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艷霞
以“帶動農戶,共謀發展,誠信經營,以質求存”為公司的經營理念,以帶動農戶脫貧致富為己任。清鎮紅楓山韻茶場有限公司成立于二00九年,公司位于清鎮市紅楓鎮大沖村劉關堡。
公司以基地為依托,主要從事茶葉種植加工和苗木培育及銷售。以發展連鎖經營的途徑,通過多年的努力和市場開拓,在省內外共建立40個經營網點,年銷售收入1000余萬元。公司現有員工40余人。公司與貴州省茶科所緊密合作,為茶葉種植、加工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同時也是省茶科所重要的實訓基地之一,省茶協茶藝員和評茶員培訓班的實訓基地。
公司積極響應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及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等方面的相關精神號召,在紅楓湖邊建立了1100余畝優質生態有機茶園,產品于2010年4月通過有機認證,同時以“公司+協會+農戶”的合作模式,在劉關堡、簸蘿口、右七等村民組發展生態茶園2000余畝,帶動農戶500余戶,1000余人,另外,配套建設茶葉加工廠一座,配置先進的名優茶葉制茶生產線2條,2012年被評為貴陽市重點龍頭企業,實現了產加銷一體化的經營體制。年產優質茶葉4萬余公斤,現年產值1000余萬元。

紅楓山韻茶園
根據黔黨[2007]6號文件提出的《關于加快茶產業發展的意見》的有關精神,結合省、市茶產業發展規化及清鎮市提出“以果綠山、以茶護水、助農增收”的發展思路。
紅楓山韻茶場自2008年以來,自籌資金在清鎮市紅楓鎮劉關堡、簸蘿口、右七等村民組發展優質茶葉基地1100余畝,建成年生產能力4萬公斤的茶葉加工廠。

紅楓山韻茶園基地
一直以來,公司積極發揮公司茶葉栽培、茶園管理和銷售網絡等優勢,以“公司+協會+農戶”的合作模式共發展2300余畝,分布于劉關堡、簸蘿口、右七、興隆等地,共帶動農戶800余戶,每年能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2500余人次,人均增收4000余元,達到了公司、農戶“雙盈”的目的。同時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增強了場社關系,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5年公司建成純木質房獨立茶館4棟近300平方米,茶長廊休閑品茗區150余平方米,展示品茗大廳100余平方米,茶葉體驗區300余平方米,共計投入500余萬元,于2015年5月全部投入使用,累計接待國內外客人近2萬人次,2015年“黔茶飄香”避暑季之清鎮開幕式在我公司成功舉辦。
紅楓山韻茶場位于紅楓湖畔,約有茶園1000畝左右,2009年建立了茶園基地。借助于紅楓湖旅游優勢,將茶與旅游融合,2013年,茶場拿出50畝茶園作為體驗式旅游,設立了茶葉加工車間,采茶、制茶、喝茶,讓游客全方位體驗茶葉的制作過程。
每年4、5月和7、8月是春茶和秋茶采摘期,游客很多,最多的時候一天有200人,忙都忙不過來。現在每年大約有2000人次以上的客流。雖然這比純粹的茶葉加工投入的人力和財力要多,但收入也要比單純的茶葉加工高出不少。
紅楓山韻的體驗式茶旅,是貴陽市"茶旅一體"發展的一個縮影。按照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思路,貴陽市推動一產和三產結合,拓展茶葉生產功能,跳出簡單的種茶賣茶經營模式,賦予茶園休閑體驗觀光功能,打造了包括開陽云山茶海、清鎮紅楓山韻等一批茶旅一體化項目。
“我是一位教書法老師,學茶藝已有半年。在與茶的接觸中,我愛上了喝茶。以前,我時常幻想著能在茶山上采茶,親手為自己做一杯茶。今天如愿以償,我感到很開心。”賴寶怡說。
公司積極響應貴州省茶產業三年行動計劃的相關精神,發揮公司茶葉種植、加工、銷售、地理的優勢,公司于今年提出三化建設。
1.產銷一體化,即茶葉產出后在茶廠里面就地完成銷售工作。
2.茶旅一體化,即做好茶與旅游結合,讓更多的客人親自參與采茶、制茶的過程。
3.茶產業文化,即把茶文化帶到茶園里去,自公司推出三化以來共接待國內外茶人和游客10000余人次,帶動茶葉銷售1000余萬元。
4.公司擬在三年內完善茶葉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觀光茶園,吸引更多的市民到園區觀光旅游,給游客營造“返璞歸真,天然綠色”的良好氛圍,享受、體驗現炒現賣,自采自炒的樂趣,.
公司全體員工正以滿腔熱情,竭力研制“形、色、香、味”俱全的“共宇”“紅楓山韻”牌紫竹葉、山韻雀舌、高山苔、黔山紅等名優茶葉,其中山韻雀舌2011年榮獲中茶杯一等獎、2013年貴州省首屆黔茶杯特等獎,黔山紅獲2014年黔茶杯一等獎,山韻雀舌2015年黔茶杯特等獎,湖城明珠榮獲2015年貴州省秋季斗茶賽金獎茶王稱號,高山苔茶榮獲2016年貴州省秋季斗茶賽銅獎,山韻雀舌榮獲2016年黔茶杯特等獎,黔山紅榮獲2016年黔茶杯特等獎等榮譽。讓更多顧客享受到公司純天然的茶香韻味,讓更多顧客的生活充滿馥郁的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