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璐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智能手機幾乎人手一部,不管走在何地都能看到一群低頭玩手機的人,手機幾乎成了很多人每日的生活習慣,然而,這樣的習慣被許多學生帶進了課堂,于是,課堂上出現了這樣一類特殊人群,即課堂“低頭族”。自控能力相對弱一些的高職課堂“低頭族”們,嚴重的可以一節課都不抬頭,只傾心于這個“第五媒體”。可以說現在的課堂和過去的課堂已經不一樣了,課堂“低頭族”們已經嚴重影響了課堂的教學、學習效果、以及他們的身心健康。
【關鍵詞】高職課堂 “低頭族” 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22-02
面對課堂“低頭族”這一現象,我們不禁會問,為什么他們這么愛“低頭”?怎么才能讓這些本應該接受課堂知識的學生抬起他們的頭?本文將分析其主要原因及改善對策,拋磚引玉,希望能引起廣大高職學生們的深思,讓更多的學生抬起頭來。
一、高職課堂“低頭族”現象產生的原因
(一)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手機上網的便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擁有一部智能機已不再是難事,學生群體是擁有和使用智能手機的主要人群,尤其是大學生,平均人手一部智能機。手機價格適中,上網不受時空的限制,只要是信號覆蓋到的地方,利用手機豐富的功能就可以在各種場合隨時隨地的上網。便宜的手機價格和低廉的上網費用,導致手機上網在大學生群體中普及度相當高,這也是高職學生課堂“低頭族”產生的一個重要的客觀原因。
(二)高職學生很多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弱。
高職學生絕大多數都是高考分數不高,沒有考上本科院校的學生,他們大多文化基礎薄弱,自我認同感較差,討厭學習,平時上課就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比較差,所以很多移情于手機,沉溺于手機上網和手機網絡游戲。這是高職學生課堂“低頭族”產生的一個重要的主觀原因。
(三)部分課堂教學實行灌輸教育,不引導學生參與,提不起學生的興趣。
高職課堂學生不認真聽課的一個客觀原因還和課堂氣氛有關。部分老師對課堂教學投入不夠,只是一味的灌輸式教育,不能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枯燥的課堂對于自我控制力差的高職學生來說,聽這樣的課及其容易走神,久而久之也會導致他們產生厭學情緒,移情于手機。
二、高職課堂“低頭族”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對學生身心的負面影響
高職學生大多都是二十歲左右,長時間使用手機除了會造成身體疾病還會增加手機輻射對身體的危害。課堂上玩手機還會嚴重影響學生們對課堂知識的吸收和掌握,嚴重依賴手機,即使后期想聽課,但是一旦離開手機就會在心理上引起焦躁不安,無法集中精力聽講。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對學生未來發展的負面影響
課堂上嚴重依賴手機,還會導致學生產生手機依賴癥,讓部分學生成為手機的“奴隸”,阻礙其心理的發展。遇到問題不動腦筋想辦法,而是馬上用手機搜索答案,消弱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對今后的工作學習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過度依賴手機也影響學生接受教育和參加社會實踐的效果,形成一種個性傾向,導致其交流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心態調整能力和實際生活能力下降。
(三)對身邊同學和課堂教學的負面影響
高職學生較本科生本身自制能力就差些,抵制外界誘惑的能力低,很容易受到周圍同學的影響,產生從眾心理,看到周邊的同學玩手機,自己也很容易加入到“低頭”一族中來。另外課堂上“低頭族”眾多,會嚴重影響教師的上課情緒和秩序,老師除了上課還要對這些“低頭族”們進行管理和教育,從而降低了教師的授課質量。
三、矯治高職課堂“低頭族”現象的建議與對策
(一)從學生自身角度出發
上課玩不玩手機很大程度上還是需要學生的自制,所以加強學生自我教育,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自律能力,明確手機在生活學習中的正確位置是很重要的。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可以多做一些這樣的教育,讓學生做到有計劃的學習生活,不要事事依賴手機。增強抵制誘惑的能力,不要盲目從眾。
(二)從學校教育角度出發
學校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組織開展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各項活動。比如一些社團活動,大學生科技節、文明使用手機論壇等。班級可以多舉行一些主題班會、學習活動等,形成和諧融洽的人際環境。鼓勵學生多參加各項活動,減輕學生手機依賴性。
(三)從教師課堂教學角度出發
媒介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視野越來越開闊,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教師授課內容要精彩豐富形式多變不單調,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聽課質量提升,把注意力從手機上轉移到正確的方向。所以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質量,才能讓課堂有魅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改善課堂“低頭族”現象。
參考文獻:
[1]周容羽.《怎樣讓課堂上的“低頭族”抬起頭來》
[2]崔翠翠.《低頭族文化淺析》
[3]何興興.《淺析當代社會大學生“上課低頭族”的現狀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