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巴 民歌之鄉 山水鎮巴
鎮巴是東漢著名軍事家、外交家班超的食邑之地。地處大巴山腹地,位于陜西省南端,漢中市東南隅。縣城距漢中180公里,距西安430公里。總面積3437平方公里,總人口28.9萬,轄19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160個行政村和23個居民委員會。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6.2%年均空氣優良天數超過340天,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陜南唯一的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盛產茶葉、木耳、核桃等農副產品,“鎮巴臘肉”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礦產資源有煤、錳、板石等20余種,中石化鎮巴區塊油氣勘探“春生一井”風險探井正式下鉆,成為陜南首個能源項目列入全省“十三五”規劃;國土資源部實施的“鎮地一井”頁巖氣勘探項目通過驗收,并宣布在鎮巴發現了新的頁巖氣,有望成為全國頁巖氣勘探開采的重要基地。融三秦文化,匯蜀漢遺風,造就了鎮巴獨特鮮明的文化魅力。鎮巴民歌列入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鎮巴縣巴山鎮鹿池村交通網絡
鎮巴縣地處大巴山西部,米倉山東段。巴山主脊東西橫亙,構成南北兩個地理單元,成為嘉陵江、漢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地質構成以褶皺、斷層為主,喀斯特地貌發育,多溶洞、暗河,地表巖石多為沉積巖和變質巖。境內溝谷幽深,山勢陡峭,相對高差大。最高點巴山主峰箭桿山海拔2534米,最低點巴廟鎮爛柴溝溝口海拔416米,垂直高差2118米。地形以中山地貌為主,海拔800米以下低山面積占8.4%,平均高度為1231.4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南坡緩,北坡陡。25度以上坡度面積占84.4%。不同高度、坡度組合,構成境內多樣的地形地貌。橫跨嘉陵江、漢江兩大水系,有較大河流6條。
境內有漢族、苗族、回族、維吾爾族、壯族等民族居民,其中鎮巴縣是西北地區最大的苗民聚居地。縣境有白天河風景旅游區,西北獨有的苗家寨,亞洲最大的巴山木竹林等旅游景點。

夜色中的鎮巴縣
近年來鎮巴縣積極適應新常態,堅持實施“三二二”突破發展戰略和“穩定一產、突破二產、提升三產”產業發展路徑,依托獨特的區位資源優勢,全縣上下用心、用情、用智,苦干、實干、巧干,抓項目強產業、調結構促增收,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五大跨越”。
圍繞富民強縣目標,緊抓西部大開發、秦巴山片區扶貧攻堅兩大機遇,發揮縣域生態、資源、文化三大優勢,實施循環發展、基礎設施、城鎮建設、民生改善、改革創新五大提升工程,綜合實力實現了新跨越。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始終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十二五”規劃的“五個翻番”目標全面實現。2015年生產總值是“十一五”末的2.3倍,人均GDP從2010年的1.03萬元提高到2.36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分別是“十一五”末的4.6倍、2.04倍、2.8倍、2倍和2.1倍。先后榮獲中省市榮譽120余項,3年獲得全市目標責任考核優秀縣。

苗族姑娘采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