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玉
以創新發展理念推進人才強縣戰略
張鳳玉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是縣域發展的關鍵所在、后勁所在。實施人才強縣戰略,把各方面優秀人才凝聚到改革發展事業中來,是當前順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的重要保證。
樹立人才發展戰略意識,實現“理念興才”。
一是站位要高。把人才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來考量,立足全省層面增比進位,面向全省定坐標、面向全縣抓服務、面向長遠建機制。要自覺把人才工作納入“一把手工程”,切實加強對人才工作的領導,推動人才工作更優更強。二是觀念要新。面對當前經濟轉型升級,要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各種思想觀念,探索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積極引入互聯網+、電商、大數據等新事物新理念,與人才工作深度融合,不斷提升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和人才工作競爭力。三是胸懷要寬。海納百川、放眼四海是一種境界,做人才工作亦須如此。“愛才”不“限才”,“引才”敢“放才”,人才工作不能形成一潭“死水”,成為人才“死胡同”。要堅持長遠的戰略眼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求所為,在產業研發、項目推動上,堅持“柔性引智”,建立起一種開放式的“人才洼地”,放大引才、用才的視野和空間。
搭建人才創業廣闊舞臺,實現“載體聚才”。
一要加大政策資金投入。抓好政策創新的頂層設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統籌運用人社、發改、工信、科技、農業等各方面政策資源,設立人才發展專項基金,加大對各類創業人才的資金投入力度,保證人才創業發展投入足額到位。二要加快創業載體建設。把握產業發展方向,提升創業載體的層次和水平,依托人才創業孵化器、創業示范園等平臺,深入發掘和打造新型創業載體,集聚各類各層次人才。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博覽會、對接會、洽談會等有影響力的項目交流活動,以產業帶動項目,以項目集聚人才。三要加強專業技術支持。圍繞產業急需,依托縣校共建,實行“學校+企業+基地”模式,積極邀請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企業高管、行業領軍人物,為人才創業提供技術支持。
營造人才成長優越環境,實現“真情留才”。
一要給待遇。研究制定本級高層次創業人才認定標準,在擇校入學、子女就業、住房補助、醫療保健等方面開通“綠色通道”。注重深層次培養,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選拔優秀人才到國內知名院校、產業發展基地、項目示范典型等地進修深造。二要給榮譽。定期在各行各業評選優秀人才,樹立優秀人才典型,對評選出的“致富能手”“金牌工人”“勞動模范”等優秀人才進行廣泛報道宣傳,要讓人才不僅在各行業吃得“香”,而且要在全社會叫得“響”。三要給禮遇。禮賢下士人方聚,情到深處才自留。要廣泛開展黨委聯系專家、黨政領導與優秀人才對接、主要領導走訪慰問優秀人才等活動,用真情感化人才、留住人才,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
創新人才使用方式方法,實現“人盡其才”。
一要定向選派。發揮各類人才的專業特長,積極選派優秀人才到矛盾復雜的基層、項目產業的前沿、急難險重的一線去施展才華。如,選派縣域民營企業家聯系軟弱渙散村;選派優秀干部到信訪一線化解矛盾;選派“土專家”“田秀才”參與立村產業項目推進等。二要優先提拔。對青年人才的選拔不能論資排輩,不能求全責備,在嚴格執行干部選拔任用程序規定的前提下,要敢于打破常規慣例,破除按年齡大小、資歷深淺的順序,善于看工作主流,注重人才綜合素質方面的考察,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對表現突出、群眾公認的年輕干部委以重任。三要推介輸送。必須樹立大人才觀,在本縣工作是一種使用,走出去同樣是一種使用。如,采取上掛、外掛等方式積極將優秀人才推介到省市機關、外埠發達地區、重點項目企業總部;鼓勵、推薦優秀人才參加省市機關遴選,為他們發揮作用提供更大舞臺。
(作者系中共肇州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
責任編輯/張博
zhangb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