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衛(重慶市江北中學校)
?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教學設計
周祖衛
(重慶市江北中學校)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第一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第一課時。(16~19頁)
具體闡述本次研究區域當中環境問題成因;對該區域當中存在問題與危害種類進行闡述;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區域環境問題主要解決對策;區域經濟發展應當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
人教版新課程教材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通過荒漠化含義、危害以及具體防制措施重點闡述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因素,并對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等進行綜合分析。荒漠化對人類現實生活產生的影響十分巨大,為此,應當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正確解決人與自然之間關系。教材當中包含了十分豐富的閱讀材料以及實踐活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
高二年級學生基本掌握了區域環境與區域發展的學習方法。
1.知識與技能
具體掌握現階段我國荒漠化出現的主要區域,并對荒漠化發展的形成原因以及環境與人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了解荒漠化發生的危害,并懂得具體的應對措施。引導學生形成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并幫助學生進行理論與實踐訓練。
2.過程與方法
采用討論的方式使學生能夠詳細了解教材當中圖片以及其他類型的信息,深層次分析造成西北地區出現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基于對荒漠化的綜合分析,讓學生能夠了解人類行為對荒漠化產生的危害。提升學生對荒漠化發展與治理方面的理性認知,增強學生的學習責任感與使命感。
1.教學重點
我國西北荒漠化具體原因以及主要應對措施。
2.教學難點
就荒漠化發展情況分析,促使學生可以了解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的重要性意義。
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當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設計問題并分析問題。問題設計需要具有實用性以及探討性,設計簡單不能夠引發學生的興趣,太難則會讓學生摸不著頭腦,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口味進行設計。在課節當中也需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能力問題,教學中需要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
環節一:問題導入,激發思考
教師:引用《蒼天般的阿拉善》中歌詞,在課堂當中使學生產生興趣。并提出問題,古代西北地區經濟發展與交通運輸發達,為什么現在的那里卻變成了廢墟。
學生討論:戰爭、生態環境脆弱以及人類活動讓那里成為了廢墟。
教師:人類活動是如何讓一個文明發達的城市變成廢墟的呢,為什么水草茂盛的地方成了荒漠,成為了一片不毛之地?
環節二:出示任務,小組自主學習探究
教師:(提出任務,讓學生根據教材,填寫表格)
項目 自然地理及影響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植被
引導學生形成小組,填寫表格,并展示探究學習結果。
教師:通過對本節課當中25~27頁內容進行閱讀,分析造成我國西北地區出現荒漠化的主要成因。
環節三:提供材料,檢驗學生提出的措施
提供:阿拉善盟投影景觀、黃土高原歷史變遷景觀及教材。
環節四:總結歸納,深化措施
教師:通過本節課同學們學到了什么?最感興趣的知識內容是什么?借助今天所學,未來將可以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進行自我學習?針對存在的問題,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改正呢?
環節五:整合與應用——啟示和課后拓展板書設計
首先是西北地區荒漠化這一大模塊,其次為發生的原因分析,教師可以首先提問學生產生的原因主要為哪兩個方面,學生回答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對整堂課程教學的內容進行細致梳理,為學生進一步地理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我們的基礎教育主要是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在本次課堂教學中新課標的這一觀點得到了完全體現。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