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 琴,楊鳳鳴,彭文武,3,王詩月
(1.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2.湖南工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3.湖南交通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9)
?
衡陽市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水平測定及實現路徑研究
陽 琴1,楊鳳鳴2,彭文武1,3,王詩月2
(1.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2.湖南工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3.湖南交通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9)
摘要:以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的實施路徑為研究對象,結合衡陽農業大市、農民眾多的實際和獨特的社會結構狀況,根據因子分析法測定了衡陽市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水平,提出了衡陽市實現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路徑;衡陽市
1衡陽市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水平測定
1.1求R的特征值以及貢獻率
首先收集衡陽市及省內其他13個市州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簡稱“兩化”)協同發展水平30個具體分析指標2014年的相應數值,并采用數學方法進行標準化處理,然后建立相關系數矩陣R并得到其特征向量。采用統計軟件SPSS 15.0 進行分析,得出R 的特征值和貢獻率如表1所示。

表1 R的特征值和貢獻率
變量相關系數矩陣共有五大特征根:11.025、6.407、4.193、2.372、2.084。它們合在一起解釋了變量X的標準化方差的84.131%。因此,對于此項研究的絕大部分要求,前5個主因子(成分)提供了原始數據所
能表達出的足夠的信息。
1.2建立因子載荷矩陣
對所提取的3個主因子F1、F2、F3、F4、F5建立因子載荷矩陣如表2所示。

表2 因子載荷矩陣
續表2
為便于對各因子載荷進行合理的解釋,此處對表2中數據進行旋轉,使每個因子的載荷的平方按列向0或1兩極分化,從而得到方差最大旋轉矩陣,其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VARIMAX旋轉后重新排序的因子載荷
從表3中可以看出,第一個主因子在X1、X2、X5、X6、X12、X17、X21、X29、X30上有較大的載荷;第二個主因子在X4、X10、X15、X27、X28上有較大的載荷;第三個主因子在X3、X7、X20、X22、X23、X24上有較大的載荷;第四個主因子在X8、X9、X13、X14、X16上有較大的載荷;第五個主因子在X11、X18、X19、X25、X26、X31上有較大的載荷。各主因子列示如表4所示。
F1、F2、F3、F4、F5等5個因子反映了31項指標信息總量的84.131%,亦即用F1、F2、F3、F4、F5等5個主因子代表原來的31項指標評價衡陽市及省內其他市州兩化協同發展狀況已有84.131%的把握。顯然,選擇這五個主因子所代表的信息量已能充分解釋并提供原始數據所能表達的信息,僅損失信息量15.869%。主因子的經濟意義是由因子模型中權數較大的幾個指標的綜合意義來確定的,本研究中主因子F1、F2、F3、F4、F5分別從兩化協同發展經濟因子、兩化協同發展規劃因子、兩化協同發展環境因子和兩化協同發展管理因子等5個主要方面來評價湖南省各市、州兩化協同發展綜合發展水平。首先得出5個主因子對各原始變量的得分,F1-F5。 同時為求得一個能夠反映衡陽市及省內其他13個市州兩化協同發展狀況的綜合指數ΣF,本文以5個主因子的貢獻為權數,定義衡陽市及省內其他13個市州兩化協同發展狀況的綜合得分。
將標準化的數據代入可得出衡陽市及省內其他13個市州兩化協同發展狀況得分及排序;也可得出衡陽市及省內其他13個市州兩化協同發展狀況綜合得分及排序,一般來說,綜合得分越高,兩化協同發展程度就越高;得分大于0 意味著該地區兩化協同發展水平在全省兩化協同發展平均水平之上,反之則在全省兩化協同發展平均水平之下,需要積極調整發展思路以促進地區經濟快速、協調的發展。根據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計算得出因子值的回歸估計值如表5所示。

表4 各主因子高載荷指標

表5 因子值系數矩陣
續表5
最后通過計算得出2014年衡陽市及其他13個市州兩化協同發展得分,綜合得分及排序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2012年衡陽市及湖南省其他13個市州兩化協同發展狀況因子評分及排序
從表6中可見,長沙區域的兩化協同發展程度居湖南省14個地級市之首,與之相鄰的湘潭與株洲兩化協同發展程度較長沙市稍低,分列第二、三位。這3個地級市形成了兩化協同發展的第一梯隊;本文研究的重點對象衡陽市,及岳陽、常德、益陽和永州等幾個地級市的兩化協同發展程度相對較低,且增長得分相近,較第一梯隊的區域有較大差距,它們形成了兩化協同發展的第二梯隊。湖南西部地級市如湘西自治州、懷化等區域的兩化協同發展程度明顯弱于其他城市。可見,有些地區城市發展水平很高,但由于農業發展較為滯后,城鄉差距大,兩化協同發展水平反而靠后;而有些地區雖然城市發展水平都并是很高,但由于城鄉之間相對比較協調,因此兩化協同發展水平并不落后;還有些地區雖然城市發展不足,但由于其農業發展比較好,彌補了其城市發展的不足,反而兩化協同發展水平也比較靠前。可見,農業發展對兩化協同發展水平的提高起著關鍵性作用。
2衡陽市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的實現路徑
2013年3月17日李克強總理在會見中外記者時指出:“我們強調的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尤為重要的是,新型城鎮化必須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要保住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保護農民利益[1]。”那么,衡陽市如何實現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建議。
2.1立足轉移農村勞動力,堅持以現代農業為主動力,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
發展現代農業是實現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同進步的必由之路。鼓勵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不斷創新衡陽土地流轉模式,將為衡陽市農業產業化和規模經營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目前衡陽進行的土地流轉模式主要有4種,一是土地托管模式。以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土地托管公司為依托,與農戶簽訂托管合同,交納一定土地托管費用,由公司為農戶提供良種、化肥、耕種、灌溉、防蟲、除草、防病、收割、糧食收購等服務,農戶土地承包經營主體不變、企業投資主體不變、受益主體不變。二是“股田制”模式。將土地經營權與承包權分離,并將經營權用股份化的方式固定下來,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專業合作社或股份企業,農戶將土地以股份形式與專業大戶、農場主、合作組織或農業企業合作經營,農民參與務工,領取勞動報酬和年度分紅。三是村組集中模式。在充分征求農民意愿的前提下,以組為單位將農戶承包份額登記造冊,但不具體到丘塊,并發放相關權益證書,由村組將承包經營權集中流轉或以其他方式規模經營。四是企業帶動模式。引進農業龍頭企業,以租賃等方式整體流入土地,農民或返租承包,或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或進入企業務工,推進規模生產,實現各方共贏。[4]
2.2加快農村土流轉,積極推進土地規模集中
國外在實施城市化戰略背景下,當人均GDP達到4 500美元時,城鎮化水平超過80%,農村人口基本被城市化了,2013年衡陽市人均GDP就已經達到4 866.34美元,但衡陽市到2014年城鎮化率也只有48.52%,特別是按城鎮戶籍人口測算,全市城市化率只有21.06%,主要原因是“半城鎮化”問題嚴重,相當一部分農村轉移人口實現了地域轉移和職業轉換,但身份和地位沒有轉變,這種現象不僅讓農村轉移人口無法真正融入城市,而且被逐漸“邊緣化”,既不利于提升轉移人口生活質量和城市面貌,也不利于促進城鎮化質量的提高和發展的可持續性[2]。如何破解“半城鎮化”問題?加快農村土流轉,積極推進土地規模集中是其中重要的途徑。城市化過程實際上就是農民進城的過程,目前,衡陽每年有近200萬農民工到城市打工,其留在省內的超過110萬人,約80萬的農民工在沿海打工,完全可以將省內打工三年以上的近100萬農民工,轉變成城市戶籍。并允許他們在農村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宅基地),轉戶后還可以繼續留著,顯然,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將有效地保護農民利益。農村土地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目前常寧市以土地為核心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山塘水庫養殖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村言情所有權“農村五權改革”,對這農村五權依法頒證確權、抵押融資和流轉交易,從而將資產資源化、資源資本化、資本股份化、股份市場化,讓農民獲得租金、薪金、股金,帶動土地、人力、資本等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3]。
2.3增強產業支撐力,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中,城鎮化水平目標值為60%,而衡陽市目前只有47.9%,距離目標值還差12.1%,要完成這一目標,以城鄉統籌為起點,縮小城鄉差別,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衡陽市2012年第一產業就業人員的比重為45.4%,二、三產業就業人員比重只有19.9%和34.7%,第一產業就業人員比重過大。通過農業生產專業化,農業產品商品化,加工銷售集約化等途徑,增強二、三產業吸納能力,也是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的一條有利途徑[5]。
2.4建立健全農村城鎮化體系,全面推進現代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
衡陽“一核多中心”城鎮體系框架初顯,但綜合功能有待加強。衡陽市城區依托其聚集效應,吸引人口、金融、資產等生產要素不斷向這一區域集中。2012年,衡陽市城區已聚集了全市15.01%的人口,27.58%的經濟總量,37.81%的規模工業增加值,31.01%的財政總收入,成為衡陽市發展水平最高、潛力最大、活力最強的中心區域,在湘南地區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城區的輻射擴散功能得以放大,周邊鄉鎮與城區的產業發展協調聯動,下游配套產業、加工業、服務業、物流業等競相發展,形成衡陽市城區周邊具有活力、潛力的環形地帶,其中“西南云大”漸成人口、消費、投資、產業集聚地,“一核多中心”城鎮體系初見端倪。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周邊鄉鎮承載產業發展和人口聚集的能力普遍還不強,主要鄉鎮生活環境、形象面貌欠優,缺乏產業承接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核”與“中心”之間連綿地帶的基礎設施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曾磊.中國城鄉關系關聯發展的系統分析與綜合評價[D].北京:中國科學院,2009.
[2]邱東.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的系統分析[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
[3]王宗軍.多目標權系數賦值方法及其選擇策略[J].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1993(6):35~41.
[4]劉家學.劉耀武.帶有方案偏好信息的多指標評價法[J].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1999(1):4~7.
[5]王應明.應用離差最大化方法進行多指標評價與排序[J].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1998(7):24~26.
[6]達慶利.徐澤水.不確定多指標評價的單目標最優化模型[J].系統工程學報,2002(1):50~55.
[7]魏巍賢.馮佳.多目標權系數的組合賦值方法研究[J].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1998(2):14~16.
[8]樊治平.張全.馬建.多指標評價中權重確定的一種集成方法[J].管理科學學報,1998(3):50~53
[9]李克強.新型城鎮化核心是人,必須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EB/OL].[2013-03-17].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0317/c1004-20816917.html.
[10]晉彥華.2014年衡陽市人口發展狀況簡析[EB/OL].[2015-04-10].http://www.hntj.gov.cn/sxfx/hyfx/201504/t20150409_115895.html.
[11]諶孫武.新常態下農村改革發展之要[J].中國鄉村發現,2015(1):57~62
[12]雪珍.衡陽市土地流轉情況的調查與思考[EB/OL].[2014-08-25].http://www.soutudi.so/newsshow.aspx?newsid=9661&c_id=44.
[14]張敏.衡陽市新型城鎮化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R].衡陽:衡陽市統計局,2013.
Study on Level Determination and Realization Way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engyang City
Yang Qin1, Yang Fengming2,Peng Wenwu1,3, Wang Shiyue2
(1.CollegeofBusiness,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andTechnology,Changsha410004,China;2.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unanInstituteofTechnology,Hengyang421002,China;3.TrafficEngineeringCollegeofHunan,Hengyang421009,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realization way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s study object, combining with actual and unique social structure inHengyang which is big agricultural city and has numerous peasants, the article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engyang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method.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proposes thespecific way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engyang.
Key words: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realization way; Hengyang city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2-0183-06
中圖分類號:F120.3
文獻標識碼:A
通訊作者:王詩月 (1994—),女,湖南岳陽人,湖南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大學生。
作者簡介:陽琴(1989—),女,湖南常寧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編號:56);2015年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編號:湘教通[2015]84);衡陽市科技局項目(編號:2014KS40);衡陽市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編號:2014B(Ⅰ)007)
收稿日期:2015-10-30