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漢中發展的根本
2014年底,漢中市率先在全省出臺《漢中市全面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若干規定》,并跟進出臺教研員聽課評課示范講課、學校發展聯盟、職稱評聘分離、市直學校公開遴選教師等方案,受到省市肯定,并在全省進行推廣學習。

南鄭周家坪城關小學上操的學生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市教育歷經“普六”、“普九”、“兩基”攻堅,小學和初中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分別達100%和99.56%。2008年秋季開學,全市全部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2014年秋季,全面實施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制度,已交流1826名,占比達19.03%,居全省前列。積極推動優質資源擴面增效,全市組建學校聯盟26個。小學實現劃片就近入學,初中基本實現對口招生。全市學校寬帶接入率和教學點數字化資源覆蓋率均達到100%,“班班通”覆蓋率達到86%。全市小學無輟學、初中輟學率控制在2%以下。
1996年前后,全市公辦幼兒園僅20余所,大多是民辦幼兒園。2011-2016年,實施兩期學前教育推進工程,全市公辦園從2010年的87所增加到428所,民辦園從568所減少到381所,公辦園占比從13%提高到52.9%,超出2015年省定38%考核指標14.9個百分點,比“十一五”末提高近40個百分點,增幅全省第一。率先在全省出臺幼兒園17項保教流程、40條規范性要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8.81%,比2010年提高36.61個百分點。


陜西理工大學
從1996年開始,各縣區集中財力建設職教中心,提高了辦學規模和水平。進入21世紀后,職業教育實現了從計劃培養到面向市場的重大轉變。在全省首家開展移民搬遷戶適齡子女免費學歷教育,并將入學對象擴展到城鄉貧困人群,招收學生168名。建成1所國家級示范、3所省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和3所國、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職業教育每年向社會輸出技能人才1萬多名,勞動力轉移培訓11萬余人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5%以上,“漢中技工”、“漢家嫂”等品牌享譽全國。
“十二五”以來,創新實施天漢名師塑造、校長素質提升兩大工程,每年培訓校長、教師1萬多人次,培養漢中名師300多名,建立“市級教學能手-市級學科帶頭人-漢中名師-陜西省特級教師”梯次骨干隊伍2341人。大規模開展賽教,全省賽教獲獎率達到90%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多個百分點,中小學賽教總成績連續五年全省第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省領先,連年參加全國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大賽獲國家優秀獎。到2015年,全市幼兒園、小學、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超過了85.7%、98.9%、95.7%,高中階段教師研究生達到7.53%,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達到38.9%。
1996年,全市高考達到重點線人數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出臺普通高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評估辦法,動態檢測、研判分析、督導激勵,把普通高中學校和教職工的心思精力聚焦到抓教學、提質量上。2012-2015年一本、二本以上上線人數、上線率增幅連年居全省第一或第二。2015年,全市二本以上上線率全省第一,一本上線率全省第二。2016年,全市一本上線率25.3%,高出全省上線率1.1個百分點,比2015年增長0.5個百分點。二本以上上線率45.1%,高出全省上線率2個百分點,比2015年增長3個百分點。
重視教育公平問題,健全完善從幼兒園到大學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每年投入上億元,資助家庭困難學生十多萬人,做到了不讓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大力實施“蛋奶工程”和“營養改善計劃”,目前惠及892所學校、25.48萬學生,覆蓋率達83.6%。2013年4月,出臺《關于優先發展教育加快推進“雙高雙普”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以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雙高雙普”縣創建為抓手,規劃到2018年,全市所有縣區通過省政府“雙高雙普”評估驗收,并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審核認定。目前,全市創建“雙高雙普”縣6個、“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