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豆文君 劉先誠
“75公分的炒鍋,一次投放8兩茶青,茶葉受熱最均勻,加工出來的干茶品質最好。這是我們反復測試過的。”在黔南州梅淵商貿有限公司寬敞明亮的加工車間里,總經理何鈺海指著順墻一溜整齊排列的30多個炒茶鍋對記者說。
每年春茶采摘季,何鈺海天天待在茶園基地,在車間來回巡視,每出鍋2兩新茶,他都要親自驗看。他說,做最好的都勻毛尖,是公司的金字招牌。
2002年,何鈺海成立了黔南州梅淵商貿公司,做茶葉銷售。每年收購新茶,品質參差不齊,價格無法保證。“名茶生產應該是標準化、規模化、清潔化的生產,作為十大名茶的都勻毛尖,一定要有一流的加工廠與之匹配。”何鈺海決定從原料到成品,自己動手干。
2005年,何鈺海在毛尖鎮螺絲殼山上承包了300畝荒山種植茶樹,并不斷追加投資擴大茶園面積,目前,公司已擁有茶園種植面積2378畝。2012年,參照藥廠建設標準都勻毛尖茶生產加工廠在梅淵公司茶園基地建成。

何鈺海說,做茶企,首先要做到自己懂茶,看一眼成品,就知道從采摘到加工哪個環節沒把控好。
“真正要把茶葉這條路走下去,就要建茶園、建基地,這樣才能從源頭上把關質量安全。同時,也有利于品牌的創建。”何鈺海說。
從2005年起,何鈺海就開始潛心學習品茶和茶葉加工。如今,看一眼剛炒制好的茶葉,他就知道哪個環節沒把控好。廠里負責茶青收購的技術員也是眼力夠“尖”,一眼就能認出剛采摘的茶青嫩葉,是不是螺螄殼山上種出來的。至于炒茶師傅,更是個個了不得。2015年,公司派出3名炒茶師傅參加都勻市“金手指”炒茶大賽,三人分獲金、銀、銅獎。據公司加工廠廠長劉文峰介紹,廠里的30多個炒茶師傅在上崗之前都經過嚴格的技術培訓,手工炒制技能其實不相上下,這次派出參賽的工人算不上是突出代表。劉文峰本人也是有著20多年茶葉生產加工經驗的“老行家”,一片毛尖,從茶園到茶杯,他樣樣精通。
茶葉好不好,開湯見分曉。
為了不斷提升產品品質,梅淵公司積極參加各類茶葉評比,在斗茶中切磋提升。2015年,梅淵公司選送的都勻毛尖從分別來自浙江、安徽等全國主要綠茶產區的192個名優茶樣中脫穎而出,榮獲“華茗杯”2015全國名優綠茶質量評比活動金獎。
貴廣高鐵開通后,梅淵公司取得了“都勻毛尖號”車廂廣告發布權,有效提升了都勻毛尖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很快,因為高鐵廣告,廣州一家企業找上門來與梅淵公司簽訂了營銷合作協議,首批貨源就有1000公斤。
如今,梅淵公司已成為黔南州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貴州省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茶產業項目標準化建設示范基地;“梅淵”牌榮獲貴州省著名商標,成為貴州省行業十大品牌以及區域行業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