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宜居 真美漢中
陜西省委、省政府關于漢中“循環發展、生態宜居”的戰略定位,賦予“真美漢中”一個清晰的未來。漢中市委書記魏增軍說,“真美漢中”呼應了“真、善、美”的傳統歷史文化,也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可以從四個層面來理解“真美漢中”的內涵:一是自然生態的真山、真水、真美。二是淳樸百姓的真情、真意,真美。三是干部隊伍的真抓、真干,真美。四是發展環境的真興,真立,真美。堅定實施生態立市、產業興市、文化名市、項目拉動、城鎮帶動、創新驅動“六大戰略”,發展循環經濟新業態,讓漢中“因生態而富、因生態而美”。
作為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漢中,要建成什么樣的宜居城市、怎么建設宜居城市?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漢中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市況,從生態、文化、生活、就業、空間等五個方面展開深入研究,進行綜合分析研判。
獨有地利。漢中北依秦嶺,南屏巴山,得南北之利,兼南北之美的自然生態基礎好;是漢文化的發源地,兩漢三國等人文史跡亮點多;居中國地理版圖幾何中心、陜甘川三省交會處,承東啟西、接南濟北的區位優勢強;“三高兩鐵一場”立體交通網絡初步形成,交通大瓶頸基本打破,兩山夾一盆地城市發展空間足。
提升品質。漢中市委、市政府將創建生態宜居城市確定為建設陜甘川毗鄰地區經濟強市、特色鮮明文化名市、生態宜居富裕城市的“三市”目標之一,并在2012年漢中市四次黨代會上,首次提出了建設宜居城市的具體目標。即把漢中建設成為生態良好的宜居城市,展示山水相依、城林交融的生態風光,營造安居樂業、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彰顯開放包容、誠實守信的人文魅力,使漢中成為人人向往的品質生活之地。

勉縣養家河
規劃先行。對照《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標準》,編制完成了《漢中宜居城市建設規劃》。以建成經濟繁榮充分就業的活力城市、宜居宜游的人文城市、優質生活圈的幸福城市為目標,引導調控城市規模,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市民生活質量;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彰顯城市特色和魅力,建設“宜居、宜業、宜行、宜品、宜老、宜游”的漢中。

漢中充分發揮規劃引領城市建設、指導產業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現實作用。
塑造特色彰顯城市個性。近年來,按照打造全域山水園林城市的目標,漢中市編制的《漢中市城市特色規劃》,提煉出城市“五大特色”,提出了提升名城文化形象、修復山水生態環境、優化城市空間格局、升級公服交通功能、強化特色產業體系等“五大行動”,以及對應的遺址公園與文化綠道建設、古城格局顯化、林帶花海、城市增綠等“二十大工程”,為漢中城市特色的塑造提供了科學的指導。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方面,重點對東關正街、西漢三遺址兩條歷史文化街區和中心城區140余處有保護價值的建筑、構筑物進行保護、測繪和建檔;通過以古漢臺博物館群落、拜將壇文化體驗街區、飲馬池休閑娛樂街區為主的西漢三遺址保護性開發,以及龍崗遺址文化公園、興元新區漢文化項目的建設,著力打造文化體驗,建設現代感與歷史感交相輝映的特色城市。
此外,修訂完善一江兩岸城市空間形態管理、城市住宅建設項目公共服務設施配建標準技術規定、容積率管理等一批配套技術規定,強化規劃綱性約束,依法依規行政,真正做到生態宜居城市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個規劃管長遠。同時,率先建成陜南首座城市規劃展覽館,作為展示城市整體形象和對外交流的重要平臺,有效激發了市民參與規劃、建設家園的情感。

“十二五”期間,漢中市先后實施城建重點建設項目177個,累計完成投資約100億元,是“十一五”期間的2.5倍。天漢大道、漢江橋閘、天漢大橋、龍崗大橋、城市三大出入口和江南等一大批重點工程項目相繼建成投用,漢中城固機場順利通航,十天高速和寶漢高速漢中以南段相繼建成,西成客專漢中段建設進度超過80%,實現了漢中環城高速的歷史性突破,立體交通體系初步形成。統籌推進以濱江新區、興元新區、江南片區、龍崗新區、航空智慧新城為代表的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背街小巷改造、街道亮化綠化、垃圾站點、便民市場等項目建設。2015年末,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78平方公里,人口達到79萬人,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100%;新增公廁220余座,天然氣管網進區入戶,居民用上了清潔能源。特別是今年在中心城區共確定總投資超過746億元的82個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約232億元,占年度計劃的77%,為民生福祉打造硬件支撐。

漢中重點加強文化場館建設,江南、江北體育場和漢中圖書館、陜西理工大學圖書館先后建成,橋南橋北廣場、豐輝廣場、江北市民休閑公園、江南民俗風情園等一批城市公園廣場增加到15個。以一江兩岸為代表的生態文化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建成了25公里沿江景觀大道、大型音樂噴泉和翻板閘,形成了近4平方公里的寬闊水面和近1000畝的漢江濕地,陜南最大的生態文化公園——天漢文化公園E區已對外開放,預計2017年底整體對外開放。屆時一江兩岸將展現出“江若平湖、三橋虹貫、水映城郭、人游畫廊”的美麗畫卷。
強化“海綿城市”理念并不斷推廣應用。漢中先后編制完成城市排水(雨水)防澇規劃、城市綜合管廊規劃,全面啟動了地下綜合管廊、沿江濕地公園等項目建設,并結合濱江文化公園、天漢大道及一江兩岸慢行系統建設,廣泛采用透水鋪裝等工程措施,下凹式綠地、海綿型建筑與小區等新技術已在城市道路、綠地、居住區規劃建設中得到應用,增強了道路綠化帶對雨水的消納功能,開啟了建設海綿城市的新篇章。今年,漢中市在城市建設重點年活動中,確定了中心城區修建7條長約25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及6條長約20公里的隨廊道路建設項目,總投資達到35.63億元。目前,漢寧路道路及地下綜合管廊已開工建設,興元新區、航空智慧新城也已開工建設一批地下綜合管廊。
總體來講,漢中集漢風遺韻與靈山秀水為一體。漢中的山,有著雄奇秦嶺、秀美巴山的堅守;漢中的水,有著供京津、送西安的擔當。漢中的山水之靈,大美而不言。“真美漢中”的“真”妙出如冕,“態”自然而神尤炯,這就是漢中山水的養育,這就是其與其他地方擁有的不可比擬的先天優勢,是一個宜業宜游宜居養生的理想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