極為珍視。這幅絹畫,蘇一直攜帶身邊,后于1935年國民政府舉辦“全國美術展覽會”時首次公展。日、美等國收藏者得知后,欲出高價求索,蘇始終視其為至寶,不為重金所動。1951年,蘇兆祥將此畫捐至川西文物局,1953年后運京保存。

陳萬里一行離開蘭州后,一路西行,在甘州亦見“有一類似之古玩鋪焉。見敦煌經數卷,并磁青紙銀書經卷兩本,均以價昂未購。遂至南街郵局,于小攤上得經卷兩小冊。攤主人楊姓,山西猗氏人,焦鎮臺在時曾任馬隊哨官,今棄武就商矣。邀至其家,得見金書《華嚴經》卷,購之出,往游弘仁寺”。“識章君,與談頗久,章君二十余年前即在敦煌,當時千佛洞經卷畫片充盈洞內,無人過問,至今思之,追悔無及。并雜談關于敦煌附近各事甚多,約東歸時再圖良晤,乃別。”甘州楊姓攤主、沙河堡章君,都曾為官吏,有便利獲取經書,即便不從當時運送經書的大車中順手牽羊,也可通過著曾在與敦煌任職的故舊來往中得到。到達玉門縣后,“店伙送來梵文寫經一卷,約長四尺,求售,索價二百金,可謂居奇矣”。再到三道溝莊,“早起出店至郵務所晤高姓者,始悉大壩千佛洞里數方位。見敦煌寫經三卷,其一三尺余,缺首有尾,尚佳。莊東某村聞有十余卷,已攜往肅州,未能寓目也”。

陳萬里所見蘇兆祥藏觀音絹畫

居留敦煌期間,“晤劉掌柜,并同至王家,僅見一六朝造像約高二寸,其余悉來自拉卜楞寺者。回至劉掌柜處,又見一約高四寸之唐造像,無題銘,而索價竟至二百金,余只能以一笑報之”。“當地人送來唐人寫經甚多,顧無精者,而索價頗昂,其長約七八尺之卷,亦須五六十金,較長者更貴,梵文經卷以購者少,故價值頗賤。余為吾校考古學室選購數卷,惟有《金剛經》一冊,長一九仙米寬一五,類舊書裝訂之蝴蝶式,封面及冊內均有著色圖像并年月題記。其文如下:發愿文凡人持經先須至心啟請稽首三界尊十方無量佛我今發弘愿持此金剛經上報四重恩下濟三涂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保身同生極樂國歸依佛教顯德四年歲次丁巳太族之月書記……賣經者猶紛至,不忍一一謝卻,必展卷一觀方快意。將啟程前尤多,使余勾留在此十余日者,當必有佳卷餉我眼福也。聞紳士某有虞世南所寫一卷最精,北關天津人某甲亦云,其友人有褚河南一卷可以割讓,惜行期匆促,無暇顧及矣。”一路行來,陳萬里等人遇到了不少賣經者,尤其是在敦煌,聞聽有人收購,賣經者紛至沓來。可以想見,一旦得知這些文書能夠換取利益,利欲熏心的人們自然會想方設法攫取,以致大量的珍貴文書就這樣湮沒于歷史煙塵之中。

1933年8月間,明駝游歷至敦煌十余日,于《河西見聞錄》一書描述了藏經洞所見,曰:

洞中早已弄得精光,連要找到一些斷章殘帙都不可能了。就是小洞外面佛殿上擱置著的殘帙,也是被遺棄了的幾卷藏文寫經而已;在陰森森的神座旁邊,又有誰來睬它呢?1934年,《申報》記者陳賡雅赴西北諸省采訪考察,9月至敦煌,據其《西北視察記》一書所記:

清季,外人斯坦因及伯希和等,即在敦煌千佛洞,因雨陷落之石窟中,發現古西夏圖籍、手寫漢藏佛經及唐咸通九年中國本部王玠印施之《金剛經》等,皆被擇優竊去,誠稀世之珍也!民國十年,有白俄數百人,得楊增新(時任新省督軍)介紹,來此避難,又于最高層之窟中,見一女子趺坐,以真金玉為裝飾,華貴一如佛像。白俄一一竊去其寶物,女尸即頹然而散,視如灰土……當時某外人,復賄白俄十萬金,囑設法竊之,事為敦煌人士所悉,極力保護,始得無恙。然不及早設法移置,安可保存?如再經戰亂或盜竊,則中國將無古代名貴壁畫之存在,寧不深為可惜?

此段記述道出了莫高窟藏經的價值及流散情況,并記述了1921年白俄阿連闊夫殘部駐留莫高窟期間對莫高窟的破壞情形,至今讀之,猶令人扼腕。

1935年6月7日,邵元沖一行來到莫高窟,隨行秘書高良佐將沿途考察情況記成《西北隨軺記》一書。據高氏所見:“佛殿法輪中,尚有道人棄置經洞所出殘字,塵埃遍地,披揀檢閱,得北魏以迄五代、西夏寫經殘字,無不皆具,惜皆斷帙殘編,未窺全豹。”這與明駝所描述的情況大致相同,無出賣價值的“斷帙殘編”,皆被棄置,任人翻檢。

1935年,著名記者范長江考察西北地區,他將此次考察的游記結集為《中國西北角》一書。1936年2月,他來到敦煌,記述莫高窟情況:

千佛洞藏有千余年來之各種珍貴文獻,清末為英國大探險家斯坦因所發覺,盜竊殆盡。現在此種文獻分藏于倫敦、巴黎者不知凡幾,敦煌本地人士所有者不過千萬分之一之殘篇斷簡而已……今各洞中之塑像之有價值者,已被盜一空,壁上圖案之有價值者亦被人拓去,故無特殊有價值可言者。藏經卷文獻之石室,今已一無所有……

作為一名記者,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千里跋涉到達敦煌,但對于敦煌石窟藝術的價值,顯然缺乏較為正確的認識,留下的文字也是寥寥數行。

1941年冬至1943年春,王子云率領教育部藝術文物考察團到達敦煌,細致考察了每一個洞窟。據其所記,考察團居留千佛洞期在收集各洞積沙中撿得殘經碎片約50片。

1943年正月間,心道法師來敦煌講經,成立佛教會,其在敦煌的見聞撰成《游敦煌日記》一書。心道講經弘法期間,多有崇信者供養。據其日記所載,在安西縣得趙廣燕居士送長壽佛像一尊,敦煌藏文寫經一卷,乃《長壽佛經》,其字體古雅,線跡細巧光亮,長至二丈三尺。至敦煌,李紫珪送敦煌寫本漢字經一紙、藏文《長壽佛經》五卷;易昌恕、劉廣文各送敦煌藏文寫經《無量壽經》五卷;李得才送唐人寫本漢字《蓮華經》一卷;中寺楊仁修喇嘛送藏文寫本《無量壽經》二卷;等等。因知其獲得經卷的渠道有三:一是由在莫高窟修行的喇嘛,如易昌恕、楊仁修、李得才等人所送;二是敦煌當地民眾私藏,如李紫珪、劉廣文所送;三是敦煌市面店鋪所售,信徒購得后轉贈。心道返程時,曾將這些經卷擇選兩部分郵寄送給太虛大師等川、陜兩地的教俗賢達。在藏經洞發現40余年后,敦煌當地仍有如許多保存完好的藏經,足以令人驚嘆。而今昔人已去,經卷更難覓其蹤。

知名的敦煌本地收藏者當屬竇氏家族和任子宜等。敦煌竇氏家族,人才輩出,其中竇景椿收藏敦煌文獻頗多。他曾為于右任隨員,1943年3月受聘于國民政府教育部,擔任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籌備委員,并協助常書鴻到敦煌開展建所工作。新中國成立前竇氏將其中一部分帶至臺灣。任子宜,名祿。曾任民歌敦煌縣教育局長、民眾教育館館長,新中國成立后任敦煌縣文教衛生科副科長等職,他與來敦煌的于右任、張大千、向達、閻文儒、夏鼐等均有交往。收藏有敦煌寫本多件,據1943年向達所見,有唐寫本《大般若經》、后唐長興五年(934)三界寺道真書《三界寺藏內經論目錄》、冊裝禪籍等多種,后歸敦煌研究院、敦煌市博物館收藏。

李鼎文在楊遇春所藏敦煌寫經題詩

直至1958年,在甘肅省交通局當會計的楊遇春,還曾在單位收破爛小組收回的“破爛”里發現一長一短兩卷寫經,長者為《金剛經》寫卷的前半部分;短卷是《大寶積經》卷第九,是藏經洞出土經卷中僅有的一件。楊氏遂密為珍藏,使其躲過“文革”之劫難。1983年9月,楊氏出示李鼎文等,李鼎文于卷首題詩曰:

楊公嗜古擅詞章,

手邇唐人善寶藏。

老去自夸饒眼福,

銀鉤鐵畫墨凝香。

2007年4月,楊遇春將兩卷寫經捐贈給甘肅省檔案館。如此寶貴的寫經竟流散于破爛之中,若非慧眼,焉可識之!自以上記述,亦可推想,敦煌藏經的流散極為廣泛。其中無數珍品,被無數雙手重重挑揀,以致流落無存,或化為青煙,或棄置塵埃,早已無可搜求。

猜你喜歡
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
敦煌之行
學生天地(2020年35期)2020-06-09 03:01:06
亮麗的敦煌
當代陜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2
在敦煌,感受千年絲路的不同開放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22
敦煌,跨越千年的美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22
絕世敦煌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18
釋敦煌本《啓顔録》中的“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1级黄色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app|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午夜三级在线| 日韩a级片视频|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日韩午夜伦|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亚洲婷婷六月| 色婷婷成人|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午夜小视频在线| 国产迷奸在线看| 日本91视频| 91亚洲精选|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毛片|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日本在线亚洲|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久久国产拍爱| 亚洲一区毛片| 香蕉色综合|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 国产欧美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久久77777| 亚洲男人天堂2020| 美女亚洲一区|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亚洲男女天堂|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日韩a级毛片|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91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视频网|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无码'专区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