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家鈴 周素琴 張瓊
久坐久站,小心你的肺
文/王家鈴 周素琴 張瓊


應可凈
女,浙江大學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 博士生導師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從事呼吸內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30余年,成功救治無數疑難危重病人,擅長呼吸系統疾病、肺部腫瘤、肺血栓栓塞、肺動脈高壓的診治,榮獲第十屆中國優秀呼吸醫師獎。浙江省醫學會呼吸分會侯任主委。
某日晚上,29歲的小虞突發胸悶胸痛,緊急送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急診檢查后顯示,小虞患的是肺動脈栓塞,進一步檢查后,醫生發現,他的左下肢深靜脈血栓已經形成。正是這形成的深靜脈血栓,脫落后“游走”到了肺動脈,造成肺動脈栓塞,十分危險?!爱敃r的情況是,若不及時搶救,這孩子隨時都有猝死的危險?!闭憬髮W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應可凈教授分析說,由于現代人運動越來越少,突然發生不明原因的暈厥、面色蒼白、出冷汗、呼吸困難、胸痛,以及突然猝死送至醫院的人也逐年增多,其中很多人患的是急性肺血管栓塞,這就非??简炨t生的判斷力?!胺嗡ㄈ绕涫羌毙苑嗡ㄈ?,每年在我院及我省由我們呼吸科主導培訓交流至少十余次,所以在我院,對肺栓塞的認知和敏感性都非常高,對不明原因的胸悶胸痛暈厥患者,就連護士也會對病人進行肺栓塞的排查。”應可凈教授說。
當然,除了肺栓塞,近幾年空氣污染、二手煙也直接影響我們的呼吸道,肺癌成為最常見的癌癥,早期肺癌在胸部影像上常常表現為肺結節,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李女士是一位懷孕6個月的準媽媽,半個月前,李女士就時有感到腿痛、抽筋,她想大概是胎兒長大了,需要的養分開始變多,自己可能有點缺鈣,多補補鈣就好了,也沒有引起重視。結果有一天突然頭暈倒地,家人將其送至邵逸夫醫院時,李女士已經神志不清,還未等急診醫生明確判斷出病因,心跳竟然驟停。
醫護人員緊急開始心肺復蘇搶救,同一時間,急診科、呼吸科、婦產科、監護室、超聲科等科室的主要醫師急速趕到現場參與搶救,最終判斷,李女士猝死的原因是大面積急性肺血栓栓塞癥(簡稱肺栓塞)。應可凈主任果斷地決定進行溶栓治療。
醫院立即開通綠色通道,從下達溶栓醫囑、家屬溝通,到溶栓藥物注入病人靜脈,只有短短的5分鐘。推注溶栓藥物2分鐘后,奇跡出現了,病人的心跳恢復了,年輕的生命暫時從死神手中拉回。隨后轉入重癥監護室,病人度過了呼吸衰竭、凝血功能障礙、肝腎功能不全、創口出血感染、胎兒娩出等一道道難關,10天后順利轉入普通病房。
呼吸內科主任醫師應可凈教授說:“孕婦猝死后溶栓還能救回來,醫學界的統計數據表明,成功率不到5%~10%。為了保住李女士的生命并且讓她順利康復,我們前后出動急診科、呼吸內科、重癥監護室、超聲科、婦產科、神經內科、血液內科、精神衛生科、中醫科、康復科等10個科室,真是整個團隊都在為她努力?!?/p>
應可凈教授提醒說,因深靜脈血栓堵塞肺動脈導致的肺栓塞,事前癥狀并沒有特異性,難以識別,因此死亡率高,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所以如果在血栓還沒有形成,或者血栓還在下肢靜脈沒有流動到肺動脈時,孕產婦就能進行早期的干預和治療,這樣可以非常有效地阻止致死性肺栓塞的發生。
應可凈教授特別提醒各位朋友:
首先,要多活動,尤其是孕產婦們不要久坐久站及久臥,久坐數小時,應適當起身行走數分鐘,飯后適當散步,是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確實需要久坐久站,那就抬高雙下肢、穿上彈力襪。
其次,飲食上不宜過度攝入脂肪、糖分及食鹽,多飲水,減少血液黏稠度的增加。
第三,孕婦下肢浮腫是常見現象,但如果孕產婦發現小腿單側腫脹疼痛,尤其是活動后腫脹加重,并且比對側小腿要粗1.5~2厘米以上,那么可能這條小腿里有靜脈血栓了,要特別引起重視,及時到呼吸內科及血管外科就醫。
最后,既往有下肢靜脈曲張和深靜脈血栓病史的朋友,應該及時就醫,評估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
據浙江省疾控中心統計,2007~2011年浙江省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肺癌均排名首位。
“約有75%的患者發現肺癌時,都已經是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機會。所以肺癌死亡率特別高?!睉蓛艚淌谡f,她曾接診過一名女性患者,才50歲。出現關節痛,到當地醫院就診,醫生告訴她可能是更年期綜合征。后來胸口出現了一個小腫塊,她又到其他科室就診,還是沒被診斷出來。腫塊變大,再到醫院拍了個片子,發現是骨癌。到邵逸夫醫院就診時,檢查發現肺部有數個腫塊,所謂的“骨癌”已經是肺癌的骨轉移。
肺癌患者沒有咳嗽、發燒和氣急等癥狀,所以肺癌早期,甚至是中晚期都不會有表現癥狀,帶有一定的欺騙性?!昂芏嘣缙诒辉\斷出來的肺癌,都是偶然發現的,如患心臟病、肺炎或體檢需要做影像學檢查等。”應教授說。
那么,肺癌怎樣才能做到早發現呢?應可凈教授建議,首先要定期體檢,其次是高危人群可做低劑量螺旋CT篩查。
高危人群包括55歲以上人群,特別是有吸煙史的男性;有惡性腫瘤家族史;高危職業者,如與放射源接觸較多的人;老慢支患者;以及干咳、聲音嘶啞、氣急、咯血等有明顯臨床癥狀的人。
平時體檢,大多是拍一個胸片,胸片很難發現1厘米以下的結節。低劑量螺旋CT能夠發現3毫米以上的結節。2011年,國際癌癥機構統計使用螺旋CT對肺癌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可降低20%的死亡率。
2013年曾做過統計,截止9月,邵逸夫醫院體檢4萬余人中,查出需要隨訪的肺結節有338人,確診及可疑肺癌病例有50余例。
“CT發現的結節,80%~85%是良性的,是炎癥、結核或肺纖維化留下的陰影?!睉蓛艚淌谡f,只有10%~15%需要隨訪。醫生會根據結節的大小、形態、邊緣、位置和個數等,來判斷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以及是否需要隨訪。
一般來說,不明原因的結節,4~6毫米的結節,建議每6個月復查一次;6~8毫米的結節,每3~6個月復查一次;8毫米以上的結節,建議每3個月復查一次。
有些人覺得拍片或做CT太麻煩,而且不經濟。目前,應可凈教授的相關科學研究:檢測人體呼吸氣體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成分變化,可用于肺癌早期篩查,已發表在《癌癥》、《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他領銜的《肺癌早期診斷技術基于呼吸特征氣體肺癌早期儀器開發》也早在2013年被列為浙江省重大攻關科技項目。
VOCs的主要成分為烴類、氧烴類、含鹵烴類、氮烴類及硫烴類等,在人及動物的呼吸氣體中普遍存在。早在20世紀70年代,國外學者便在人呼氣中檢測到200多種VOCs成分,逐漸發現其中的一些成分與不同的病理狀態有關。不少研究者用改進的方法對人呼氣中的VOCs進行檢測,結果都顯示呼氣中的烷烴等VOCs與肺癌相關。
2007年,應可凈與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院生物傳感器國家專業實驗室王平教授合作,分析了88名肺癌患者、70名肺良性疾病患者、85名健康人呼出氣體中VOCs的表達譜,篩選出29種VOCs作為肺癌特征性診斷標志物,并進一步利用統計學方法,建立了肺癌診斷模型,其敏感性、特異性基本可達到85%以上。
應可凈教授表示,呼吸氣體試驗與臨床影像技術等相比,具有在費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優勢,可用于對肺癌高危人群的初步篩查。
該課題組與浙大生儀學院合作,已研制出新型電子鼻樣機,目前在多家醫院進行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