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承明
科技引領 創新驅動
文/本刊記者 李承明
漢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著力推進協同創新、管理創新,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
一是加強科技創新。統籌科技創新資源,重點建設漢中科技資源統籌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加快專業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優化科技創新產業園區布局,加快建設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推進知識產權創造和應用,積極實施專利戰略,完善創新主體創造、使用、保護自主知識產權的激勵政策,完善知識產權中介服務和保護體系,強化專利資源的開發利用,推動專利技術產業化。二是強化產業創新。推進技術鏈、資金鏈、服務鏈相互融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市、縣(區)聯動互促的創新機制,重點推進創新型縣區建設,全面提升全市整體創新實力。三是培育創新主體、創新企業。鼓勵規模以上企業建立校企聯合的市級重點實驗室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催生一批自主創新技術,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領軍企業,引領產業集群化發展。創新人才。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到2020年,新培養重點產業和科技領軍人才50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100名、技師400人、高級技師100人。四是建設質量強市。樹立大質量觀念,實施質量強市、標準化、品牌商標三大戰略,以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為重點,強化質量考核,全面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到2020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
推薦認定一批省、市級綜合性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建立網絡電商創業園和小微企業孵化園,鼓勵企業和個人入園創業,建立面向大眾的創業服務平臺,打造一批創客空間和創新工場,培育發展“眾創空間”,營造寬松準入、公平競爭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環境。

一是推進智慧社會治理。推動“電子政府”向“智慧政府”轉變,加快建設公民信息大數據庫網,推進電子政務向社區延伸,構建智慧社區網格化管理體系,建立以智慧城管、網上辦案等為主要功能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健全完善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和統一共享平臺,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二是推行智慧公共服務。加快推進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應用,構建廣覆蓋、易使用、惠民生的公共服務體系,大力推廣城市一卡通在社會保障、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三是實施“互聯網+”行動。大力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推動互聯網與優勢產業和資源深度融合。重點做好“互聯網+”制造、“互聯網+”農業、“互聯網+”旅游、“互聯網+”物流、“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