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瑩,劉 海,曹立功
(襄陽市中心醫院心電功能科,湖北 襄陽 441000)
?
12導聯心電圖QRS碎裂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關系分析
丁瑩,劉海,曹立功
(襄陽市中心醫院心電功能科,湖北 襄陽441000)
摘要:目的探討12導聯心電圖QRS碎裂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預后的關系。方法選擇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20例首發AM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院后立即給予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并根據QRS碎裂的出現情況將其分為QRS碎裂組58例與無QRS碎裂組62例。分析兩組患者心源性死亡、嚴重并發癥情況及心功指標改變。結果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合并癥對比中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QRS碎裂組心源性死亡、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腫、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QRS碎裂組killip分級2~4級(心力衰竭)的發生率顯著高于無QRS碎裂組(P<0.05)。QRS碎裂組B型腦鈉肽(BNP)水平顯著高于無QRS碎裂組,而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顯著低于無QRS碎裂組(P<0.05);兩組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參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12導聯心電圖QRS碎裂與AMI預后具有密切的相關性,可作為預測AMI不良預后的重要指標。
關鍵詞:12導聯心電圖;QRS碎裂;急性心肌梗死;預后
急性心肌梗死(AMI)屬于臨床常見的危急重癥之一,具有并發癥多、死亡率高、預后不良等特點[1]。及時且有效的識別AMI猝死及心血管事件的高危群體,對制定二級防治方案及改善患者預后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2006年,有學者提出了心電圖QRS碎裂理念,它是冠心病患者心臟不良事件的重要預測因子,認為伴有QRS碎裂者心源性死亡率、全因死亡率明顯高于無QRS碎裂者[2]。至此以后,國內外許多報道對QRS碎裂與心臟疾病預后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并認為QRS碎裂是預測心臟疾病不良預后的重要指標[3]。為了進一步驗證上述結論,本研究對120例AMI患者的心電圖資料進行分析,旨在探討12導聯心電圖QRS碎裂與AMI患者預后的關系,為完善臨床診療方案提供有效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首發AM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第8版《內科學》中AMI診斷標準確診,至少符合以下2項標準。(1)心電圖呈動態演變;(2)臨床表現為缺血性胸痛,且經休息及藥物干預后無法完全緩解;(3)肌鈣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肌損傷標記物呈動態變化。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功能不全者;合并肺心病、心源性休克、陳舊性心肌梗死、心肌病、束支傳導阻滯、心包積液、可能誘發B型腦鈉肽(BNP)增高的疾病、QRS波群時限超過120 ms。
1.2方法
1.2.1心電圖檢查當患者入院后立即給予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QRS碎裂為12導聯心電圖提示下兩個或多個相鄰導聯上存在3相或多相的QRS波,具體包括QRS波群內有1個或1個以上切跡的R波或R’波,或有切跡S波,同時QRS時限低于120 ms;若QRS時限在120 ms或120 ms以上時的室性早搏、束支傳導阻滯、起搏心律、室內差異性傳導者,QRS波群內至少有2個或2個以上切跡的S波或R波。
1.2.2心電圖QRS碎裂的診斷標準[4](1)QRS波提示為3相或多相波,部分典型者提示為RSR型;多數多相波由S波或R波的多個切跡或頓挫形成,S波切跡多見于S波底部。(2)伴有或未伴有Q波,Q波有1個或1個以上的頓挫或切跡,QRS波提示為“Qr”型或“QR”型。(3)3相或多相QRS碎裂波多見于冠狀動脈供血處對應的2個或2個以上的導聯。(4)QRS時限在120 ms以下。(5)當QRS時限超過120 ms時,QRS波群提示有2個或2個以上的S波或R波。本組患者入院后72 h內,經12導聯心電圖檢查發現有58例出現QRS碎裂,62例未出現QRS碎裂。根據QRS碎裂的出現情況將其分為QRS碎裂組與無QRS碎裂組。
1.3觀察指標(1)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2)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心源性死亡及嚴重并發癥情況。(3)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級[5]。(4)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心功能,包括:B型腦鈉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及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其中BNP取AMI后6~12 h內測量的最高指標,LVEF與LVDD取AMI后48 h內行心臟彩超所提示的參數。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見表1。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合并癥對比中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般資料
2.2兩組患者心源性死亡及嚴重并發癥情況對比QRS碎裂組心源性死亡、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腫、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源性死亡及嚴重并發癥情況對比/n(%)
注:與無QRS碎裂組對比,*P<0.05。
2.3兩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級對比QRS碎裂組Killip分級2~4級(心力衰竭)的發生率顯著高于無QRS碎裂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級對比/n(%)
注:與無QRS碎裂組對比,※P<0.05。
2.4兩組患者各項心功能參數對比QRS碎裂組BNP水平顯著高于無QRS碎裂組,而LVEF參數顯著低于無QRS碎裂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LVDD參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s)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狀動脈持續性、急性缺氧缺血所致的心肌壞死,臨床表現來胸骨后疼痛,經硝酸酯類藥物干預及休息后無法完全改善,伴有進行性心電圖改變及血漿心肌酶活性升高,可并發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給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心電圖對于冠心病的診斷作用隨之下降。然而,由于心電圖具有無創、廉價、操作簡便等優勢,所以該技術仍在基層醫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6]。
近年來研究發現,心電圖QRS碎裂是預測心臟不良事件的獨立因子,其發生機制有多種學說,包括:梗死區內阻滯、局部心肌瘢痕、多灶性梗死、梗死區四周阻滯、細胞間阻抗變化等[7-8]。目前普遍認為心電圖QRS碎裂與多灶性梗死及心肌瘢痕理論相關[9-10]。有研究認為,QRS碎裂是冠心病病人心肌瘢痕的重要指標,它對心肌梗死的應用價值類似于或高于病理性Q波,而AMI伴Q波時出現QRS碎裂不會增加心血管事件,反之AMI未伴有Q波時出現QRS碎裂則會提高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11]。
本文選擇120例AMI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由于QRS碎裂屬于陳舊心肌梗死的重要標準物,所以病例選擇時已排除有陳舊性心肌梗死史的病例,所選擇的患者均為首次發病。通過對比發現,QRS碎裂組患者AMI發生后心源性死亡、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腫、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killip分級2~4級(心力衰竭)的發生率顯著高于無QRS碎裂組。表明AMI患者出現QRS碎裂后死亡率及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上升,心功能差,梗死嚴重。這與Misumida等[12]對于AMI患者QRS碎裂與惡性心律失常的相關結論與上述結果基本一致。近年來有研究指出,QRS碎裂是非缺血性心肌病病例死亡及發生心律失常的重要預警指標,其發生機制與傳導異常及心肌瘢痕密切相關,AMI患者并發惡性心律失常的機制應與其相似[13]。筆者認為QRS碎裂可能是反映心功能異常及心肌灌注異常的重要標志。由于QRS碎裂可能出現心肌灌注異常,因此AMI患者48 h內出現QRS碎裂,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死亡率明顯高于無QRS碎裂的AMI患者。此外,QRS碎裂組BNP水平顯著高于無QRS碎裂組,而LVEF參數顯著低于無QRS碎裂組;兩組LVDD參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QRS碎裂能夠提示出AMI患者心功能指標BNP、LEVF明顯惡化,而LVDD無差異性,考慮與形態學未表現出現、觀察時間尚短有關。
參考文獻:
[1]張迅英,周國,曹萬才,等.碎裂QRS波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冠狀動脈病變及預后的關系[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2,10(8):599-602.
[2]張春來,尚小明,紀征,等.QT間期離散度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價值[J].中國循環雜志,2012,27(6):431-434.
[3]李潔,林祥燦.碎裂QRS波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3,16(1):67-69.
[4]王曉麗,楊樹森,于江波.碎裂QRS波與心血管疾病關系的再認識[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3,14(2):82-84.
[5]孟令波,史新長.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及預后中的意義[J].山東醫藥,2013,53(26):81-83.
[6]李牧蔚,王地,高傳玉,等.fQRS、Tp-ec、QTd與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的關系[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8(5):684-687.
[7]李國草,劉艷軍,夏云龍,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對急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的影響及預后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18):2083-2086.
[8]Henderson RA,Jarvis C,Clayton T,et al.10-Year mortality outcome of a routine invasive strategy versus a selective invasive strategy in 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The British Heart Foundation RITA-3 randomized trial[J].J Am Coll Cardiol,2015,66(5):511-520.
[9]陳荔枝,高軒,黃金偉,等.STEMI患者PCI治療后碎裂QRS波的發生情況及其相關因素[J].山東醫藥,2014,54(23):77-79.
[10] 陳剛,黃婷,楊鍇.碎裂QRS波與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關系[J].廣東醫學,2014,35(15):2385-2387.
[11] 王靖,楚建民,郭琦,等.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院內死亡危險因素資料分析[J].中國循環雜志,2014,29(6):420-423.
[12] Misumida N,Kobayashi A,Saeed M,et al.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left main and/or three-vessel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Cardiovasc Revasc Med,2015,16(6):331-335.
[13] Vervaat FE,Christensen TE,Smeijers L,et al.Is it possibl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and acute anteri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Electrocardiol,2015,48(4):512-519.
(收稿日期:2015-11-10,修回日期:2016-01-12)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6.0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