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承明 孫崇政
漢中輝煌20年
文/李承明 孫崇政

這是一座美麗的城市,藍天白云,碧水悠悠,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石;這是一座宜居的城市,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大自然對傾心呵護者的回饋;這是一座富庶的城市,山川地下寶藏豐富,阱陌田疇物產豐沛。
這是漢中,干百年的積淀,形成了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數十年的保護,造就了一個人文精神與大自然和諧相生的現代化生態家園,20年的追趕,成就為陜甘川毗鄰地區最強、最大中心城市。
一座城市,回顧自己走過的路,可以在發展中不斷校準前進的方向,激發起奮勇超越的更大力量。
回溯漢中的發展軌跡,時鐘撥到20年前。1996年2月21日,國務院發布國函[1996]11號文件,決定撤銷漢中地區行政公署,設立地級漢中市。經過數月緊密籌備,6月6日,地級漢中市正式對外辦公。
同年7月18日,慶祝地級漢中市成立大會隆重召開。這是新漢中的開始一刻,是漢中人追逐新夢想的啟航,在漢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行政管理體制的重大變革,為漢中的新發展創造了新空間,為漢中的新騰飛鍛造了新基石。
自此,漢中的歷史,開始了新的一章。20年,一個新生的稚童,走過少年,可行加冠之禮;20年,一個城市,革故布新完成蛻變,展現化繭成蝶的美麗。20年來,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漢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改善,到2015年漢中市實現了“生產總值、規上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過千億,財政總收入過百億”的輝煌成就。
用任何語言來描述漢中這20年,都顯得蒼白無力。只有真真切切的數據,方能充分反映20年來漢中發展的巨大變化。這并不是干巴巴的數字,這是380多萬漢中人民用辛勤汗水筑成的豐碑!
20年來,漢中實現了“四個一”目標,生產總值、規上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突破1000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100億元。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5000美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于陜甘川毗鄰城市前列,成為陜西經濟發展的“四小虎”之一,工業化實現了由初期向中期的跨越。
非公經濟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51.5%,比“十一五”末提高兩個百分點。民間資本投資活躍,占比高出全省7個百分點。“兩漢三國·真美漢中”城市品牌影響持續擴大,“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節”等系列特色活動享譽全國。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8∶44∶38,二產提高近5個百分點。
漢中城固機場建成通航,十天高速全線通車,西成客專、陽安二線、寶漢高速加快建設,9縣區通高速公路,漢中成為全省首個擁有繞城高速環線的地級城市,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漢江綜合整治、南鄭云河水庫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略陽電廠二期順利建成,“氣化漢中”取得階段性成果。興元新區、濱江新區等城市新區建設和東關風貌街區、舊城棚戶區改造加快實施,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美麗家園

漢中濕地公園
“綠水、藍天、青山、寧靜”四大工程推進成效顯著。漢江出境水質穩定達到國家Ⅱ類標準,有力保障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順利通水、安全供水。中心城區和10個縣城生活污水垃圾處理工程全部建成投用,實現全覆蓋。工業點源污染和農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覆蓋率達58.18%,森林面積居全省第一。節能減排超額完成省定目標。中心城區空氣優良天氣天數位居全省前列。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省級園林城市。

漢川機床公司
堅持財政支出和新增財力“兩個80%”用于民生。實現社會保障體系城鄉全覆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創造了全國的“漢中模式”,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網絡實現全覆蓋。就業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累計實施陜南移民搬遷35.36萬人,為40萬城鎮低收入和無房人群提供保障住房14萬套,54.9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城鄉居民收入基本實現翻番。民生保障力度不斷加大,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幸福感日益增強,小康社會實現程度“十二五”末達到80%。
簡政放權政府職能轉變、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收費管理制度改革等有序推進,行政審批事項精簡率達57.5%,面向社會公開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公共安全治理、防控能力和城鄉社區自治水平不斷提高。積極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招商引資成效顯著,一批大企業集團成功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20年,全市生產總值累計實現7584.31億元,年均增長11%。 1996年實現生產總值100.42億元,2015年達1064.83億元,是1996年的10.6倍。2015年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91.53億元、468.84億元、404.46億元,是1996年的5.5倍、13.8倍、12.9倍。人均生產總值跨越新階段,1996年人均生產總值333美元,2015年達5000美元,是1996年的15倍。三次產業結構比由1996年的34.8:33.9:31.3調整至18:44:38,經濟結構逐步優化。
20年,農業總產值累計完成2808.94億元,年均增長5.3%;累計生產糧食2203.9萬噸,油料268.8萬噸。1996年完成農業總產值5 6.4 1億元,2 0 1 5年達339.66億元,是1996年的6倍。特色產業發展強勁,2015年豬、藥、茶、菜、漁五大優勢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6 3.3%;生豬出欄406.88萬頭,是1996年的2.3倍;生豬存欄264.85萬頭,是1996年的1.5倍;茶葉產量3.61萬噸,是1996年的13.3倍;蔬菜產量227.2萬噸,是1996年的3.3倍;中藥材產量17.3萬噸。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2015年底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總數達159個,其中省級園區30個、市級園區129個。
1996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77.07億元,實現增加值2 7.2 1億元,2 0 1 5年分別達1063.9億元、341.41億元,是1996年的13.8倍、12.6倍;1996至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年均增長17.8%、14.3%。工業結構穩步優化,輕、重工業產值比由1 9 9 6年的39.5∶60.5調整至31.9∶68.1,形成以有色冶金、食品工業、能源化工、裝備制造、醫藥制造為支柱的現代工業格局,產業支撐作用彰顯。工業發展質優效提,2015年規上工業資產總計達1036.11億元,是1996年的7.6倍;主營業務收入達1145.08億元,是1996年的16.7 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46個,其中年產值億元以上的企業179個。工業企業清潔生產、節能降耗等項目加速推進,2015年萬元GDP能耗下降4.96%。

漢中濱江新區
市場體系日趨完善,新興業態層出不窮,消費環境不斷優化,消費領域繁榮活躍,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有效發揮。20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67.46億元,年均增長12.3%。1 9 9 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97億元,2015年達319.00億元,是1996年的9.1倍。
2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4858.81億元,年均增長23.2%。199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 9.7 4億元,2 0 1 5年達1039.4億元,是1996年的52.7倍。2015年房地產開發企業211家,完成投資68.2億元,是1996年的64.3倍;投資項目達1974個,億元以上項目113個。投資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投資結構比由1996年的0.1:65.9:34調整至7.3:21.5:71.2,第三產業投資比重提升37.2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建設成就非凡,以“鐵、公、機”為重點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體系基本形成,漢中城固機場建成通航,十天高速全線通車,西成客專、陽安二線、寶漢高速加快建設,9個縣區通高速公路,漢中成為全省首個擁有繞城高速環線的地級市。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取得進展,城市新區建設、老區改造加快實施,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199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1元,2015年達26757元,是1996年的8.5倍,1996至2015年年均增長12%;199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979元,2015年達8706元,是1996年的8.9倍,1996至 2015年年均增長12.2%。城鄉收入差距縮小,城鄉收入比由1996年的3.2:1縮小至3.07∶1。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改善,2015年城鄉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為36.5平方米和41.6平方米,比1996年增加22.6平方米和20.6平方米。2015年戶籍總人口385.21萬人,比1 9 9 6年增加2 1.9 2萬人;2 0 1 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6.64%,較2005年提高16.14個百分點。

鎮巴油氣田
財政收入穩步增加,1996年財政總收入9.47億元,2015年達100.2億元,是1996年的10.6倍;2015年地方財政收入44.66億元,是1996年的12.1倍。金融存貸同步增加,截至2015年末,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591.92億元、630.54億元,是1996年的27.8倍、7.8倍。20年前,我們從起點出發,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20年后,我們從又一個新的起點出發,開始又一段逐夢之旅。回顧20年的發展歷程,不僅是為了重溫過去、品味輝煌,更是為了厘清自己的優勢、梳理自己的不足,為了新一段征途積蓄力量。
站在“二十加冠”的節點上,漢中積極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圍繞“三市”建設目標,加快供給側改革,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和綠色循環協調發展,再創漢中經濟社會發展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