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石堅
海軍工程大學科研部,湖北武漢430033
?
艦船裝備保障流程管理
朱石堅
海軍工程大學科研部,湖北武漢430033
摘要:艦船裝備保障仍處于職能管理階段,難以滿足新形勢下快速、全面、持續、精確保障等要求,實施高效合理的艦船裝備保障流程管理,對減少保障資源需求、提高保障效率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在全面分析艦船裝備保障流程管理的內涵、特點與意義的基礎上,將艦船裝備保障流程劃分為業務流程、管理流程、輔助流程3個類別和海軍級、部門級、崗位級3個層次,對艦船裝備保障流程建設與實施的原則和方法進行研究,提出了艦船裝備保障流程再造的時機、目標和方法等,并以艦船裝備保障模式由技術支援型向總體技術責任型轉變為例,說明了裝備保障流程再造的過程。
關鍵詞:裝備保障;流程管理;艦船裝備;流程再造
艦船裝備是體系龐大、結構復雜的巨系統,是國家工業基礎和技術水平的集中反映,其作戰效能的發揮有賴于可靠的保障,保障系統的建設與運行與主裝備研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艦船裝備保障體系涉及部門多、保障鏈條長、協作要求高、環節連接緊,保障的崗位設置、界面劃分、時序銜接的優化程度對艦船裝備保障能力、效益具有較大影響[2]。
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流程管理理論,研究如何通過優化組織結構、明確工作界面、規范操作工序、調整時序銜接、減少中間環節來實現效益最大化[3-4]。在艦船裝備保障工程中,引入流程管理理念,加強保障體系和保障工作安排的全面統籌和優化,保證保障資源和信息的充分利用,對于艦船裝備保障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將從艦船裝備保障流程管理的內涵、特點、意義出發,分析流程的類別和層次,從流程識別、建立、運行及優化等環節對艦船裝備流程管理進行研究,分析在新的形勢下,實施艦船裝備流程再造的時機、目標和方法等。
流程是指為實現特定目標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規律的活動和方法[5]。艦船裝備保障流程則是指以實現艦船裝備保障快速、全面、持續、精確等能力為目標,以條令條例、組織體系、崗位職責、標準規范等為基礎,為保證艦船裝備保障體系內部各單位、各要素能順利、高效地開展保障工作而采取的一系列有規律的活動和方法。流程對艦船裝備保障體系內的部門、人員、工序之間的配合、銜接、協調和工作界面劃分進行了明確的規定,是開展艦船裝備保障工作的依據,對體系內各單位、各要素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流程管理是一種以規范化地構造端到端的卓越業務流程為中心,以持續提高組織業務績效為目的的系統化方法[6]。流程管理的核心目的是增值[7],對于艦船裝備保障而言,其增值體現在,通過流程的一系列活動實現艦船裝備功能和性能的恢復和提高、確保艦船裝備器材及時高質供應,并最終滿足艦船平時戰備和戰時使用的要求。結合艦船裝備保障的實際,其保障流程管理包括2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建立并實施流程,并在艦船裝備保障過程中不斷優化流程;二是在總體戰略、目標要求、體制編制等發生重大變化時,適時對流程實施再造。
艦船裝備保障流程管理與一般企業的流程管理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其自身的特點:
1)權威性。艦船裝備保障流程由具有相應指揮管理權限的單位,根據軍隊的條令條例和艦船裝備保障工作的實際來制定,并通常以裝備保障法規的形式予以頒布和明確,是保障體系內各單位、各要素協同配合的依據和保證,必須嚴格遵守和執行,嚴禁隨意裁剪和更改,如確因環境或技術條件改變而需要更改流程的,應嚴格按照管理權限進行報批和審核。
2)全面性。艦船裝備保障流程是開展艦船裝備保障工作的重要依據和指導文件,必須全面明確與艦船裝備保障相關的各個方面和各項工作,并對每個環節的具體實施過程、要點和目標進行規范,確保所有的保障工作都能夠有章可循。
3)復雜性。艦船裝備保障流程要對整個艦船裝備保障工作進行全面細致的梳理、規范和約束,一方面要涉及到所有的艦船裝備系統和保障體系的各個單位、部門和專業,另一方面要對各個環節的所有工作、程序和要點進行全面的規定和明確,其體系結構因而呈現出高度復雜性。
4)客觀性。艦船裝備保障流程用于規范和指導具體的裝備保障工作,因而要求其內容客觀、描述具體、可操作性強,能準確反映保障工作的實際情況和客觀需求,具有技術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能為高效、高質完成艦船裝備保障提供指導和幫助。
艦船裝備保障工程系統眾多、技術密集、投資巨大、影響深遠,需要規范的流程作為保證,合理高效的流程管理對艦船裝備保障工程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1)流程管理是精確化保障的有效手段。保障精確化的目的是以最小的保障資源實現保障效益的最大化[8],流程管理因其優化組織結構、明確工作界面、規范操作工序、調整時序銜接、減少中間環節,而使得保障鏈條最短、信息損失最小、保障花費最少,確保了保障信息的精確掌控、保障資源的精確投放、保障力量的精確使用、故障裝備的精確修理,是精確化保障的有效手段。
2)流程管理是規范化保障的直接體現。流程管理是更高層次的規范化管理。艦船裝備保障流程管理除通過文件、標準來構建規范的保障流程外,還需建設規范的配套體系,包括組織體系、崗位職責、文檔表單、績效指標、流程規范等,標準規范是開展流程管理的基礎,而流程管理則是標準規范的有效載體,也是艦船裝備保障規范化的直接體現。
3)流程管理是高效化保障的持續動力。提高保障效益是艦船裝備保障流程管理的核心目的,保障流程的識別、建立、運行和優化是一個迭代的、螺旋上升的過程。流程管理通過實踐、診斷和改進,不斷提高流程的適用性和有效性,為實現艦船裝備的高效化保障提供不竭的動力。
4)流程管理是信息化保障的內在要求。流程管理提出之初,就與企業資源計劃(ERP)、供應鏈管理(SCM)等信息技術緊密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流程的高效運行與優化[6]。海上信息化局部戰爭的戰爭形態牽引著海軍裝備及保障向信息化轉型,各類信息管理系統廣泛應用于艦船裝備的保障之中[9],將流程管理與裝備保障的信息管理系統相結合,實現信息的高效流轉和有效利用,是信息化保障的內在要求。
5)流程管理是快速化保障的有力保證。流程管理建立的各個平時、戰時保障流程,實際上相當于針對各種保障形勢形成的保障預案,一旦條件具備,流程便啟動和運行,各個流程環節按照規范的職責要求和標準的操作工序,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即便是對于突發情況,也因流程予以了規范,可快速展開保障。由此可見,流程管理是快速化保障的有力保證。
3.1流程分類
由艦船裝備保障的價值鏈分析(圖1),艦船裝備保障活動可以分為2大類:核心活動與支持活動。與核心活動相關的流程稱為業務流程(核心流程),與支持活動相關的流程,根據其性質又可以分為管理流程和輔助流程。

圖1艦船裝備保障價值鏈模型Fig.1 Value chain model of warship equipment support
1)業務流程。業務流程是艦船裝備保障的核心流程,直接參與艦船裝備器材保障、使用保障、維修保障、遠程技術支援保障等過程,能實現艦船裝備功能和性能的恢復和提高,確保艦船裝備器材及時高質供應的流程。主要包括:艦船裝備器材保障流程、艦船裝備使用保障、艦船裝備臨搶修流程、艦船裝備計劃修理流程、艦船裝備結合計劃修理改換裝流程以及艦船裝備遠程技術支援保障流程等。
2)管理流程。管理流程是指艦船裝備保障行政指揮或技術指揮部門實施開展的各種管理活動的相關流程,它并不直接作用于艦船裝備和器材,而是通過管理活動對艦船裝備保障工程進行規劃、監督、控制和協調。管理流程主要有:規劃計劃管理流程、人才隊伍管理流程、裝備技術狀態管理流程、技術文檔管理流程、維修改革科研管理流程、財務核算流程、財務預算編制及調整流程、合格供應商管理流程等。
3)輔助流程。輔助流程主要是為艦船裝備保障的管理活動和業務活動提供各種服務的流程。這些流程和管理流程一樣,并不直接參與艦船裝備保障,而是通過為艦船裝備保障創造良好的服務平臺,間接地實現價值增值。輔助流程主要有:車輛服務流程、基礎設施建設流程、辦公設備管理流程以及后勤服務流程等。
業務流程確保及時對艦船裝備保障需求做出反應,高質高效地完成艦船裝備維修保障和器材保障任務,實現艦船裝備系統的戰備完好性、任務成功性和持續作戰能力;管理流程通過建立一系列關于維修質量、進度、經費和安全等的控制點,減少風險,提高效率;輔助流程則為快速、全面、持續、精確實現艦船裝備保障提供必要的服務。
3.2流程的層級
目前,海軍艦船裝備保障基本按照“海軍—艦隊—部隊”三級保障體制運行,保障作業體系則由艦員級、中繼級、基地級三級構成,由此決定了艦船裝備保障流程具有明顯的層次性,可以分為海軍級流程、部門級流程和崗位級流程。
1)海軍級流程。海軍級流程是對艦船裝備保障整體運行實施具有重要影響、相對比較宏觀的重要流程,這些流程需要進行跨部門的協調運作才能最終完成流程的相關輸出。
2)部門級流程。部門級流程主要是指各部門不同崗位之間的配合,通過相關崗位的協調完成部門的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這里所指的部門包括了海軍裝備部各二級部、各艦隊裝備部、各海軍直屬單位裝備部以及參與艦船裝備保障的其他單位。
3)崗位級流程。崗位級流程即崗位操作規范,指本崗位的具體作業程序和作業規范。
對于簡化了的艦船裝備器材保障流程,海軍級、部門級、崗位級流程如圖2所示。

圖2艦船裝備器材保障簡化流程Fig.2 Simplified process of warship equipment material support
流程的建設和實施是艦船裝備保障流程管理的首要內容,包括流程識別、建立、運行、優化4個環節,首尾相連、循環迭代,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4.1識別流程
識別流程就是把隱性流程顯性化的過程,一般來說,流程并不存在有無之說,只有顯性與隱性的區別。任何目標的實現,都必須通過各部門、各崗位一系列順序的活動配合完成,無論是否實施過流程管理,其流程都是客觀存在的,只是沒有可供管理的顯性流程而已。海軍艦船裝備保障經過50多年的發展,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工作體系,大部分工作過程用的文件、規范的形式已經予以確認,某些工作過程雖無明文規定,但早已是約定俗成,成為了慣例。不過目前,用流程的形式規范描述出來的工作過程不多,也不完整、系統,沒有建立配套的體系,因此,要建立艦船裝備保障流程,首先就是要將這些隱性的流程識別出來,使之顯性化,梳理流程運行的線路,明確人員崗位職責,理清部門與部門、活動與活動之間的接口。只有識別了流程,才能繼續下一個環節。
識別流程常采用美國陸軍提出的“5W2H”法,分別從Why(流程的必要性)、What(流程的內容)、Where(流程執行地點)、When(流程的時間)、Who(誰來負責)以及How(怎樣進行流程)、How much(流程執行的標準、成本)等角度,對工作進行深入地思考,識別各流程環節及其因果關系鏈,為流程建立奠定基礎。
4.2建立流程
包括流程描述、流程分析和流程設計。
1)流程描述。準確、客觀地對梳理識別出來的流程現狀進行描述是流程建立和優化的基礎,采用較多的流程描述形式分別為框圖、工作流圖和泳道圖[5]。
2)流程分析。是針對以圖表形式描述出來的現有流程,全面分析、診斷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方向,為流程設計打下基礎。流程分析的方法很多,如現場調查、問卷調查、研討會、績效分析、現場模擬和測試等。
3)流程設計。是在流程描述、問題分析的基礎上,對各個層級的流程進行優化或重新設計,其目的是對艦船裝備保障的成本、進度和質量進行優化和控制。流程設計過程中,需要明確以下幾個內容:流程的輸入和輸出是什么?流程中涉及到的部門和崗位有哪些?在流程中需要做什么事情?流程中的審批、會議、任務是可選的還是必須的?流程需要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完成,需要產生什么文檔?解決上述問題后,重新制作優化后的流程圖,對流程進行文字說明,設計制作需要使用到的文檔模板,并將各個流程按照業務邏輯進行分類、整理,就構建起了完整的艦船裝備保障流程。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流程建立的過程中引入信息技術的支持,可使流程設計更專業、更簡明,信息化技術已成為了流程建立和固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目前,在艦船裝備保障的實踐中,保障流程的建立已融入到了艦船裝備保障協同管理平臺的建設中,初步建立起了基于信息系統的裝備保障流程體系(圖3)。

圖3艦船裝備保障協同管理平臺總體框架Fig.3 Framework of the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platform of warship equipment support
4.3運行流程
艦船裝備保障體制遵循著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由海軍裝備部實施統一規劃和協調,各艦隊或海軍直屬單位裝備部按各自職能抓好工作的落實,由此決定著艦船裝備保障流程管理的推行必須是自上而下、統一部署、分級落實、檢查監督的模式,在流程實施的過程中要注重以下幾點:
1)做真正的“一把手”工程。艦船裝備保障已經構建起來了完整的行政指揮線和技術指揮線。實施流程管理后,必然使得某些做法被新的流程所取代,某些部門掌握的資源被重新分配,原本隱藏的問題,會在流程執行的過程中一覽無余。這些習慣與利益的觸動可能導致各種干擾和阻力,如果沒有高層領導的支持,流程的實施與應用就會無法推行。
2)確保流程相關人員全員參與。流程的實施離不開艦船裝備保障全體人員的參與,每個崗位、人員都是流程的承接人,也都是流程的監督者,流程的良好運行需要每個環節都按章操作、熟練實施。因此要樹立艦船裝備保障人員的流程意識,營造流程文化,確保相關責任人充分知曉、全員參與。
3)建立流程責任制。對流程實施的效果和流程績效進行定期評價是保證流程順利實施的重要舉措,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其評價結果要作為衡量工作業績的重要參考。
4.4優化流程
流程優化是以現實為基礎,對現有流程體系進行逐步改良和調整,通過一段時間的運行,達到提升流程績效的目的。流程的持續改進優化是流程管理不斷發展、螺旋上升的基礎。由于新的保障理念和技術不斷被引入到艦船裝備保障中來,先前建立并運行的保障流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不再適應新的形勢,因此,需要適時對保障流程進行優化,使其始終緊密貼合部隊建設和裝備保障的需要,為提高裝備保障的質量和水平提供有力的保證。
流程優化一般采用系統優化法,即以現有流程為基礎,通過對現有流程的簡化、整合、壓縮無效消耗、縮短流程周期以及自動化、標準化、模板化等活動來完成優化流程的工作;同時,針對流程、組織體系的各種調整,將流程的管理邏輯與業務邏輯進行耦合。例如,射頻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艦船裝備器材倉庫入庫點驗、入庫登記、出庫點驗、出庫登記、庫存管理、清單填制等工序合而為一,此時就可以將入庫、出庫流程簡化為射頻信息接收、確認、生成電子表單等流程,壓縮了環節、縮短了周期、提高了效率。
流程優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抓住重點,先對關鍵流程、再對一般流程進行優化。流程優化的時機和頻次也需綜合考慮,若流程優化過于頻繁,則不但不能提升保障效率,相反會帶來更多的問題,造成成本的增加和程序的混亂。
常用流程優化的具體方法包括標桿瞄準法、DMAIC模型、ESIA分析法、SDCA循環、TOC管理及Petri網法等。其中,Petri網具有豐富的系統描述手段和系統行為分析技術,可對并行、異步、分布式和隨機性的復雜系統進行建模分析,被廣泛應用于業務流程優化中[10-12]。
流程優化與流程再造是2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溫和漸進地對現有流程進行局部改進,呈現出螺旋上升的趨勢;而后者則是徹底顛覆原有的流程體系,對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徹底的再設計,目標是使流程體系滿足戰略目標快速變化的需求[13]。
5.1再造時機的確定
艦船裝備綜合保障是一個發展著的動態過程,與海軍戰略和科技發展緊密相關。隨著海軍裝備跨越式發展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裝備保障的傳統工作方式和業務流程必然受到巨大沖擊。當艦船裝備保障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現有流程不符合保障需求、無法滿足保障目標時,就需要考慮艦船裝備保障流程的再造問題。
艦船裝備保障的重大變化主要有:
1)保障戰略轉型,使得艦船裝備保障的目標、任務發生重大變化,如艦船裝備保障向遠海保障拓展。
2)保障體制調整。如戰役級裝備指揮機關成立和“三項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
3)保障理念轉變。如由傳統的“定期修理”向“定期修理和視情修理相結合”轉變。
4)保障模式變革。如由分散的技術支援型向總體技術責任型轉變。
5)保障技術進步。如信息技術、管理技術的廣泛深入應用,裝備修理技術的突破性進展等。
當這些重大變化發生時,艦船裝備保障流程管理責任單位就需集思廣益、審慎決策,確定是否實施保障流程再造。
5.2流程再造實例
艦船裝備保障流程再造的程序為建立領導機構、梳理現有流程、分析存在問題、建立新的流程、對再造后的流程進行評估和組織實施。其基本過程與流程建立、優化類似,但其核心在于滿足戰略轉型、價值鏈重組、組織結構再造的需要,下面采用艦船裝備保障的實例予以闡述。
長期以來,艦船裝備保障一直采用分散的技術支援型的保障模式,即軍內修船廠負責修理,遇到不能解決的重大疑難問題由主修廠通過艦隊裝備部、海軍裝備部向相關單位(各工業部門的研究院所、設備制造廠、造船廠、相關大學和科研院所等)提出支援請求。這種模式的缺陷是沒有把整個保障工作看作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很難有效形成國家隊的合力。特別是國內相關單位對裝備本身不甚熟悉,并不能及時對所有疑難問題形成技術支援能力。在這種保障模式下的修理重、難點技術問題的保障流程如圖4所示。

圖4技術支援型保障流程Fig.4 The process of the technical assistance type support
隨著形勢的發展,分散的技術支援型的保障模式越來越不適應艦船裝備保障的目標需求,必須創新保障模式,將分散的技術支援型轉變為總體技術責任型,即以總技術責任單位為核心開展保障的頂層設計規劃,組織編制保障方案、組織各分技術責任單位和技術支撐單位開展技術消化、技術攻關、備品備件研制等具體技術工作,從而形成以總體技術責任單位為核心,各分技術責任單位、技術支撐單位為主體的技術保障國家隊,由國家隊全面指導軍隊承修工廠進行修理工裝設施、修理線等保障資源的建設工作、艦船等級修理工作及裝備臨搶修的技術支援工作。總體技術責任型保障體系的拓撲結構如圖5所示。
伴隨著保障模式的轉變,艦船裝備保障流程也需進行再造。圖6所示為流程再造后,總體技術責任型保障模式下,對修理重、難點技術問題的保障流程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相對于技術支援型保障,有效整合了多方力量,顯著減少了保障環節,強化了解決問題的針對性并提高了時效性。

圖5總體技術責任型保障模式Fig.5 The overall technical responsibility type support mode

圖6總體技術責任型保障流程Fig.6 The process of the overall technical responsibility type support
目前,海軍艦船裝備保障整體上仍處于職能管理階段,系統的運行體現為命令的傳遞和執行,海軍和部門層面的各種管理文件、規章制度是其運行的基礎。職能管理在明確責任、統一指揮、集中力量、重點攻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組織結構層次多、決策權限級別高、部門協調成本大、中間環節設置密,難以滿足新形式下艦船裝備保障快速、全面、持續、精確等要求。
流程管理在艦船裝備保障的局部得以實施,以流程為驅動,優化組織結構、適當分權放權,調整職責體系、實現無縫連接,減少中間環節、縮短流程周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距離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還有較大的差距。還需進一步緊貼艦船裝備保障實際,從減少保障資源需求、提高保障效率效益出發,在艦船裝備保障價值鏈全范圍識別、建立、運行、優化保障流程,實施全面的流程管理。
參考文獻:
[1]朱石堅.艦船裝備綜合保障工程[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0.
[2]朱石堅.艦船裝備技術保障管理與實踐[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4.
[3]HAMMER M. Reengineering work:don't automate,obliterat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4):104-112.
[4]HAMMER M,CHAMPY J.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M]. Lon?don: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1993.
[5]水藏璽,吳平新,劉志堅.流程優化與再造[M]. 3 版.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
[6]黃艾舟,梅紹祖.超越BPR——流程管理的管理思想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12):105-107.
[7]王玉榮.流程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8]于春風,張煒,趙乾.聯合作戰裝備精確保障問題研究[J].裝備學院學報,2013,24(2):27-30. YU Chunfeng,ZHANG Wei,ZHAO Qian. Research on precise equipment support in joint operations[J]. Journal of Academy of Equipment,2013,24(2):27-30.
[9]王永德.裝備保障信息化建設淺析[J].艦船電子工程,2010,30(8):148-151. WANG Yongde.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quip?ment support informationization[J].Ship 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0,30(8):148-151.
[10]陳春良,王巖磊,孫盛坤. HTCPN在裝備保障業務流程建模與優化中的應用[J].系統仿真學報,2008,20(10):2746-2749. CHEN Chunliang,WANG Yanlei,SUN Shengkun. Application of HTCPN in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equipment support work process[J].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2008,20(10):2746-2749.
[11]劉建英,李小龍,高波.基于CPN戰時裝備保障業務流程建模[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1,32(1):170-173. LIU Jianying,LI Xiaolong,GAO Bo. Modeling of equipment support work process in wartime using Col?ored Petri Nets[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2011,32(1):170-173.
[12]單繼城,黃光奇,王德鑫,等.基于著色Petri網的混合工作流建模及合理性分析[J].信息工程大學學報,2015,16(2):218-224. SHAN Jicheng,HUANG Guangqi,WANG Dexin,et al. Hybrid workflow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based on Coloured Petri-Nets[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2015,16(2):218-224.
[13]鄭顯柱,王樹禮,羅建華,等.數字化部隊裝備維修保障業務流程再造研究[J].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2011,25(2):17-23. ZHENG Xianzhu,WANG Shuli,LUO Jianhua,et al. Research on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of equipment support in digital army[J]. Journal of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2011,25 (2):17-23.
Process management of warship equipment support
ZHU Shijian
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Wuhan 430033,China
Abstract:Present warship equipment support is still at the stage of functional management, which hardly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being fast, comprehensive, sustainable, and accurate. In light of this, a proper and efficient process management for warship equipment suppor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in reducing the required support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Therefore, wit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ocess management of warship equipment support, 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warship equipment support process into three types: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process, and auxiliary process, as well as three levels: navy level, department level, and posi?tion level.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warship equipment support process are also presented, and the timing, target, and methods for process reengineering of warship equip?ment support are studied. Particularly, the reengineering process of equipment support isillustrate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arship equipment support mode from the technical assistance mode to the overall technical responsibility mode.
Key words:equipment support;process management;warship equipment;process reengineering
作者簡介:朱石堅(通信作者),男,1955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艦船裝備保障工程管理。E-mail:zhushj1955@hotmail.com
基金項目:國家部委基金資助項目
收稿日期:2015 - 06 - 29網絡出版時間:2016-1-19 14:55
中圖分類號:U662.1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673-3185.2016.01.004
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755.TJ.20160119.1455.014.html期刊網址:www.ship-research.com
引用格式:朱石堅.艦船裝備保障流程管理[J].中國艦船研究,2016,11(1):19-26. ZHU Shijian. Process management of warship equipment suppor[tJ]. 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2016,11(1):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