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陸琪,但從未讀過他寫的東西。饒有興趣地看完了報道,最深的感觸是,做個網絡紅人真累。當你把情感作為一門生意時,自己的情感是否也要等待別人的拯救?一切都成了生意,賺錢自然就是最累的事。這也是當下中國真實的寫照。所以,每有美國朋友問到,現在中國人最關心什么時,我稍加思索就會說出“make money”,太實誠了,又有點困惑:他們會否覺得中國人太功利了?
我所在的美國小城,有一家市屬成人教育學院,設有多種課程供大家選擇。我選了一門英語課,報名時只需出示ID即可,然后測試分班,加入“聯合國”。我的同學來自世界各地,男女老少皆有,課間休息時,大家一面喝著咖啡就著茶點,一面操著帶有各國濃重口音的英語交流。每逢周一,還有過期圖書供你選擇拿走;如果家有幼兒,可以放在學院的托管所由專人代管,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是免費,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剛剛過去的一周春假,我們驅車前往紐約、華盛頓,在洲際公路上,不時有各種房車擦肩而過,但路況良好,沒有收費沒有擁堵,一切由聯邦政府買單。想起我們的黃金周,因為臨時的免費而帶來的擁堵,心里總會盤算:為什么我們不免費?
世上當然沒有免費的午餐,那用的都是納稅人的錢。產出交易才會有稅收,如今國內的創業潮正是“make money”的時尚版,為達到成功,就像文中所說,“永遠不缺愿意一再降低底線的聰明人。”累并痛苦著且憧憬著。這便是發展中國家的代價。
——徐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