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盈枝
【摘要】隨著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和發展深入,研究生的畢業就業問題也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本文通過分析目前碩士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并從就業范圍選擇、就業地域、專業相關度等角度分析目前碩士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并結合實際提出相應的就業指導規劃。
【關鍵詞】就業現狀 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13-01
1.前言
當前,研究生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研究生教育層面也越來越廣,專業碩士學位教育的落地開花也促進了研究生教育的深入發展,教育規模的擴大也帶來了碩士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出現,對高校、社會和研究生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一方面,社會的發展要求研究生教育向“大眾化”轉型;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的普及也造成了社會就業壓力問題,碩士畢業生就業也就成為了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現階段,湖南高校碩士畢業生在就業選擇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特點,有效解決碩士畢業生就業問題關系到碩士教育的可持續性。
2.研究生就業現狀分析
2.1就業選擇范圍擴大
研究生傳統意義上的就業領域多局限于企事業單位、高校、科研機構和證券等金融機構等,這些單位對于研究生的吸引力較強,也承擔了30%以上的研究生就業。但是,目前國家通過開放專業碩士等擴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規模,當前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等對研究生就業的需求增速減慢,也使得研究生就業過剩的現象出現。據有關數據統計,2014年度畢業研究生在國企、事業單位的就業率不足20%,在高校、科研機構的就業率僅有10%左右。筆者根據自身工作經驗,對2015年度研究生的就業情況進行摸底,發現在調查的研究生群體中,大部分碩士畢業生仍傾向與選擇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金融機構等,在受到就業限制的情況下才退而求其次,研究生雖然就業范圍有所擴大,但就業選擇方向的集中現象仍然存在。
2.2就業選擇地域集中
從研究生的就業區域選擇來看,北上廣地區仍然是畢業生的首選之地。在“雙向選擇”這種就業環境中,研究生的就業選擇性相對更高,由于學歷水平的因素影響,使得研究生更傾向選擇經濟相對發達、工作環境相對優越、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北上廣地區,也就造成了碩士畢業生就業選擇的區域集中現象,進一步加劇了研究生就業的壓力。與此相比,經濟相對欠發達的中小城市對人才的需求相對迫切,但碩士畢業生的流向卻相對較少,造成了需求與選擇的不匹配現象。
2.3就業與專業相關度提升
在碩士畢業生的就業過程中,所學專業和就業之間的關聯性也是碩士畢業生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也是“學以致用”的現象表現。在接受調研的2015屆入職研究生畢業三個月后工作與所學專業完全相關的人數為228人,占比62.58%;工作與所學專業基本相關的人數為108 人,占比19.11%;工作與所學專業相關度低的人數為32 人,占比 18.31%,研究生擇業與專業的相關度在提升。
2.4學歷倒掛現象逐漸嚴重
所謂學歷倒掛,是指學歷越高的畢業生越難以找到合適工作。按照以往的經驗規律,本科生的就業率要高于專科生,研究生的就業率高于本科生。但是,目前的就業現象卻與以往的規律不太匹配,出現本科生的就業率反而高于研究生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為“眼高手低”。研究生大多認為自己學歷較高,在就業過程中更傾向與選擇平臺好、薪酬高的工作,市場上很多企業的薪酬和平臺與碩士畢業生的擇業觀念不匹配,造成研究生不愿去選擇,即使被迫選擇了也出現工作一段時間跳槽的現象,給企業和個人均帶來不好的影響,也導致了企業不太傾向招聘研究生的現象;同時,大部分企業在招聘之初往往會分配一些基層工作,而部分研究生認為工作太過簡單和基礎,認為自己的能力應該更多的從事高級復雜的工作,對基礎工作有抵觸情緒,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對研究生的期望。
3.促進碩士畢業生就業的相關指導規劃
3.1 健全信息網絡,全面拓寬就業途徑
學校作為研究生的培養地,應積極建立健全多層次的信息網絡,鞏固和拓展研究生就業市場,確保校內求職渠道的暢通。同時,學校將通過開設就業指導、實踐培訓,提高研究生的就業認識和擇業能力,同時采打造多部門聯動就業模式,全面拓展研究生就業途徑,并積極鼓勵研究生到基層就業、到成長性好的民營企業就業。
3.2 加強學校引導,提升畢業生生涯規劃意識
在研究生入學之初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讓研究生更有目的和方向的去學習和擇業,讓其在三年的學習過程中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一個很好的規劃,也為以后的就業做好充分準備。一是請相關專家來校講座,讓研究生更好的認識當前就業形勢,從而更好的做好自己的職業定位,同時邀請就業的畢業生來校交流,通過實踐經驗和企業需求的交流讓研究生提前對比自己,不斷提升素質。
3.3 強化學校保障,切實完善創新創業引導體系
學校將多層次完善創業引導體系,鼓勵研究生開展自主創業。一是通過創業知識引導培養研究生創業意識。在培養研究生創業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通過開設創業課堂、創業大賽等鍛煉研究生協調和組織創新能力,為研究生創業思維的建立提供前期的基礎;二是搭建創業平臺,學校將強化保障,成立專門的創業部門,引進專業人才指導研究生創新創業,完善創新創業引導體系,為研究生就業開辟新的天地。
參考文獻:
[1]李揚.碩士研究生就業困難的原因與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8):105-106.
[2]李方龍.關于當前研究生就業問題的幾點思考和建議[J].教育理論研究,2015(9):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