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君
扎緊制度的籠子
——加強新形勢下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
孫元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黨長期執政,既具有巨大政治優勢,也面臨嚴峻挑戰,必須依靠黨的各級組織和人民的力量,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管理、監督。鏟除不良作風和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規制度。要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把法規制度建設貫穿到反腐倡廉各個領域、落實到制約和監督權力各個方面,發揮法規制度的激勵約束作用,推動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面,是實現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內容,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深沉的使命憂患感,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中央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相繼出臺“八項規定、六項禁令”等黨規,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糾“四風”、打“老虎”、拍“蒼蠅”不松懈,堅決消弭隱患、杜絕后患,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增強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心和信任。但“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主要是在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還沒有取得壓倒性勝利……”一年前召開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依然振聾發聵。
在反腐敗斗爭的關鍵階段,我黨新時期反腐敗斗爭的總體方略,就是把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為從嚴治黨的基礎來強化,把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建設作為長期保障來推進,把強化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作為“牛鼻子”來抓。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法規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要貫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加大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力度,把中央要求、群眾期盼、實際需要、新鮮經驗結合起來,本著于法周延、于事有效的原則制定新的法規制度、完善已有的法規制度、廢止不適應的法規制度,努力形成系統完備的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這些重要論述為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指明了方向。2013年12月,中共中央通過《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對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作出了部署。印發《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把落實八項規定作為改進工作作風的突破口,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各地區各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制度細則。出臺《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以及《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因公臨時出國經費管理辦法》《關于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意見》等一系列配套法規制度,堅決正風肅紀,不斷鞏固和深化改進作風成果。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制定《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對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要求、主要任務、方法措施和時間進度作出安排。同時,先后發布《關于加強中央紀委派駐機構建設的意見》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紀委書記、副書記提名考察辦法(試行)》等3個提名考察辦法等。2015年10月黨中央印發了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黨的反腐倡廉各項法規制度的逐步完善,使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既要有戰略上的頂層設計,也要有實踐中多種戰術的綜合運用、多措并舉、多管齊下、綜合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我們一直強調標本兼治。治標,對腐敗分子能夠起到懲治、震懾、遏制作用,突出‘懲’的功能。治本,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對腐敗現象能夠起到預防、阻攔作用,重在‘防’的功能。在腐敗存量比較大的情況下,只有以治標為先,才能遏制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勢頭。同時,這也倒逼我們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就是要堅持標本兼治,修規立規、健全黨內法規制度,把紀律和規矩立起來、嚴起來、執行到位。我省通過開展一系列規范權力運行的制度建設活動,圍繞教育、監督、預防和懲治大力推進制度建設,在規范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加大制度的規范和約束力度;在提高制度的整體效應上,努力建設嚴密的制度體系;在推進規范權力運行制度建設上,積極開展制度創新。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教育、監督、預防、懲治四位一體的懲防體系建設制度體系和規范權力運行的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
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系統性強。首先,要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充分體現科學性、針對性、可操作性。其次,要堅持宏觀思考、總體規劃,既要注意體現黨章的基本原則和精神,符合國家法律法規,也要同其他方面法規制度相銜接,提升法規制度整體效應。再次,要系統完備、銜接配套,立治有體、施治有序,把反腐倡廉法規制度的籠子扎細扎密扎牢,做到前后銜接、左右聯動、上下配套、系統集成。最后,要責任明確、獎懲嚴明,明確責任主體,確保可執行、可監督、可檢查、可問責。我省先后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強領導干部理想信念經常性教育的意見》《黨政領導干部定向約談實施辦法》《黨政領導干部函詢辦法》《關于對全省基層黨組織組織生活制度落實情況和黨員領導干部參加雙重組織生活情況進行檢查的通知》《關于黨和國家機關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若干規定的實施細則》,完善了《市(地)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責任指標考評辦法》,這些政策法規的出臺使黑龍江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逐漸走向深入。
法規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貫徹執行法規制度關鍵在真抓,靠的是嚴管。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必須一手抓制定完善,一手抓貫徹執行。首先,要強化法規制度意識,在全黨開展法規制度宣傳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制度意識、紀律意識,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衛制度的良好氛圍,堅持法規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規制度沒有特權、執行法規制度沒有例外。要加大貫徹執行力度,讓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確保各項法規制度落地生根。其次,要加強監督檢查,落實監督制度,用監督傳遞壓力,用壓力推動落實。對違規違紀、破壞法規制度踩“紅線”、越“底線”、闖“雷區”的,要堅決嚴肅查處,不以權勢大而破規,不以問題小而姑息,不以違者眾而放任,不留“暗門”、不開“天窗”,堅決防止“破窗效應”。通過開展“制度執行年”等活動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強化宣傳教育,突出教育重點,整合教育資源,創新教育方式,形成黨員干部自覺執行制度、社會各界主動參與監督制度執行的良好氛圍;強化科技手段,不斷增加反腐倡廉工作的科技含量,深入探索“制度+科技”預防腐敗的有效途徑和辦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設規范化、程序化和科學化水平;強化源頭治理,重點抓好林業和煤炭系統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切實抓好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切實提升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強化監督檢查,嚴肅追究破壞制度、為一己私利惡意變通執行制度的行為,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切實維護反腐倡廉制度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問責機制是法規制度全面實施的強大推動力。必須按照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原則,堅持有責必問、問責必嚴,把監督檢查、目標考核、責任追究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以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執行效率為核心的綜合考核評價機制。問責的內容、對象、事項、主體、程序、方式都要制度化、程序化。要把法規制度執行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和黨政領導干部述職述廉范圍,通過嚴肅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領導責任,讓法規制度的力量在反腐倡廉建設中得到充分釋放。紀律檢查機關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不僅要嚴肅查處直接責任人,而且要嚴肅追究相關領導人員的責任。我省制定了《關于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辦法(試行)》《黑龍江省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實施意見》《黑龍江省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等,完善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專題報告制度,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實行“一案雙查”“一問三責”。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政治學教研部教授)
責任編輯/王沫
wangm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