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異濤
摘 要 隨著信息爆炸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一詞應運而生,并且它已然滲入到社會各行各業。在新聞行業,大數據主要表現為數據新聞的興起。數據新聞在我國主要應用在門戶網站,本文針對我國數據新聞出現的不足,力求尋找到其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 大數據 數據新聞 可視化 實踐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識碼:A
大數據時代,海量的信息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數據的直觀性為我們在復雜的資源里摘取有用信息提供很大的便利。在新聞業,數據與新聞的結合使得數據新聞應運而生,與之伴隨的是新聞的理念和制作流程的全新變革,由數據引導的深度新聞報道必將成為未來新聞發展的趨勢。
1數據新聞的概念
《數據新聞手冊》對數據新聞做出的解釋是:“數據新聞為把傳統新聞的敏感性和說服力的敘事能力與海量的數字信息相結合,創造了新的可能性。”由此看出,數據新聞的核心內涵就是對數據的挖掘、分析、過濾和可視化的呈現,從而以數據作為表述形式的新聞報道。我國數據新聞具有數據可視化、選題關注民生問題、數據分析方法多元、信息獲取渠道可靠等特點。
2中國數據新聞的不足
2.1內容淺顯
好的數據新聞作品能夠很好地傳達出數據背后的故事,也能夠快速引起讀者共鳴。但目前大量的新聞作品依舊無法傳達有效的信息。目前行業中也沒有制定出一套規范和標準,哪些數據可以不用可視化,哪些需要可視化,所以造成數據可視化泛濫。其次數據需要背景,很難從技術中得到擴展,依舊需要相關背景經驗的人進行人腦分析。
2.2選題缺少國際視野
從內容上看,我國數據新聞側重中國新聞的報道,國際新聞偏少,并且對報道的大部分國際新聞的挖掘和編輯深度不夠。分析其原因:一是媒體自身的編輯能力還未達到;二是對于國際傳播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2.3可視化手段單一
數據新聞的呈現方式中最重要的就是“交互性”,而我國多數數據新聞在呈現形態上多以靜態圖表為主,缺乏交互式信息圖表和動態信息圖表,數據可視化手段單一。
2.4信息來源單一,數據挖掘不夠
數據多來源于政府、社會組織等統計報表,數據來源有限,使得媒體對新聞的觀察力有限。社交媒體的互動性、分享性、開放性、及時性等特征優勢為新聞記者獲取信息提供很大便利,如果記者能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獲取一手資料,數據化的媒體將得到更好的發展。
3我國數據新聞的發展對策
3.1數據新聞要深挖其新聞價值
數據新聞的特點是以“數據解讀新聞”,雖然以大數據技術為其基礎和優勢,但作為一種新聞報道的體裁,仍然要以新聞的價值理念作為其選題的衡量標準,具體來說就是從時效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和趣味性來衡量新聞的價值。
除此之外,網絡新聞核心競爭力還是要強調“獨家性”。傳統新聞報道在面對市場競爭時往往以獨家新聞為其優勢,逐漸形成其品牌優勢。在網絡數據新聞中,除了可視化效果上的特色追求,更看重數據來源的“獨家性”,創作內容的“新穎性”。數據新聞的內容缺乏原創性,將限制其發展空間,需要重視數據背后的意義,深挖內涵,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
3.2對數據需持懷疑態度
數據新聞本質還是新聞,其價值在于新聞中的數據對受眾個人有什么影響,讀者希望在閱讀中發現自己和每天出現在新聞中的數據發生聯系。而我國數據新聞的大部分數據為政府部門公布的統計數據、公司在官網上發布的公司財報、對網友的調查數據、公眾爆料的眾包數據等,記者通過非官方渠道獲得數據無法保證其真實性,所以記者在篩選分析數據時應該先求證新聞的真實性。
3.3豐富數據新聞的可視化手段
數據新聞在呈現形態上多是靜態圖表,缺乏交互性信息圖表和動態信息圖表,數據可視化手段單一。數據新聞的最終呈現應采取豐富的具有互動性的可視化手段。
3.4拓展信息收集渠道
數據新聞的數據大部分來自政府部門,信源渠道單一,在日常數據的積累方面可以通過三個途徑保證數據源的供應。一是對有巨大新聞潛力的數據進行追蹤和抓??;二是通過新浪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進行數據的抓??;三是通過網絡問卷、實地采訪、用戶行為搜集等手段獲取所需要的數據。
3.5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
數據的可視化背后是技術的支撐,對于廣大媒體從業者來說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新聞從業者不僅要熟悉傳統的文字寫作,還要熟練音視頻制作、社科研究方法、計算機數據抓取、平面設計、計算機編程等多個領域的技能,既要有理性思維又要有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彭分田.從《衛報》看大數據背景下數據新聞的發展[J].傳媒,2015.
[2] 梁延.大數據視野下“數據新聞”的發展現狀、趨勢及其困境[J].東南傳播,2014.
[3] 周善.數據新聞:網站專業生產內容(PGC)的可循之途——四大門戶網站的數據新聞實踐[J].編輯之友,2014.
[4] 王青原,趙偉亦.網易數據新聞版塊——“數讀”的特點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
[5] 王斌.大數據與新聞理念的創新——以全球首屆“數據新聞獎”為例[J].編輯之友,2013.
[6] 陸丹,于海旭.數據技術之魅還需傳統新聞理念助力[J].傳媒,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