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會
完善三大體系提升經營水平推動現代化大農業提檔升級
王金會
習近平總書記來我省考察調研期間,充分肯定了龍江現代農業發展成就,對我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給予了“功不可沒”“壓艙石”的高度贊譽,對全省農業人是極大的鞭策和鼓舞。他強調指出:黑龍江是農業大省和糧食主產區,要統籌抓好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因地制宜推進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用規模經營提升農業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這為新時期龍江現代農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科學遵循,農業部門要以總書記重要指示統領全省現代農業改革發展,創新實踐,苦干實干,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智慧農業、科技農業、規模農業,奮力走出一條龍江農業現代化新路,加快推動龍江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當好全國現代農業發展排頭兵。
主動順應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新形勢,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著力在優質高產高效上下功夫,提高農業生產質量效益,增強農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和供給效率。一是穩定優質糧食生產。把糧食生產作為最大優勢,擺到農業發展的首要位置緊抓不放,鞏固提升糧食產能。要以億畝生態高產標準農田建設為契機,深入開展黑土耕地保護利用試點,實現藏糧于地。加強農作物品種、栽培模式、耕作方法創新,建立長效制度,做到藏糧于技。發揮區域優勢,堅持比較效益原則,推動建立與市場相適應、與資源稟賦相匹配更為協調的糧食種植結構。二是培育壯大特色經濟。根據各地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引導扶持農民發展特色農業,拓展增收渠道。抓住國家推進馬鈴薯主食化加工產業契機,在北部地區大力發展馬鈴薯種薯和商品薯種植。著眼建立對俄、日、韓出口蔬菜生產基地,在大中城市周邊和沿邊縣市加快發展蔬菜種植。放大我省食用菌種植優勢,將種植區域向平原區拓展,擴大產業發展規模。依托豐富林業資源,在山區半山區加快發展刺五加、五味子等優質北藥,藍莓、草莓、設施葡萄等優質漿果,以及大榛子、紅松子等優質堅果。在糧牧結合區大力發展青貯玉米、紫花苜蓿和飼用大豆等飼料飼草作物,實現農牧協調發展。在水資源豐富地區加大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和綠色有機水產品開發力度,提高特色化、規模化和集約化養殖水平。三是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順應綠色、生態、健康、安全的主流消費趨勢,發揮我省優良的農業生態條件優勢,深入開展農業“三減”行動,探索綠色有機食品生產新路徑,鞏固提升綠色食品生產第一大省地位。特別是抓好1169個“互聯網+”高標準綠色有機種植示范基地建設,實實在在推動種得好向賣得好、賣得好倒逼種得更好發展,努力把“大糧倉”打造成全國綠色“大廚房”。
堅持改革與發展兩手發力,著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全面提高農業經營水平,增強現代農業發展活力和后勁。重點推動三個轉變:一是推動分散生產向規模經營轉變。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規模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帶動土地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促進農業農村農民與工業城鎮市民的有效對接。重中之重抓好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把更多分散農民組織,更多分散土地連片起來,發展合作化生產。2016年全省要再認定一批省級農民合作社規范社,示范帶動合作社規范發展,真正把示范社打造成引領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典范。二是推動傳統生產向精準生產轉變。加大科技示范戶、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機操作手等農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其應用現代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的能力。發揮現代大農機的載體作用,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力度,推動良種、良機、良法、良田深度融合,加快實現全面積、全方位、全過程的標準化生產。完善以農業科技、農資供應、現代植保、農村金融保險為重點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服務形式,延伸服務鏈條,豐富服務產品,滿足各類經營主體規模化生產的需求。具備條件的地方要加強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加快發展智慧農業,廣泛推廣應用物聯網技術,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三是推動偏重田間地頭向注重市場端頭轉變。強化各類經營主體市場意識,加快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從根本上解決只會種,不會加工、不會賣的問題,通過現代營銷方式讓綠色食品生產經營意識在廣大農村干部、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和農民群眾中扎根,用效益引領綠色自覺,提升綠色食品產業價值鏈,實現優質優價增收。加大營銷促銷力度,推進農超對接,探索產銷合作長效機制。培育知名品牌,打造公共品牌,形成品牌闖市場的規模優勢。加快黑龍江大米網建設,有效運用和創新“互聯網+”營銷模式,推進高端定制、眾籌等新型銷售模式發展,提高龍江優質農產品市場占有率。
做好“糧頭食尾”和“農頭工尾”一體化升級大文章,充分釋放一產“接二連三”功能,加強內外聯動,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形成全產業鏈,推動三產深度融合,把農業轉型升級為新型的“六次產業”。一是打造龍頭企業。開展農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單位、主食加工示范企業創建和農產品副產品綜合利用試點,促進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由規模擴張向轉型升級、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分散布局向產業集聚轉變,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群體,用龍頭企業引領全產業鏈,從根本上解決農業“量大鏈短”問題。強化品牌培育和市場營銷,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團和名牌產品集群。培育壯大本土農產品電商企業,加快推進“互聯網+農業”新型業態發展,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二是創新利益聯結。大力推廣“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行之有效的農業產業化組織形式,引導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實施合同、訂單農業,實行保護價收購,引導合同訂單向規范化、穩定化方向發展,提高合同履約率。完善農業產業鏈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廣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組織形式和“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農企利益聯結方式,讓農民更多分享加工和營銷的增值收益,實現農企雙贏。三是推動三產融合。搶抓國家支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利契機,鼓勵扶持農民創業,打破以傳統種養業為主的創業格局,重點向營銷流通業、農業社會化服務業、鄉村休閑旅游餐飲業等服務業領域拓展,推動農民由生產者向經營者轉變,引導更多的農民變產業工人、變經理人。加快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重點培育哈爾濱周邊產業示范群和牡丹江“牡海長”產業示范帶,促進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通過推動三產融合,真正走出一條做全做深做精產業鏈、發展全產業鏈經濟的路子。
實踐證明,建設科技示范園區,種出標準、種出產量、種出效益是最為有效的方式方法。全省農業系統要把抓典型、推模式、可復制作為基本方法,做給農民看,帶領農民干,加快農民觀念現代化,示范引領農民自覺轉變生產方式,實現現代農業發展轉型升級。在典型推動上,要著力做到三個堅持:一是覆蓋廣泛。在各積溫帶、各區域分別抓出一批各類農作物種植以及產業化的典型,特別是打造農業高標準示范園區群體,實現育種、種植、管理、收獲全程科技武裝,種植、加工、營銷全方位典型示范,做到全程標準化、全產業科技化、綜合效益最大化,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表及里、表里如一,在更寬領域、更大范圍打造出各具特色和亮點的典型群體。二是形式多樣。典型建設堅持主體多元,不拘一格,鼓勵引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業企業等多元建設主體參與。同時做到投資形式多元,創新投入方式,充分發揮財政項目資金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廣泛吸引金融、社會資本、工商資本投入,形成多種經濟成分合力推動的路徑和模式,使各類典型更具代表性。三是內涵豐富。根據發展實際需要,不斷賦予單項工作典型更多建設內容,使各級各類典型成為代表龍江現代農業水準和未來發展方向的示范園區,成為全省農業系統干部創新實踐和農民觀摩學習的先進平臺,成為廣大農民創新創業的示范基地,引領全省現代農業向更高層次邁進。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責任編輯/杜金瑩
dujinying@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