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讀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共享發展的理念,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揭示了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必然選擇。五中全會作出8個方面的具體部署,既是關于共享發展的有效制度安排,也是我們推動共享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關系13億多人福祉的科學發展理念
能否實現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關系執政黨性質和命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共享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于解決我國發展中共享性不夠、受益不平衡問題,彰顯了中國化當代化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放眼奮斗目標,只有堅持共享發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第一個百年目標來看,僅有“總值”和“人均”的小康并不是全面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人人共享、不讓一個人掉隊的小康,這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所在、攻堅所指。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按照共享發展理念謀篇布局,實現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尤其要讓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甩掉貧困帽子。再展望第二個百年目標、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堅持共享發展,讓人人都有獲得感、人人增強幸福感依然是基本要求。讓13億多中國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我們黨努力奮斗的核心要義、立場情懷,是評判奮斗目標實現與否的第一標尺。
聚焦理論創新,只有實行共享發展,才能更好地推進馬克思主義發展觀中國化當代化大眾化。發展成果由誰享有,體現發展價值取向,是發展觀中最具根本意義的問題?!拔宕蟀l展理念”主題主旨相通、目標指向一致,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在這一理念集合體中,共享發展理念旗幟鮮明地回答了發展成果由誰享有的問題,那就是由全體人民共享、由13億多中國人共享。共享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把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的合規律性與共享發展的合目的性有機統一起來,揭示不同發展理念之間內在的必然的聯系,構成一個系統化的邏輯體系,使“五大發展理念”成為引領發展實踐、開創美好未來的一面旗幟。共享發展理念是把馬克思主義發展觀與當今中國實際、時代潮流、群眾期盼緊密結合起來的理論創新成果,是關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論創新成果,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堅持和發展,進一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中國化當代化大眾化,使我們對發展規律的認識躍升到新境界。
建設公正社會,促進共享發展
共享不只是理想,而有實實在在的內容。這就是以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為前提,以推進扶貧脫貧、縮小收入差距為抓手,以推進區域、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保障,以推進共同富裕為目標。
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共享要求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體現統籌兼顧、追求普遍受益,這樣的發展狀態是以社會公平正義為前提的。抓住公平正義,就抓住了影響共享發展的癥結,找到了促進共享發展的良方,牽住了走向共享發展的“牛鼻子”。新形勢下,只有著眼于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破除重效率輕公平、重城市輕農村、重GDP輕民生、重“做大蛋糕”輕“分好蛋糕”等觀念,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才能有效促進共享發展。
推進扶貧脫貧,縮小收入差距。共享不是搞平均主義,共享承認差距,但要求把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防止貧富懸殊,尤其要努力消除貧困。目前,我國消除貧困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貧困人口脫貧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促進共享發展最基本的要求。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在推進扶貧脫貧的基礎上,還要乘勢而上,不斷縮小收入差距。當前,我國居民收入差距還比較大。收入差距不縮小,共享發展就缺乏穩固的根基。我們必須在不斷做大“蛋糕”的同時把“蛋糕”分好,形成體現公平正義要求、符合共享發展方向的收入分配格局。
推進區域、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共享享有什么,一項重要內容是公共服務?;竟卜兆鳛辄h和政府為滿足人民群眾共同需求而提供的、使社會成員共同受益的各種服務,必須堅持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續的發展方向。當前,受發展水平制約,我國東中西部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尤其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財力相對有限,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較低,影響了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共享發展,就要著眼全體人民,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增加財政轉移支付,緊盯薄弱地區和困難群體補短板,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讓全國各地基本均等、全體人民普遍受惠。
推進共同富裕目標逐步實現。共享是廣大人民群眾共同享有,是要消除貧富懸殊、避免兩極分化,其方向和目標是共同富裕。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是要在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使全體人民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進而實現共同富裕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享發展的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但也應認識到,從共享走向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過程,任重而道遠,不可能一蹴而就。今天,我們促進共享發展,既要明確方向和目標,也要把握好階段性特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共同富裕。
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
在創新制度、引導輿論中營造共建共享良好環境。共建的動力能不能增強,共享的水平能不能提高,有賴于良好的社會環境。抓社會環境,關鍵是抓制度環境和思想輿論環境。抓制度環境,就要認真審視我們各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抓思想輿論環境,就要通過理論武裝讓領導干部認識到,共享發展關乎發展成敗、關乎人民福祉、關乎黨的執政地位、關乎國家長治久安,使領導干部真正把思想認識擺端正、搞對頭;通過廣泛宣傳引導讓廣大群眾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億萬人民理所當然是享有者,也理所當然是建設者,只有眾人拾柴才能火焰高,只有眾人劃槳才能開大船。輿論引導和制度創新這一柔一剛同向同時發力,就能營造共建共享的良好環境,不斷提升共建共享水平。
在增強素質、提升能力中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共享發展能不能為發展聚力、讓人民滿意,考驗黨的執政水平,考驗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的素質和能力。領導干部推動發展,頭腦里要始終有共享這個理念,心里要始終有人民這個概念,以人民為中心、以百姓心為心,有利于共享發展的堅決去做,不利于共享發展的堅決不做;加強學習調研認清“時”、把握“勢”,加強實踐歷練掌握“幾把刷子”,在推動共享發展上有新思路、新舉措,以共享為標桿來衡量與檢驗實際工作,瞄準影響共享發展的障礙與問題發力,使發展更具有公平性、普惠性,使全體人民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更強幸福感。
在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中共同推進國家建設。堅持共享發展,既追求人人享有,也要求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都為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和個人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共享不是不勞而獲,要共享首先要共建、要共同奮斗。每個人都應秉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義,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有夢想、講擔當、重奮斗,為國家為民族也為自己釋放生命的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