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
名人名家
漢中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從結繩記事、刀耕火種以來,世世代代漢中人民在此生活、勞動、積累、創造,譜寫了漢中的歷史,創造了悠遠的漢中文化,有許多歷史名人出生在這里,或在這里生活過,經歷過,留下的足跡載入了史冊。
褒國第一次出現在歷史典籍之中是在《史記》的《夏本紀》中,相傳這里的第一位國君曾隨大禹治水,其封地就在今天的漢中地區。2700多年前的褒國是一個多民族雜處并融的偏安之所,包容與接納著不同地方的文化。中原王朝與西南部族的交流在這里十分頻繁。褒姒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成人。
公元前779年,周幽王三年,曾被周王室列為盟友的褒國正面臨著周幽王的屠刀。兵荒馬亂之中改變褒姒一家命運的時刻到了。當看著撫養自己長大的父母永遠離自己而去的時候,年輕的褒姒便永遠忘記了那甜美的微笑。她被獻于周王,成為了止息戰爭的貢品,她的家園因此免去了生靈涂炭,但在她的內心深處,家國的安寧也只是這無情歲月中的一點點慰藉。
絕世美女從古至今都是歷史上眾說紛紜的女人。她留下的林林總總至今仍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傾國傾城、千金一笑、烽火戲諸侯等等。這些膾炙人口的詞匯在今天看來只是簡單的成語和唯美的修辭,但在2800年前的周都,它們卻都關乎著國家的存亡。

公元前771年,西周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沒有了中原王朝的庇護,褒國的命運也在20年后走到了歷史的盡頭。這個偏安于秦嶺南麓的諸侯小國經歷了夏、商、周三朝1000多年的歷史,成為了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文化的交融之地,使中原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傳播至了西南地區,成為一個中原文化和古蜀文化的交會處。這應當是褒國在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價值所在。在漢中出土的那一時期的青銅器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當時這里已經具備完整的國家形式,其禮樂祭器已相當完善,造型和紋飾上也與中原周都的代表器物毫無二致,但這些青銅面具和兵器雜件卻反映出濃郁的西南地方特色,與四川出土的古蜀國三星堆遺址的青銅器造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