鈄挺相
【摘要】蘇教版通用技術教材《設計與技術》中編排了大量插圖,它不但豐富了教材表達的形式,而且活化了教材的內容。教師巧用教材插圖,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興趣,有效夯實相關概念知識,加強技術試驗教學,而且能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激發愛國熱情。
【關鍵詞】教材插圖 課堂教學 有效利用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14-02
通用技術教材《設計與技術》中編排了大量的插圖,幾乎每頁都有多幅插圖,它不但豐富了教材表達的形式,活化了教材的內容,而且使教材更具有科學性、直觀性、靈活性、人文性的特點。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不但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直觀、形象、生動及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素材,更在學生理解和記憶基礎知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該如何有效利用這些插圖呢?
一、利用插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技術的世界以其獨有的奇妙無比的設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該教材各章節新穎巧妙的產品設計圖、加工工具圖、漫畫圖、產品展示對比圖、古今科技成就圖等插圖,這些插圖都具有濃郁的趣味性,教師要善于利用插圖創造出更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拓展學生思維,從而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積極的學習動機。例如,學生們拿到這本教材時,絕大部分都懷著好奇心,把教材從頭到尾翻個夠,會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動的插圖所深深吸引。那么教師在第一節課時,一定要抓住這一教學的好時機,結合“技術與人關系”的內容,指導學生欣賞兩副插圖。教師可問學生:教材案例分析中“從火到燈——人類走向文明的歷程”中這個人在干啥?當學生回答后,教師讓學生想象一下“以石擊石、鉆木取火”是怎樣的艱辛。學生是最喜歡談這些遠古落后的情景,會就此展開豐富的想象,再以第二幅插圖中現在的各種各樣的先進便捷的燈具進行對比,學生就更能體會技術對人的重要意義,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興趣。然后教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這兩幅畫面的內容,這時學生情緒高漲,興致濃厚,學生在驚訝中就深刻認識到了技術世界的神奇、科學技術的偉大。
二、分析辨別插圖內容,有效夯實概念知識
教材中的插圖有的集中反映某設計理念的意義,有的生動地表示產品的設計過程、產品的結構,有的形象地揭示一些概念的內涵,有的簡明地反映某一加工制作的過程。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仔細分析辨別教材插圖,找出插圖中各部分的聯系與區別,從中感悟出插圖要表達的內涵,這樣將有助于學生掌握相關概念知識。
三、結合插圖開展實踐活動,促進技術試驗教學
教材中有關實驗內容的插圖有近百幅,其中有通用技術的試驗圖、基本操作示意圖、技術加工裝置圖、操作過程示意圖等。它們有的是平面圖,線條簡單,示意明確;有的是立體圖,形象逼真,能清楚地說明一些復雜儀器的構造和試驗操作的注意點。雖然它們直觀、形象,一目了然,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通用技術實驗的好資料,但是它們代替不了實物演示教學和技術試驗教學。
四、利用歷史題材插圖,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教材配合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刊印了貝爾、伽利略、愛因斯坦的照片,展示了法國艾林格雷的床頭柜、意大利羅爾莫里諾的茶幾、格雷夫斯的水壺、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等著名藝術品。結合教材內容,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選學內容,并用生動、富有鼓動性的語言強調科學家、發明家嚴謹治學,獻身科學的精神。從貝爾的基于一定目的由自己主動發現問題,到愛因斯坦因技術發明的實現自我價值,學生也會被這些發明事跡所吸引、所折服,不自覺中學生體會到了正確的科學方法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的重要性。
五、拓展插圖內容,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教材介紹了大量的我國古代和現代的精妙絕倫的建筑和藝術品,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材料。運用這些插圖,可以將這些材料呈獻給中華民族的新一代,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例如,中的都江堰插圖,就是為了展現其主體工程規劃科學,布局合理,配合巧妙,聯合發揮了分水、導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學完整、調控自如的工程體系。但這圖是靜止的,沒有動態,不能被學生很好地理解,就達不到預設的教學效果。我認為這種時候要要讓插圖變為動畫或視頻。讓學生理解都江堰的工作原理,才能體現它是中國乃至世界“活”的水利博物館。又如教材中插圖還有趙州橋、飛檐,這些知識雖然不是重點內容,但是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歷史材料,在教學中應重視這一節課的內容。要讓學生從功能和結構設計上了解趙州橋、飛檐,也要從文化的角度去欣賞趙州橋、飛檐,還要與同時代的外國建筑進行比較,甚至讓學生分組進行辯論,從而激發學生愛國之情,鼓勵學生樹立報國之志,努力學習本領,為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參考文獻:
[1]顧建軍:技術與設計[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年月6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