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培華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00)
?
陜西新建民辦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院校轉型發展的實踐路徑
孫曼莉孟君
(西安培華學院陜西西安710000)
民辦院校已經成為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因此,陜西省因為民辦高校眾多,所以推動這類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轉型,將極大地推動我省高等教育結構的優化,推動我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最終服務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所以,本文從我省新建民辦院校發展的現狀出發,對新建民辦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院校轉型發展的實踐路徑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新建民辦高校;應用技術型;實踐路徑
現今,國際經濟形勢風云變化和實體經濟的回歸對經濟發展、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和產業格局的重心重新回歸實體經濟,并且主題是“低碳經濟”和“綠色增長”。我國曾為“制造大國”,然而,隨著我國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的上升,成本優勢逐漸喪失,低端制造業市場正加快向成本更低的越南、印尼、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轉移。因此,加強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實現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的轉化,是我國在國際制造業競爭中獲勝的關鍵。
陜西省是中國的教育大省之一,民辦高校的發展也走在全國的前列。是國內民辦高等教育最為發達實力最強的省份。在陜西實施科教興陜和人才強省戰略過程中,民辦高等教育扮演了重要角色、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貢獻,既補充了社會急需的教育資源、緩解了政府公共財政壓力,也較好滿足了公眾對教育服務的多樣化需求、推動了陜西高等教育體制機制的創新、增強了陜西高等教育的生機和活力。
向應用技術型院校轉型不僅僅是調減或增設幾個專業的問題,也不僅僅局限于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的調整,關鍵是以需求為導向的育人目標的調整,需要在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結構、合作辦學途徑、教育質量評價、教學條件保障等各方面打出改革組合拳。
陜西省新建民辦院校自成為本科院校以來,在探索本科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經驗。
1.這些院校本科辦學經驗不足,辦學定位模糊
盲目地模仿陜西省研究型大學的辦學模式,培養學術型人才。陜西省新建民辦院校辦學定位的模糊導致許多新建本科院校摒棄了原來的優勢專業,盲目追求學科專業的大而全,難以辦出特色。
2.新建民辦院校師資整體實力偏弱,企業實踐經驗不足
目前陜西省的新建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實踐經驗不足,絕大多數教師是從校門到校門,缺少行業企業實踐經驗。而且因為學校體制的原因,老的教師流動性很大,老是在培養新教師,而新的教師的成長又需要時間,這對陜西省新建民辦院校的長遠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3.新建民辦院校不能切合地方經濟的實際,其產學研與地方經濟的發展脫節
很多陜西省新建民辦院校對地方的產業政策和發展狀況缺乏足夠的了解,對地方經濟發展急需的崗位需求缺乏準確的調查研究,因此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面與地方經濟發展聯系缺失,造成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越來越差。所以有的學校辦學越來越力不從心。
實現陜西省新建民辦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院校的轉型發展需要政府各相關部門、民辦高校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參與與相互配合。
1.加快政府角色的改變
由政府主導地位向社會主導和民辦高校主導地位轉變。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形成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齊頭并進的良好格局。切實將民辦高等教育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促使教育結構和學校布局更趨合理。陜西省地方政府應在民辦高等教育規劃中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規劃布局:
一是穩定新建民辦高校數量和在校生規模,使民辦高等教育保持適度發展態勢;二是繼續在新建民辦高校開展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試點,積極支持創建高水平應用型民辦大學,探索開展高水平民辦大學專業博士研究生教育試點;三是繼續在新建民辦高校加強本科教育,積極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四是在新建民辦高校大力發展高職教育,積極探索技術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2.加快在新建民辦高校市場轉型
在現階段而言,陜西省新建民辦高校的市場主要體現在生源市場、就業市場和人才市場。
(1)在生源市場,給新建民辦高校自主招生的權力,允許這些新建民辦高校自行確定招生計劃和招生區域。地方財政可按照學生數給予一定額度的生均教育經費補貼。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新建民辦高校招生工作的指導,規范招生行為。
(2)在就業市場,加強這些新建民辦高校與民營大中小企業的聯系,提高畢業生在民營企業中的就業率,逐步樹立服務民營企業發展的辦學理念。
(3)在人才市場,要創新這些新建民辦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調整學科專業結構,更新課程體系,強化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理念。充分發揮民辦高校學生思維新、動手能力強的特點,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鼓勵學生自主創業。
3.加快社會服務機構的培育
新建民辦高校一般都是由社會力量興辦而來,對新建民辦高校而言,為了進一步促其發展,有三類社會組織亟需加以培育并為其服務:
一類是集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為一體的決策咨詢型科研組織,這類組織以研究民辦教育發展規律為主要目的;二類是集評估和鑒定為一體的教育專業型服務組織,主要是對民辦高校提供獨立的評估和鑒定,引導社會和家長對民辦高校的正確認知,提高民辦高校的辦學質量;
三類是民辦教育行業組織,幫助困難民辦高校排憂解難,推動民辦高校更好更快發展,為民辦高校之間進行交流提供平臺。
4.更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不僅是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最為重要的資源,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更決定著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優化民辦高校教師發展環境,關心民辦高校教師的職業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切實提升民辦高校教師職業聲望。比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方面創新教師培養培訓機制,完善教師管理制度。為強化陜西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建議依托省內大中型企業,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健全民辦高校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推廣民辦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導師制度,重點提高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
總之,陜西省新建民辦高校既有自己的優勢,又有發展前景的擔憂,要推動實現新建民辦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院校健康發展,需要各方面的積極努力與配合才能實現。
[1]王維坤,溫濤.應用技術大學: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現狀、動因與路徑[J].現代教育管理,2014(07).
西安培華學院孫曼莉孟君(此文為2016年度陜西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支持,項目編號為SGH16H253)
孫曼莉(1978-)女,漢,陜西西安。講師,碩士,西安培華學院,研究方向:財務管理、會計學;孟君(1978-),女,漢,陜西西安。講師,碩士,西安培華學院,研究方向是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