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帶好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中職學校專業教師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只有健全師資培訓長效機制,完善中職學校教師準入制度與實踐制度,引進優秀人才,組建一支教學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師資隊伍,才是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提高辦學質量,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基礎和保證。
關鍵詞:中職學校;專業教師;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2-11
目前,大部分中職學生存在著學習態度不端正,不愿學、不想學的現象。如果我們的學生不能正確認清形勢,端正學習態度,勢必造成其就業競爭力的下降。
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變學生的被動學、不愿學為主動學、我要學,就必須弄清影響學生學習態度的因素,然后對癥下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目前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中考落榜者,不得已才到職業學校里來,學生表現為對學習不感興趣,基礎知識差,沒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厭學情緒普遍,組織性、紀律性不強。第二,很多中職學校的主要教學方式還是課堂講授,理論聯系實際也僅限于舉例、案例分析、討論、作業等輔助方式的運用,多數課程無法使學生體驗、參與、操作,正如學生概括的“上課記筆記,下課抄筆記,考試背筆記”,現已成為教學考核的基本模式。
1.中職學校專業教師實踐能力不足因素的探討
(1)中職學校教師師資水平的先天不足。在中職學校中,相當數量的中青年教師主要來源于普通師范院校、綜合院校、理工院校,他們從普通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承擔教學業務,從學校到學校,從學生到教師,他們的理論專業知識較全面,但沒有經過系統、嚴格的教師培訓,動手能力不強,專業技能不高,教學能力不足,職業教育理論較缺乏,課堂教學方法單一,氣氛沉悶,沒有活力和吸引力,教學上導致學生厭學。同時這些教師普遍缺乏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實踐經驗,不了解企業生產實際情況,專業知識與現代技術不能有效對接,實踐教學能力普遍較低。
(2)中職學校師資隊伍不穩定,優秀人才引進難。中職學校可以通過“能工巧匠進校園”政策,引進愿意從事中等職業教育的行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到職業學校任教,有時好不容易有一些既有豐富實踐生產經驗,又具有突出專業技術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有意向來校擔任教師,卻由于“硬件”不過關而不能引進。比如教師資格證、大學本科學歷、學校對應的職稱享受,由于原來的中高待遇或者由于年齡超過要求而過不了門檻,而無法引進優秀人才。
2.增強中職學校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建議
(1)健全師資培訓長效機制,實施教師素質提升工程。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組織進行崗前培訓,強化師德教育,傳授教育教學的基本理念與方法,以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育人藝術,掌握職業教育教學環節和要求,不斷提高中職教師的專業能力、政治素養和道德素質,并對未獲取教師資格證書的教師進行資格認證。
(2)進一步完善中職學校教師準入制度。為進一步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促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目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征求意見稿)》,該征求意見稿提出,該專業標準是國家對中等職業學校合格教師的基本專業要求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范,是引領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基本原則和依據。
(3)加強優秀人才引進,建立相對穩定的中職教師隊伍。鼓勵學校從相關職業技術師范院校或高校招聘專業對口的畢業生,這樣既可壯大中職師資隊伍,又可改觀師資隊伍中的學歷結構布局,此類學生不求是最優秀,但求是最適合者。
(4)完善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提升教師專業實踐技能。在選派教師參加國家級專業骨干教師培訓以及地區性各類教師培訓的基礎上,可以通過采取“基地培養”“企業培訓”或“基地培訓+企業實踐”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組織教師定期參加技術培訓和實踐鍛煉,以提高專業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
“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因此,組建一支教育觀念新、改革意識強、教學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師資隊伍,是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提高辦學質量,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基礎和保證。
參考文獻:
[1]鄧寧.中職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探討[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 2012,(10).
[2]唐忠玲.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 2013,(1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