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承明
園區成為增長新引擎
文/本刊記者 李承明

漢江產業園
漢中市依托資源優勢,緊抓國家政策機遇,全面建設工業產業園區,迅速培育了一批循環型產業集群。目前,漢中有一個國家級開發區——漢中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省級高新區——漢中高新區,以及漢中航空智慧新城、漢臺區褒河工業集中區等21個省級重點建設縣域工業集中區。2015年,漢中省級21個重點建設縣域工業集中區完成產值是616.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8.6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13.1億元,入駐項目投資55.7億元。完成總產值900億元。
新世紀以來,中省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西部地區加快發展的新政策新舉措,國家把漢中確定為循環經濟產業聚集區,為漢中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構建循環經濟集聚區產業體系,提升整體工業經濟發展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機遇。西漢、十天、寶巴三條高速公路的相繼建成,以及西成高速鐵路的建設和陽安鐵路線擴能改造,為漢中工業加快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機遇。漢中充分發揮漢中產業和資源的優勢,把產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轉型發展新的增長點,大力實施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通過實施“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發展、園區化承載”的戰略,建成近二十個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并成功創建“陜西省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有力增強了工業經濟集群效應。
漢中市按照“規劃科學、定位準確、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要求,加快培育航空、機床工具、有色冶金、現代農業、現代中藥等特色工業園區,搭建招商引資平臺,引導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使其成為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載體。
“十二五”期間,漢中市創新園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把工業園區建成產業培育和發展的平臺以及優化產業發展布局的主要載體,優先支持重點產業、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項目建設用地。把現有的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基礎設施完善、承載和帶動功能較強、產業聚集度高”的工業發展平臺和增長極。同時,積極創新工業園區將管理模式,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建設產業特色鮮明、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園區。到2015年,漢中各級開發區、園區實現總產值900億元。
十三五期間,漢中按照集群發展、園區承載的思路,進一步加強建設綠色、低碳、循環新型園區,推進企業“退城入園”,加速產業項目和優勢要素聚集,提升用地強度和投資強度,重點建設漢中航空智慧新城、漢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產業園區。一是大力推進航空智慧新城建設。重點建設六大板塊,實施十大項目。到2020年,完成投資5 0 0億元以上,產值達500億元。二是穩步提升洋縣現代材料園。按照打造區域性新材料產業基地、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定位,推進園區建設, “十三五”期間初步形成布局科學合理、產業鏈條完整的現代材料產業新格局。到2020年,產值達240億元。三是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快發展。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培育壯大工業研發、科技服務、生物醫藥等高科技孵化器,打造漢中新能源汽車制造及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和生物醫藥集聚區、陜南創新發展戰略高地、全國重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到2020年,產值達100億元,成為支撐引領陜南區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四是積極推進清潔能源產業園區前期工作。圍繞鎮巴天然氣勘探開發,規劃建設天然氣產業園區,創建西鄉、寧強等天然氣綜合加工基地,加快清潔能源園區前期準備工作,推進建設清潔能源凈化和成品加工基地,形成陜南最大的清潔能源產業集聚區。

漢中開發區(工業園區)
國家級開發區
漢中經濟技術開發區
省級高新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陜西重點建設縣域工業集中區
漢臺區鋪鎮工業園 漢臺區褒河工業園 漢臺區老君食品工業園 南鄭縣梁山工業園
南鄭縣綠色產業園 南鄭縣機電工業集中區 城固五郎工業園 漢中航空產業園 城固縣三合循環產業園
洋縣生態工業集中區 洋縣循環產業園 洋縣有色冶金新材料產業園 西鄉循環經濟產業園
西鄉礦產品加工園 西鄉特色食品加工園 勉縣循環經濟產業園 勉縣有色冶金產業園
勉縣鋼鐵冶金現代材料產業集中區 寧強循環經濟產業園 略陽縣工業園 鎮巴縣綠色工業集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