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鳳儀
摘要:稅收法制環境建設是法制社會的重要方面,環境稅收的完善是“四個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也給我國稅收的改革提出要求。為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中國的環境稅收越來越必要。我國也越來越重視運用稅收保護環境,來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稅收手段在環境保護中的必要性和現狀,然后對我國環境稅收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環境保護 稅收手段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環境已經或即將發生諸多重大轉變,經濟增長要與傳統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粗放增長模式基本告別。2016作為我國“十三五”開局之年,此時需要運用環境稅收作為強有力的工具,建立一個符合本國國情環境稅收體系。發揮環境稅收對于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轉型的意義,推動新常態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稅收手段的必要性和發展現狀
生態環境問題的市場是外部性導致市場失靈的體現。環境稅的運用是將外部性內在化的有效手段。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曾經表示:由于污染治理成本比較高,使得進行污染治理的企業比不治理的企業吃虧。所以要在全國范圍內盡快開展環境稅收,調節市場失靈。2015年6月10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并于2015年7月9日結束征求意見,這標志著我國環境保護稅立法實踐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國當前與環境相關稅種,主要如: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耕地占用稅、土地使用稅、車輛購置稅、車船使用稅、資源補償費等。但是嚴格地講,我國目前并沒有開征單獨的環保稅稅種。
二、環境稅收在我國的發展方向
(一)進一步改革資源稅
可以參照2015年資源稅中煤炭的改革,盡快對水資源開征資源稅。以合理的標準劃分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對二者采取不同的方法征收資源稅。如:運用大數據合理估測出居民每月合理的用水量,確定免征額。參考個人所得稅超額累進稅率的做法在用水量一定標準以下免征資源稅,超過部分全額征收資源稅;我國的資源稅(除海洋石油企業繳納的部分)屬于地方稅。地方往往因為GDP的發展需要,和一些地方部門環境意識薄弱以及局部利益的驅動,鼓勵對本地資源的開發,甚至對當地一些龍頭企業的破壞環境的行為采取“默許”的方式,未使資源稅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應當運用我國營改增的經驗,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的稅費收入比。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大中央所占的比重,體現中央的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的重視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決心。
(二)完善消費稅的稅目
2015 年2 月起已經開始對電池、涂料等污染產品征稅,消費稅已邁出“綠化”步伐。但與國內的環境現實和中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相比,消費稅還未發揮最大作用。可以考慮逐步將塑料納入征稅對象。劃分農用塑料膜與生活用塑料制品等,制定合理的稅率,以減少由塑料帶來的白色污染;當前也出現種種過度包裝的問題。如:物流快遞行業,食品行業的過度包裝帶來了很大的環境問題。可以合理制定包裝物行業標準并將包裝物納入消費稅稅目。如:參考快遞實名制的做法,將包裝實名制。對符合包裝標準的包裝物免征收消費稅,超標的包裝物對包裝人加倍征收。把合理包裝的理念貫徹到每一個生產者、每一個商家。
(三)優化其他與環境相關的稅種
城市維護和建設稅在籌集改善城市大氣以及水污染治理資金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車船稅、車輛購置稅、車輛購置稅在節能減排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步伐的加快,營改增的全面推進,城市維護建設稅的征稅也依據應當進一步優化。車輛購置稅對小排量汽車的優惠政策使得小排量汽車的銷量大增,但是也應當重視“積少成多”的累積效應;車船稅按照機動車船輛或載重噸位征收,對一些噸位一樣但是性能、油耗以及為其排放量不一樣等因素并沒有考慮在內。當前,就要找到合理的辦法,對這些與環境相關的稅收進行優化,使之更加科學,更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要求。
(四)提高全社會的環境稅納稅意識,形成環保合力
加強對全社會的稅法教育,使稅法的理念深入人心。從意識形態上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認識到環境稅收在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整個社會形成對環境稅的廣泛認同,形成全社會的環保合力。
三、結束語
環境稅收可以起到科學調節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平衡,促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當前,要充分發揮資源稅對的資源開發利用調節作用,增強消費稅對全社會環保消費的指引,全面提升全社會的環境稅納稅意識,這樣才能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稅收法制建設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葛察忠,王金南,高樹婷.環境稅收與公共財政[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
[2]李克國.運用稅收手段保護環境[N].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3.02
[3]吳健,毛鈺嬌,王曉霞.中國環境稅收的規模與結構及其國際比較[J].管理世界,2013.04
[4]曼昆.經濟學原理[M].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
[5]楊志強.新形勢下全面推進稅收法制建設研究[N].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2015.06
[6]楊靜.基于生態文明的我國環境稅收的有關問題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