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源點城市 全面提升漢中開放開發水平
國家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為漢中這一內陸欠發達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加快追趕超越步伐、如期實現全面小康戰略目標,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經過深入調研論證,認為漢中要以建設“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源點城市為工作定位和抓手,奮力打造“東西南北”全方位對外開放新高地。
漢中歷史文化悠久,生態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越,資源稟賦豐厚,產業基礎較好,具備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重要源點城市的天然淵源、獨特優勢和廣闊前景。
從歷史看,漢中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源點。漢中自古被譽為“秦之咽喉”、“蜀之門戶”,是連通關中與西南的蜀道中樞地帶,古人稱漢中“前控六路之師,后據兩川之粟,左通荊襄之財,右出秦隴之馬”。
從區位看,漢中是中國版圖的中心源點。漢中位于中國版圖的地理中心,北依新歐亞大陸橋和關中—天水經濟區,南接成渝經濟圈,東連江漢經濟圈,緊靠長江經濟帶,也由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地的獨特地位,漢中與京津冀地區聯系緊密。特別是漢中作為國家173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已形成三條高速公路合圍、三條鐵路交匯、一個機場直達京、滬、深三大經濟區的立體交通網絡,使漢中更加凸顯承接東西、貫通南北的樞紐作用。
從產業看,漢中是優質產品的供應源點。站位“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實施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全面審視漢中全方位開放大格局,漢中市的三次產業產品具有很強的比較優勢和后發潛能。

近年來,漢中突出招大引強,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全市經濟發展已站在新的起點上。深入分析漢中開放開發現狀,建設“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源點城市,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開放開發機遇千載難逢,必須奮發有為。一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大格局為漢中開放開發打開了廣闊空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這一經略周邊、聯通世界的戰略構想,為進一步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提供了寬廣的戰略平臺,為促進區域合作發展指明了方向。長江經濟帶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補充。漢中具備同時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打造源點城市的優勢條件,必將會實現由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發展優勢、由對外開放的邊緣城市邁向前沿城市的華麗轉身。
二是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為漢中開放開發提供了發展空間。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對漢中發展提供了機遇;漢中作為國家秦巴山片區扶貧開發、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所確定的區域中心城市,來自國家層面的各種支持,為加快開放開發注入了強勁動力;漢中南依長江經濟帶,與華中、西南地區聯系緊密,漢巴渝快速鐵路已被列入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長江經濟帶的加速騰飛將為漢中融入陸海雙向對外開放新走廊創造新的發展空間。
三是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的加快實施為漢中開放開發提供了有力支撐。省政府與中航集團聯手打造漢中航空智慧新城,金漢汽車制造總裝生產線加快建設,鎮巴區塊油氣資源下鉆勘探,桑溪工業園的全面建設,將在漢中帶動形成前景廣闊的新的產業集群,為擴大招商引資、對外開放蓄積新的潛力。
四是立體交通網絡的不斷優化為漢中開放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三五”期間,隨著西成客專、寶漢高速、十天高速的全線貫通,陽安鐵路擴能改造、漢巴渝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的實施,漢中立體交通網絡將持續優化,這為漢中的資源優勢和發展潛能的加速釋放、加快建設“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源點城市提供了有利機遇。
“十三五”期間,漢中最鮮明的時代特征仍是追趕超越、轉型升級、潛能釋放、民生普惠,最主要的任務是全面夠格實現小康、建設“三市”即經濟強市、文化名市、宜居富裕城市。圍繞這一階段戰略目標,建設“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源點城市的總體思路應該是: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以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建設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為契機,著力構建開放型現代產業體系,健全完善適應開放型經濟的體制機制,全力建設“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源點城市,努力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高水平的全面擴大開放新局面,為實現“三市”目標建設提供強大支撐。具體工作中應堅持高點定位、科學謀劃,大力實施“135”戰略。即構建“一個戰略格局”,實施“三個戰略工程”,推進“五個戰略重點”。
實現既定對外開放目標,要求我們立足市情實際,采取超常規舉措,全力推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源點城市建設,再創開放開發新優勢。

漢中航空智慧新城-效果圖
擴大對外貿易,提升開放成效。一要加快培育外貿主體。在醫藥化工、裝備制造、有色冶金、綠色農產品等傳統優勢產業領域扶持一批龍頭出口企業率先發展,在新能源、新材料、光伏等新興產業領域引進一批外向型企業加快發展。到“十三五”末,全市外貿企業達到300戶,力爭培育外貿龍頭企業20家,外貿骨干企業40家,外貿新興企業60家。加快建立出口產品基地,以飛機及其零部件、數控鏜銑磨床及復雜刀具、輸變電設備等產業為重點,建設3個裝備制造業出口基地;以特色農產品和醫藥產品等優勢出口產品為基礎,建設2個農產品和醫藥產品出口基地。到“十三五”末,力爭省級出口示范基地達到3個,各類出口基地年出口額占全市出口總值的60%以上。
二要大力開拓海外市場。在鞏固歐美、日韓和港澳臺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中亞、東南亞、中東歐的新興市場;支持生物科技、電子元器件等優勢企業建立海外營銷網絡,擴大國際市場份額。
三要完善外貿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漢中口岸、漢中海關和漢中口岸物流園區項目建設。探索構建口岸大通關協作新機制,實現與發達地區口岸信息共享、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全面推行直通放行、綠色通道等通關便利化措施,切實提高口岸通行效率,降低通關成本。加快建設漢中電子口岸平臺,探索建立涵蓋海關、檢驗檢疫、稅務、外匯等部門的電子口岸,實現口岸電子政務“一站式”服務,為做大做強外向型經濟創造有利條件。
完善推進機制,凝聚開放合力。一是領導責任要夯實。擴大對外開放是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的迫切要求,是確保漢中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各級各部門要切實落實招商引資“一把手”負責制,主要領導要對招商引資重大項目信息親自掌握、親自分析,重大招商活動親自策劃、親自組織,重大項目洽談親自參加、親自談判,重大問題親自過問、親自解決。對各年度的招商引資參考指標,要層層抓好分解落實,責任到崗位,任務到人頭,努力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局面。
二是政策引導要有力。要按照中、省關于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決策部署,緊密結合漢中實際,加快制定漢中建設“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源點城市的實施意見。要用好用足用活中、省在產業、稅收、土地等各方面的投資優惠政策,完善具體措施,創造性地推進工作。要設立開放型經濟發展專項經費,用于招商推介、引進重點項目,培育出口企業、支持支柱產業和品牌產品出口等,為做大做強開放型經濟提供財力保障。
三是考核機制要嚴明。要加大督查力度,隨時掌握招商引資、開放型經濟發展動態,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跟蹤、及時整改;要科學制定招商引資、開放型經濟考核評價體系,堅決兌現獎懲,推動漢中建設“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源點城市取得實效。
(本文由漢中市“一帶一路”課題調研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