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
【摘要】護士在工作中如果疏于防護,就會受到職業危害損傷。因此,做好職業防護教育工作應從護生開始做起,首先要從護理實驗室開始。現在,護理教材中還沒有提及職業危害以及職業防護,有的護理教材中甚至缺失被銳器刺傷后的保護措施。學校教育是護生能否養成職業防護習慣和行為的非常關鍵的一個時期。如果不加強對護生職業危害因素與職業防護教育,提高護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護生就會受到職業損傷,不能合理的控制院內感染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職業危害因素 職業防護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251-02
1.高校護生的職業危害因素
1.1物理性危害
(1)利器
在護理工作中接觸的利器比較多,容易引起意外傷害,有可能會引起血液傳播的傳染性疾病,可感染多種危害健康且難以醫治的疾病。
(2)電離輻射
經濟與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高科技醫療企業的廣泛應用,產生的電離輻射也就越多,接觸多了會使皮膚和眼球有光效應的傷害,可因蓄積作用致癌或致胎兒畸形、患血液病。尤其是長期接觸X射線,可對人體造成損害,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造血功能低下、晶狀體混濁,甚至誘發腫瘤。
(3)易燃易爆因素
醫院存在多種易燃、易爆氣體和化學制劑,如有操作不慎即可發生燒傷或炸傷。
(4)電
醫院電器設備越來越多,發生漏電現象等存在的安全隱患也就越多,會伴有有醫護人員被電擊或灼傷事件發生。
1.2化學性危害
(1)消毒、滅菌、防腐劑
醫院中會經常用到化學滅菌劑,如甲醛,會對眼、皮膚及呼吸道均有刺激作用,嚴重者會發生肺水腫,使人窒息死亡;還能使細胞突變,致癌、致畸胎等。如環氧乙烷氣體,殘留的氣體對人體有毒害作用,可強烈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導致白血病、癌癥;皮膚接觸其液體可致燒傷和凍傷。如戊二醛,接觸人員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噴嚏、頭痛、流淚、眼灼傷、皮疹和慢性咳嗽、胸悶氣喘等癥狀;1%~2%的戊二醛還具有輕微毒性,戊二醛液所含的亞硝酸鈉防腐劑是致癌物質,而含氯消毒劑可損害皮膚。
(2)化療藥物
化療藥物也是醫院中常用到的,如果化療藥物通過皮膚和呼吸道進入人體,會導致淋巴細胞、染色體發生突變。使用化療藥物有可能誘發另一種癌癥。
1.3運動功能性危害
護士站立、行走的時間較長;常搬運患者和重物;頻繁使用電腦,手腕長期保持一種強迫姿勢。這些極易引起胃下垂、胃潰瘍、腰椎間盤突出、下肢靜脈曲張、慢性肝膽疾病以及腕管綜合征等職業病。
2.職業危害的預防
2.1綜合性防護措施
(1)對護生進行計劃免疫
護生在學習護理學基礎前1年應檢測血中肝炎標志物。
(2)利用各種防護設施
佩戴帽子、口罩、眼罩、手套、加藥用的生物安全柜、采血時用的安全采血器等。
(3)建立護生職業暴露報告制度
如果護生受到職業暴露危害后,應該及時報告,并進行及時的處理以及咨詢。還要收集及分析護生發生職業暴露的原因,尋找有效的措施。
2.2幾種常見危害所致損傷的防護
(1)利器傷的防護
如手持有針頭和銳器時,請將銳利面朝下;當患者不配合工作時,應尋找他人幫助;將用過的針頭丟入指定銳器盒內;針頭用過后應及時處理,避免刺傷他人;不可徒手清理玻璃渣;手術臺上傳遞刀、剪、縫針時采用彎盤盛裝,傳遞時精力要集中;手術結束后,放入固定容器內消毒處理。
(2)對消毒、滅菌劑的防護
在進行消毒、滅菌時,應佩戴眼罩、口罩等,鼻孔處用酒精球濕潤,降低取放次數,集中操作。將化學消毒劑最好集中放置一室,室內有良好的排氣裝置,盛放化學消毒劑的容器均應密閉,以防泄漏。進行配藥及消毒物品時,必須戴口罩、手套,防止濺入眼內或吸入口內。盡可能使用對人體及環境損傷小的滅菌方法替代甲醛、戊二醛等滅菌劑。用“84”消毒液噴灑地面30分鐘后應通風。
(3)對運動功能性損傷因素的防護
因為護士工作的特殊性,為預防頸椎病,護士在操作時,應盡量做到身體與頸部同時轉動;下班后做頸部保健或健美操。采用正確的姿勢與其他工作人員一起抬、搬患者,避免單獨操作,預防職業性腰背痛;盡量用帆布或機械性設備抬、搬患者。
護理學基礎是護生接觸臨床的第一門課程,涉及的知識比較多,因此,我們應該從護生接觸的第一堂課開始,將自我防護知識滲透到日常教學中,讓護生在學會為患者進行護理的同時認識到職業危害,從而提升防范意識,學會自我保護。
參考文獻:
[1]孟發芬,田玉鳳,張霄艷.實習護生職業危害與防護知識的調查研究[J].護理研究,2009,01:26-28.
[2]王萍,郭京芳,路英麗.傳染病醫院護生職業防護教育探討[J].護理研究(下旬版),2006,36:3367-33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