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鬧個
【摘要】藏區美術教學的小學階段,美術作業的評價應重視評價過程的調控、激勵以求發展,以新課標為依據,使評價手段多元化,激勵、啟發、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調控、修正學生美術作品,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
【關鍵詞】多元評價 協調發展 過程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205-01
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美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形成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并借助于美術教與學的手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藏區小學美術作業評價,受陳舊的教學理念、地方教育繁雜的條款限制,仍舊滯于“一言堂”。學生作業的評價過程,由教師主觀性地給作業打分,評出好、中、差。傷害了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阻礙了學生全面發展的自主意識,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評價手段多元化,以多元化評價化作驅動力 ,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以學生的繪畫、手工制作、操作實踐為依據,對學生習作及美術學習活動形成評價。使其逐步完善,樹立學習美術的信心。
一、美術作業及作品特色凸現,彰顯民族藝術教育的魅力
美術是一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性格、品行養成的學科。學生在繪畫、手工制作等作業、作品的完成過程中,不由自主地展示著學生個體受文化藝術熏陶、受生活習俗影響、受社會環境影響等因素感染下,主觀意識形態的真情流露。因此在藏區小學美術活動中必須正視學生對區域藝術和表現手法的認識,做到有的放矢。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對唐卡、裝飾藝術、宗教藝術、節日場景等藏區特殊的藝術環境結合教學課程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理解,完成作業、作品。在以藏區為主類,四年級《對稱圖形》作業指導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的同時,利用學生熟知的山寨中的白塔、寺院建筑、家中的器皿、唐卡等對稱圖案,通過投影、視頻結合課本加以引導,學生作品完成后效果明顯,不僅完成了課堂任務,學生結合課本要求把本民族的藝術風格也融入在作業中,對藝術傳承起到了積極作用,學生作品中有許多讓人驚喜的閃光點。
二、應用美術作業的互動評價優勢,促進藏區小學生審美意識的逐步完善
藏區美術習作的評價必須廢除教師的“一言堂”。“一言堂”這種評價過程帶著強制性的主觀霸道色彩,忽略了學生個體興趣展示和學生個體的才能展示,違背了美術教學的發展理念。教師通過對學生習作評價的首要任務是幫助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學生通過視覺觀察對美術的感受能力,以至于培養學生通過美術習作對美的感受進行描述的能力。《夢幻之國》這一課時作業評價過程中,由于我校學生大多來自農牧村對外面的世界了解較少,想象能力發展不夠,作品畫面表現較單一,因此在評價作業時,我挑選大家認為最好的一張美術作品進行討論評價,然后再注入自己的建議和看法,結合學生的意見,在黑板上采集大家意見,完成了一幅《夢幻之國》新作品,這樣把課堂推向了高潮,同時也增添了學生對教師、對美術的喜愛。
三、習作過程評價、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
美術教學過程與其它科目的區別在于培養學生通過習作展示對所學知識的認識程度,而這一過程重在學生的實踐能力訓練、操作才能展示,由此達到完成教學任務的目標。突出本課時習作的整體性和內容的綜合性,及時指導習作過程與學生交流,及時調整作品過程中畫面效果以及知識性的問題,予以保證習作質量,克服學生在畫面效果、繪畫制作興趣、耐心、創作意圖上的不足,同時肯定優點。比如人教版美術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一課《紙片插接》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對課本內容的理解,紙片造型完成得不錯的插接過程中存在著構圖、思路及整體構思上的差異,通過合理化建議學生習作完成得相當出色。藏語班學生有一個小組竟然完成了藏族佛教藝術中的“四象”圖案插接,習作惟妙惟肖,構圖恰到好處、學生把民族藝術作品展示在習作中體現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在此過程中不乏教師的引導及評價指導及時更正。
四、個別評價學生習作,啟迪學生潛質,拓展學生美術實踐興趣
教師在學生習作評價過程中,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個人興趣及思維方式的不同采取個別評價的方式,不作具體要求,從學生作業中尋找閃光點,以激勵、啟發的方式讓學生對美術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的潛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發現自己習作的創新及大膽嘗試,增強自信心。
總之,藏區小學美術作業的評價過程必須因地制宜,結合地域文化藝術實際,結合課程標準,改變以往教師主觀統一批閱作業,按同一標準給予肯定或否定學生作業的弊端。評價習作時,必須有意識地發現并發掘所有的閃光點,肯定學生創作過程中的積極因素,注重不同層次學生對美術課堂的認識和認知需求,考慮學生個體特征,進行美術學科的作業評價。聯系區域實際及藝術底蘊,改善學習狀況,發展提高學生群體及個體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操作能力,確保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升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